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锡进总爱以"老江湖"的姿态在舆论场里翻云覆雨,可细究起来,这位"意见领袖"的言行里倒满是市井混混般的投机味道。
当董明珠站在企业存亡的悬崖边,为技术安全筑起防火墙,胡锡进却扛着"政治正确"的大旗,把企业家的生存智慧硬生生扭成"歧视标签"。这让我想起鲁迅笔下那些"踱方步"的看客,明明站在岸上,偏要对溺水者指手画脚。他的"双标神功"更是练得出神入化。莫言被起诉时,他以"捍卫创作自由"为名怒斥批判者,可轮到董明珠发表企业用人策略,却瞬间化身卫道士,给企业家扣上"违背劳动法"的大帽子。这种选择性失明的本事,怕是连川剧变脸大师都要甘拜下风。
舆论场在他手里,俨然成了随意揉捏的橡皮泥,哪边风大就往哪边倒,全然不顾事实的筋骨。更可笑的是其"公器私用"的戏码。顶着环球时报前总编的头衔,却把个人公众号经营得风生水起,这种左手体制资源、右手商业利益的操作,恰似旧时官场"红顶商人"的现代翻版。当流量变成印钞机,所谓的"独立观点"不过是吸引眼球的吆喝。他的文章里,时而扮作忧国忧民的志士,时而化身洞察世事的智者,可字里行间总透着股子精明的算计——如何用最少的成本,收割最多的关注。这样的舆论"不倒翁",摇晃的何止是立场,更是媒体人的良知与底线。
当批判沦为生意,当观点变成商品,公信力便成了最先被抵押的筹码。胡锡进们或许该学学太史公"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担当,而不是在流量的漩涡里,把自己腌制成舆论场里的"臭豆腐"——闻着臭,嚼起来更没滋味。
活着就好
胡大佐,你还是闭上你的臭嘴,说的越多暴露的就越多
建山
胡呆大太坏了
用户12xxx54
这家伙,前段时间偷稅漏稅被国家罚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