1月12日,“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启动。本次入围的候选项目均为各发掘资质单位主动申报,经国家文物局审核,最终确定30个考古项目参评,我省申报的山西沁水八里坪遗址成功入围。
山西沁水八里坪遗址位于晋城市沁水县郑庄镇八里村与庙坡村之间,紧邻沁河东岸的高台地上。遗址发现于20世纪80年代,1986年公布为山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入选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项目。2020年至2024年,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与山东大学、山西大学、晋城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开展了系统的调查、钻探、发掘和多学科研究工作,确定遗址面积不小于100万平方米,包含庙底沟二期文化晚期、龙山晚期、二里头时期文化遗存,是晋东南地区已知规模最大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
近年来,考古工作者持续对该遗址进行了深入发掘,学者们确认,在庙底沟二期文化晚期(距今4300年),这里已经规划营建了三重环壕。2021年至2024年,考古工作人员持续围绕遗址内的三重壕沟和中壕沟内核心区进行发掘,发掘面积2400平方米。在内壕沟北部揭露一处庙二晚期建筑基址,东西长36米,南北最宽处14米,面积近500平方米。后续围绕内壕沟内钻探发现,这组建筑基址周边再无同时期遗迹,显示出内壕沟围合的区域和这组建筑的特殊性。2020年至2023年,项目组对八里坪遗址的调查、勘探及发掘工作,明晰了三重环壕的形制结构及其文化堆积,学者们普遍认为八里坪遗址是一处区域性的中心聚落。
八里坪遗址出土遗存种类丰富。第一期出土器物基本为庙底沟二期最晚阶段的典型器物,如釜灶、折腹斝、釜形斝、浅斜腹盆、深腹罐等,基本器类组合中不见鬲、甗,还属于庙底沟二期文化阶段。第二期出土物中包含鬲、甗,且新出现一些龙山文化因素。如具有陶寺文化常见的圈足罐,后岗二期文化因素的甗,王湾三期文化因素的鼓腹篮纹罐等。近两年,这里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陶片、较多的石器,其中有比较多的燧石石片、箭镞和矛头。这和遗址所在周边区域富含燧石资源,并拥有悠久的打制细石器传统有关。此外,经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出土的炭化植物、动物骨骼、玉石器等遗存进行鉴定,考古人员推断,狩猎采集经济在八里坪先民的生产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山环水绕的山地环境对生产模式具有很强的塑造性。
八里坪遗址西距陶寺和周家庄遗址的直线距离均为90公里,南距二里头遗址110公里。因其所处的沁河中游地区是沟通东西、连接北方的关键节点,近年来围绕遗址及沁河流域的考古工作,实证了中原核心区和周边区域文化之间的交流互动,周边区域人群迁徙或文化因素向中原汇聚,促成中原核心区的崛起并最终形成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八里坪遗址的持续调查、发掘及综合研究,对于认识晋东南地区在中华文明早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具有重要学术价值。(记者 孙轶琼)
来源:山西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