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又跌了!
本来上涨和下跌都是市场的震荡波动,按说没什么可奇怪的,但是这回玉米的下跌令市场真有点发懵了。
为啥呢?
一是进入三季度以后,玉米也就逐渐进入市场所期待的“青黄不接”的时候了。
而这个时候,按照以往的逻辑,正是玉米供应缩量,市场需求增量的时候,所以往往也是玉米最容易上涨的时候。
要说从6月底到7月初,也确实是这么个趋势。
比如,6月初的时候,玉米还徘徊 2370-2380元/吨左右,而到了7月初就涨到了2400-2440元/吨。
但是就在近期,玉米的弱势变得越来越明显,近日更是直接连续下跌,甚至有企业又开始了一天下调三四次报价了。
这就令市场纳闷了,按说玉米越用越少,供应越来越缩减,为啥玉米却不涨反跌呢?
第二个发懵就更让人着急。
大家都知道,山东玉米有一个出了名的特点,那就是“看车下菜碟”,即送粮的车多,企业就压价,送粮的车少,企业就涨价促粮。
而且在这两年里,这一直是不破的铁律。
但是最近麻烦了,似乎这个铁律失灵了。
比如,7月15日时,山东深加工门前的送粮车辆达到了700多辆,玉米价格下跌,这无可厚非。
但是这两天,送粮车辆下降到了三四百辆,再一看玉米价格呢,还是照跌不误。
这就让市场有点看不明白了,说好的车少涨价呢?为啥突然失灵了?难道玉米市场发生了什么变故吗?
俗话说,事出反常必有妖。
但这个“妖”十分多变,不仅仅是某一个因素导致的,而是多个因素叠加在一起共同作用的结果。
那么玉米遭遇了什么变故呢?
第一,玉米的市场心态发生了改变。
之前玉米的看涨信心不说十分足吧,但也是比较强的,原因很简单,就是“青黄不接”。
但是为啥就变了呢?
原因一是外盘市场的压力。
为什么要先说外盘?
外盘并不是主要因素,但是却起到了一个潜移默化,推波助澜的作用。
随着多个玉米主产国释放积极信号,全球玉米供应宽松格局越来越明显,于是国内市场,尤其是期货市场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定影响。
这也是为什么近期期货玉米连续走弱的原因之一。
原因二则是国内的天气变化。
本来随着粮源转移到贸易主体以后,无论是对市场的应对能力,还是挺价情绪都要好于基层的,但是近期一番天气变化以后,不少持粮主体的心态发生了改变。
尤其是进入三伏天以后,天气开始进入到高温且多雨的时期,再加上黄淮地区降雨不断,使玉米的存放难度大大增加。
尤其是眼见的部分小麦已经成了水泡麦,玉米也着急了,于是前期在低点建库的贸易主体的出货积极性明显增加。
第二,则是玉米需求迟迟不见起色。
按照一般的说法,玉米的供需是呈紧平衡状态的,但是玉米表现出来的行情却一点不像紧平衡,倒像是十分宽松的。
为啥呢?
因为需求不积极响应。
比如说深加工,虽然说深加工今年表现一直不错,但是相较于之前不错,近期深加工也有点打退堂鼓的意思了。
一方面是近期深加工检修有所增加,开工率有所下降,对玉米需求有所减弱;而另一方面,近期深加工产品价格有走弱的趋势,这也使得企业对玉米的价格变得敏感。
且前期在玉米价格低位时,企业库存得到了充分补充,所以这时候并不着急补库,对玉米的支撑也就下降了。
而饲料企业更是如此,替代颇多,这已经是老生常谈了。
而更重要的一点是,饲料需求到底有多少,这是值得推敲的。
因为虽然近期猪价持续上涨,养殖户也扭亏为盈,但这是建立在生猪产能持续去化16个月的结果,也就是说生猪存栏下降的结果,而生猪存栏下降,意味着对饲料的总体需求也就下降了。
所以,这么一来二去的,玉米的需求不但没撑住 ,反而是出现了下降。
于是,玉米再次走跌。
不过,虽然看着跌势汹汹,大概率跌幅不会太大,但确实使得玉米从之前的“近强”逐渐变成了“近弱”,同时这个“近弱”会不会影响到“远强”,这就需要进一步关注饲用需求的变化了。
可以说,今年的玉米行情就拴在了生猪上。
本文完,感谢阅读!随手点赞,给个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