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可复与寒士争进?

另类评说 2024-10-29 11:45:21

成语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语出汉代王充《论衡•道虚》,其本义是说一个人得道成仙,全家连鸡、狗也都随之升天。然而在今天,对于这个成语的本义,很多人未必了了,相反对它的比喻义大家更加熟悉:一个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并且至少在封建时代,这几乎是颠簸不破的真理。为什么?这是因为在封建社会中,“制度”本身存在着先天性的缺陷,所以,权力的滥用或者说公权私用乃是普遍现象。

但是,即便是在封建社会中,也有为官之人洁身自好,将公私关系划得很清,谨慎用权“国家利益”为重的,比如说北宋宋真宗朝时的宰相王旦。清人毕沅的《续资治通鉴•宋史》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足以证明这一点:“(王旦)兄子睦,颇好学,尝献书求举进士,旦曰:‘我尝以大盛为惧,岂可复与寒士争进?’至其殁(去世)也,子素犹未官。”

王旦很不简单。为什么这么说?这是因为他执政时间长达18年,担任宰相达12年,并且深得宋真宗的信任,对别的臣子举荐的人,宋真宗有“打回票”的,但对王旦举荐的人,宋真宗则几乎每次都是“照单全收”,以致其他朝臣都有些眼热。但是,王旦举荐人,无一例外都是因为这些人确有真才实学,能够独当一面,而非与自己存在“裙带关系”。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出些许眉目:他的侄子王睦很喜欢读书,曾经写了一封信给他这个做叔叔的,希望在他参加进士考试的时候帮点忙,但是,王旦却以自己因为事业太过兴旺而感到害怕为理由,拒绝了他的请托。

在这里,王旦同时表达的另一个观点,即作为高官与名门出身的子弟,不该跟寒门子弟通过不正当的手段“争进”,尤为值得我们关注:对于王旦的子侄们来说,因为家境相对宽裕,读书条件更好,加之朝廷的许多优惠性的政策如荫补,让他们跻身仕途远比寒门子弟更容易。在这样的背景下,假如参加科举考试,依然试图通过获得某种关照,那是很不应该的——因为对寒门子弟来说,科举几乎是他们咸鱼翻身的唯一途径,而录取进士的名额是一定的且有限的,照顾了你,不就坑了他?这样的做法公平吗?良心吗?

“至其殁也,子素犹未官”更是让人十分感动:王素是王旦的第三子,他进入官场是在王旦去世后的1027年,并且这时候斗转星移已经是宋神宗朝了!从后来他官至工部尚书,在地方和中央都有不错的声誉来看,在他父亲为相之时,他本完全有资格轻松获得一个官职的,但显而易见的是,因为他父亲的缘故——有意压抑的缘故,让他入仕至少晚了10年。当然,既然他的儿子都能这样,那么,作为他的侄子的王睦等人,他如果拒绝帮忙那岂不更是在情理之中?

0 阅读:2

另类评说

简介:评说体育、娱乐、历史、社会,与公众分享思想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