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楫75载,看国寿寿险的头雁领航之路

慧惠宝宝 2024-11-02 01:20:50
75年前的金秋十月,北京最早的金融街西交民巷108号,气氛有点不一样。 1949年10月20日9时30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此挂牌成立,宣告新中国第一家国有保险机构诞生。其设立的人身保险室,是中国人寿的前身。1949年便成为中国人寿的发展元年。 75年来,国内保险业从一枝独秀到市场主体百花齐放、百舸争流。中国人寿历经创业起步、专业化经营、重组改造、集团化发展等诸阶段,成长为综合性金融保险集团,连续22年位列《财富》“世界500强”。 回顾75年的发展之路,改革成为中国人寿发展与壮大的重要驱动力。 作为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核心成员的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寿险公司”,601628.SH,2628.HK)通过重组改制,从传统的国有企业改制成为现代企业,并逐步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寿险公司,以头雁之姿,始终引领国内寿险市场发展。 2024年,中国人寿迎来75周年司庆,也迎来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9月11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即保险业“国十条”3.0),从产品和服务的多个维度进一步丰富了保险的内涵和外延,重塑了保险业的生态和发展模式,为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对于历经75年发展历程的中国人寿来说,亦需在新的历史时期找准做强做优做大的着力点,打造新的业务增长极,科学研究、把准定位,以改革创新的思维和方式推进高质量发展。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2024年,中国人寿寿险公司站在了新的起点上。 筚路蓝缕,改制起航 和所有新生主体一样,中国人寿在第一个10年,亦处在创业起步阶段。 彼时的人身保险业务分为强制保险和自愿保险两大类,前者主要是铁路、轮船、飞机旅客意外伤害保险,后者包括职工团体人身保险和简易人身保险两类。这三类人身险业务,成为我国寿险业的奠基之作。 到保险业全面停办的前一年(1958年),全国实现人身险保费收入1.41亿元,参加职工团体人身保险和简易人身保险的人数分别为300万人和180万人。 1959年,人身保险业务和其他国内保险业务进入全面停办状态。一直到1979年11月,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召开,中断了20年的国内保险业务正式恢复。 1982年,人身保险业务开始恢复办理,开始探索专业化经营之路。 1993年12月25日,国务院公布《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监管要求。正在起草的新中国首部《保险法》,亦确立了财、寿险分业经营的监管方向。中国人寿寿险公司也由此迎来发展史上的另一个重要节点。 1994年8月4日,国务院召开的金融改革发展座谈会,决定把中国人保分设成财产保险和人寿保险公司。 根据中国人保改革方案,将分为“三步走”:一是产寿险分业,二是政策性保险和商业性保险分离,三是股份制改革。1996年7月23日,改组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准。 1996年8月22日,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成立,这是中国人寿首次作为法人主体,出现在保险市场上,开始迈入专业化经营时代。 1999年3月19日,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成为国有独资的一级法人,直接隶属于国务院。当年,中国人寿定下发展目标:争取在2-3年时间内建设成为“品牌一流、管理一流、队伍一流、服务一流”的商业寿险企业。 更名后的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承接了中国人保的第三套徽标,并稍作调整,把球体朝上,代表“生命之树长绿”的绿色标准色则延用至今。 如今,中国人寿的绿色徽标已经为广大保险消费者所熟知,成为它与中国人寿品牌形象的“第一联想”。 化解风险,重组股改 2000年,中国人寿做出了股份制改革的重大决策,确立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方向。 2001年,原保监会会同有关部门,成立了保险业改革与发展调研小组,研究中国人保、中国人寿和中国再保险三家“中字头”公司的股改方案。 2002年,原保监会提出保险业“做大做强”的要求。作为保险业领头羊,中国人寿亦肩负将公司做大做强的重任。 2002年12月23日,中国人寿的股改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准。根据该方案,中国人寿重组为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并独家发起设立中国人寿寿险公司。 2003年8月28日,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和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同时在北京举行了揭牌仪式。 2003年9月19日,中国人寿寿险公司迁入北京市朝阳门的标志性建筑“中国人寿大厦”,开启了新篇章。 完成重组改制的中国人寿,呈现出新气象。 骐骥一跃,登陆股市 完成重组和改制只是中国人寿脱胎换骨的前两步。实现上市,国有独资传统保险公司转变为治理完善的公众公司,是中国人寿成为现代企业的重要一步。 尤其是,中国人寿需要通过上市,转变机制体制,以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从行业角度来说,中国加入WTO,开放保险市场以来,与国际巨头同台竞技,中国人寿需要建立与其发展目标所匹配的现代企业制度。 成为公众公司,亦可以提升中国人寿的社会声誉、品牌价值和国际影响力。 在重组改制的同时,中国人寿寿险公司便启动了上市工作。2003年8月28日和29日,该公司分别向美国证监会和香港联交所进行了申报。之后三次修订招股说明书,拿到上市“路条”。 2003年12月,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在境外上市,创造了当年全球最大规模的IPO记录。 通过改制上市,中国人寿寿险公司的实际偿付能力额度从294.56亿元增至581.77亿元,最低偿付能力由2.8倍提高到5.575倍,资本实力大增,为后续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初次走进资本市场的中国人寿寿险公司,经受住了各种考验,并逐渐完善公司治理、内控机制和合规制度。该公司始终秉持“风控合规创造价值”的理念,并于2004年构建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2007年1月9日,沪深股市总市值首次突破10万亿大关。同日,中国人寿寿险公司登陆上交所,成为首家A股上市的保险公司,并成为在香港、上海、纽约实现三地上市的保险公司(目前已从纽交所退市)。 A股上市之后,中国人寿寿险公司的总市值超过4000亿元,仅次于彼时的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石化,成为A股市场第四大股。此外,其H股入选恒生指数成分股,成为第一支内地保险恒生指数成分股。 上市以来,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对标国际国内最高内控标准,从公司治理结构、风险控制、人才储备到投资水平等各方面,建立起“结构合理、机制健全、制度严密、运转高效”的治理体系,为未来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做优做强,铸新动能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2016 年以来,监管部门陆续出台一系列新规,强调“保险姓保”,回归保障本源。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商业模式的变革,在新的监管环境下,保险业开始积极探索转型模式。 随着保险市场主体的增加,在行业的调整与转型期,中国人寿寿险公司亦在谋求转型。 2019年3月,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启动“鼎新工程”,以“三大转型”“双心双聚”“资负联动”作为战略内核,锚定了提升发展质量、增强区域实力、做大做强队伍、强化品牌形象等目标。 作为金融央企,心怀“国之大者”,将自身的改革与发展深度融入国家大局、着力服务国家大局,成为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得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2022年,国家在健康和养老领域频推政策红利,尤其是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正式实施个人账户制的第三支柱养老制度。 面对大势机遇,中国人寿寿险公司立足主责主业,服务新发展格局,全力服务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围绕百姓养老需求和健康管理需求,始终坚持服务“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参与养老三支柱建设。 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 作为寿险头雁,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和专业性,充分发挥主责主业优势,推进保险产品供给端改革,加快产品创新能力建设,坚守“金融为民、金融便民、金融惠民”本色。 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中国人寿寿险公司聚力赋能,坚守保险本源,提高保险保障能力。积极参与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统筹推进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积极参与养老保险体系第三支柱建设,不断丰富适老化保险产品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养老保障需要;结合不同领域风险特征及风险保障需求,持续探索丰富两新人群、乡村振兴、科技保险等产品供给。公司已形成覆盖不同客户群体、具备不同保障责任的多元产品体系,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2024年9月11日,《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出炉,成为第三份保险业“国十条”。该文件围绕“强监管、防风险”这条行业主线,从资产、负债两端,从产品和服务的多个维度进一步丰富了保险的内涵和外延,重塑了保险业的生态和发展模式,勾画出新时代的大保险观。 那么,如何在新的历史机遇期,找准保险业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着力点?已然成为中国人寿寿险公司下一步改革的重点。 奋楫75载,未来的日子里,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将在改革的路上迈出更矫健的步伐。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0 阅读:0

慧惠宝宝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