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白》原型案件受害人发声了!控诉剧方美化凶手,观众呼吁下架

徐家辉说 2025-01-26 19:23:38

《漂白》这部开年大爆的剧集在播出后迅速引起了网友的热议,评价呈现出极端分化的状态。

剧中那位冷酷无情的杀人犯握有多条人命,让观众感觉心跳加速,这部剧的真实原型案件的受害人之一,却公开表达了她的控诉,她直言这部剧过于美化了凶手。

对于她来说,这部剧中的反派形象完全无法和她亲身经历的那场恶梦相提并论。

当年成功逃脱的姐姐提到,尽管时间过去了许久,她的心灵创伤至今未能愈合。

可剧里的反派角色“屠夫”却被塑造成了有魅力的存在,这情感上的冲击让她无法理解。

那双充满威胁的眼神和那不可理喻的动机,与她的噩梦对比简直如天壤之别。

难道这部剧的创作团队还要为这个凶手感到心疼吗?

《漂白》首次播出时,观众间的评价就开始两极化。

有的观众被剧集的悬疑氛围吸引,但更多的人陷入了失望之中。

原本他们期待这是一个紧凑环扣的高水准悬疑剧,一场聪明警察与狡猾凶手之间的激烈对决,但结果却是穷凶极恶的反派成了剧中的“亮点”。

这部剧改编自一个真实的案件,其背后是一连串骇人听闻的恶行, 一个残忍的犯罪团伙在多名无辜年轻女性的生命线上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之后他们迅速地处理掉了受害者的尸体,以一种极为暴力的方式。

刑警队长彭兆林在最初的追捕过程中失误了,导致未能抓住嫌疑犯,这成为他内心的一块伤疤,并下定决心要亲手将这些恶徒绳之以法。

剧中的犯罪者邓立钢和宋红玉几乎每一集都会出场,他们的冷血行为被用“有血有肉的复杂人物”这样的角度进行包装。

可是,当这些凶残的故事在屏幕上如是呈现,那些曾经历过这些暴行的幸存者,该是多么难受!

对她们来说,这部剧带来的不是任何治愈的可能,而是一次又一次的伤害。

部分网友也开始对这部剧表现出明显的抵制情绪,认为它“犯罪娱乐化”了,要求剧集停播。

在他们看来,这部剧并没有尊重受害者的痛苦,反而将那些可恨的罪犯美化,让人甚至感受不到对反派的恨意。

原型故事中,那位成功逃脱的小姐姐回忆起自己当时的惨状,她的伤口至今未完全愈合。

从逃脱筋到现在的十年里,她几乎每天都订阅报纸,看网吧里的通缉犯照片。

每天嫌犯没落网,她的心就一直悬着。

直到2012年的3月21日,她在一个报刊亭看到《漂白》的封面,封面上赫然印着当年折磨她的首犯。

这些年来,受害人们在一同互相取暖,互相安慰,她们一直感激王猛的《漂白》剧本的存在,但当电视剧版本推出后,她仅看了两集就再也看不下去了。

剧里宋红玉的演出完全不贴近现实,她当年的遭遇远比电视剧中的惨烈得多。

在剧中,反派每个存在的细节都忽略了现实,将受害者的痛苦作为了背景,好像这样更能增加剧集的“冲突感”和“看点”。

可是即使如此,剧集本身的争议还不止于此。

让事情进一步复杂化的,是剧中的演员在社交媒体上的一些不当言论。

扮演杀人犯宋红玉的女演员王佳佳在微博上发了一些充满讽刺意味的言辞,比如“肉联厂F4”和“锅铲大片”,这直接引爆了网友的愤怒。

虽然她删掉了这些言辞,但受害者和网友的怒火并未平息。

网友们纷纷要求制作方公开道歉,要求演员向受害者及其家属致以正式的歉意,呼吁“零容忍”于此类不负责任的行为。

有些网友进一步认为,仅仅是道歉已无法解决问题,他们要求下架《漂白》,不再让这样的剧集成为娱乐化的牺牲品。

显然,演员的不当言论已经成为了焦点,但我们不能忽视剧集本身所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部改编剧,《漂白》本该展示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犯罪与正义间的博弈, 然而在实际上,剧集的剧情离这个初衷相去甚远。

邓立钢和宋红玉等犯罪分子的设定已经完全脱离了反派的界线,每次当他们出场时,镜头的焦点和背景音乐的搭配仿佛在为他们的罪行洗白,好像他们的罪行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

剧中的反派成了焦点,不仅仅是单纯的恶,还被赋予了一种莫名的“情感”。

看这些反派一次次逃脱,警方多年努力却一直未能成功,他们设置重重圈套,故事因此被推向了高潮。

可是,编剧有没有想过,这种情节设置对真实案件的尊重是否足够?

当观众看到剧中的反派和警察对决时,很明显可以感受到警察的无力感。

导演在设置复杂案件情节时,让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反派的强大上,警察的聪明才智却在剧中几乎无法发挥。

这种处理方式给了观众一种犯罪难以制止,正义无法战胜邪恶的错觉。

这让人不禁怀疑,编剧是否为了制造“悬疑感”而过度夸大了反派的强大,忽视了案件本身的严肃性?

不仅如此,剧情中的一些逻辑漏洞也很明显。

警察在追捕嫌疑犯时,本应采取更加理智和周密的行动,但他们却屡次陷入反派设下的陷阱。

这种情节设置显得完全不合理,让人无法理解导演的意图,是为了让反派更强,还是为了挑起观众的情绪?

观众们已经开始对此剧产生了厌恶,真实案件的幸存者也再也无法保持沉默。

她们质疑导演是如何能将这些凶手塑造成如此有魅力的形象,那她们的痛苦又该向谁倾诉?

当真实的罪行被轻描淡写地呈现,甚至被赋予了“复杂性”时,受害者们的痛苦又该如何面对?

随着《漂白》的争议持续发酵,观众的呼声越来越高。

我们需要审视的是我们对待犯罪题材的态度,以及这些娱乐化作品背后所带来的社会影响。

每一部剧集的背后都有无法抹去的伤痕,每个故事或许都是一次深深的触动。

在追求艺术和娱乐的同时,我们是否能够真正尊重那些最深切的痛苦?

这种反思不仅对《漂白》这样题材的作品有意义,也对整个业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们有义务去思考,娱乐节目在再现现实时的责任感。

这不只是对故事参与者的尊重,也是对观众心灵的一种守护。

0 阅读:7
徐家辉说

徐家辉说

徐家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