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巴黎召集30多国军事首脑召开紧急会议,提出战后为乌克兰部署国际维和部队的计划。这一被称作“欧洲版北约”的大胆举动,既折射出欧洲对俄乌冲突的焦虑,也暴露出西方阵营内部的深层矛盾。
欧洲的"豪赌":押上千亿欧元的筹码会议透露出的关键信息显示,欧洲国家已为乌克兰投入超过千亿欧元的军援与经济支持。法国总统马克龙直言:"欧洲必须为乌克兰、为自身安全全力以赴。"然而随着俄军在库尔斯克等地的推进,乌军失去战略要地,欧洲的投入正面临"打水漂"的危险。分析指出,若此刻放弃乌克兰,不仅意味着三年战略布局的失败,更可能让俄罗斯进一步蚕食欧洲安全防线。
维和部队:纸上谈兵还是真枪实弹?尽管会议高调宣布组建"自愿联盟",但实际派兵面临多重障碍。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的警告言犹在耳:"任何北约部队进入乌克兰都是宣战。"军事专家指出,俄军已在乌东部署"伊斯坎德尔"导弹系统和S400防空网,形成"铜墙铁壁"。北约内部同样意见分歧,德国等国担心"引火烧身",而后勤保障更成软肋——欧洲75%的军用物资运输依赖美军系统,特朗普政府曾明确威胁切断非北约框架下的援助。
核威慑下的危险游戏更令人不安的是核威胁的阴影。俄罗斯安全委员会副主席梅德韦杰夫警告,若北约派兵,俄方将启动"全面战争预案",甚至动用战术核武器。军事观察家指出,俄军"匕首"高超音速导弹已实战部署,其10马赫的速度可突破所有反导系统。若冲突升级,全球能源供应链将面临崩溃,发展中国家可能陷入饥荒与通胀的双重危机。
欧洲的"战略自主":是觉醒还是冒险?这场会议背后,欧洲对美国的不信任日益加深。特朗普任内曾暂停对乌援助,让欧洲意识到"不能把安全绑在美国战车上"。欧盟防务预算翻倍、法国高呼"欧洲需集体负责",都指向一个目标:摆脱北约依赖建立独立安全体系。但此举也撕开了北约的裂痕,德国等国的反对声与法国的激进主张形成鲜明对比。
分析人士指出,欧洲的"豪赌"如同在刀尖上跳舞。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或许会欢迎这纸"保护协议",但对普通民众而言,这可能意味着更漫长的战争与更少的自主权。正如历史反复证明:当大国博弈的棋盘上,小国的命运往往沦为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