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都能演 就不能演日本人”
这是武乡那群专业扮演“日本鬼子”的演员们,一开始的心理活动。
他们有的是奔着八路军来的,有的是因为外形合适,但最终成了鬼子专业户。
而在他们其中的佼佼者杨磊,甚至在四年的时间里,被“杀死”了整整6000次。

杨磊今年已经37岁了,他是个非常典型的四川人。
他个子不高,而且看起来还有些胖乎乎的。从2001年毕业于四川传媒学院的表演系之后,他就成为了五乡的签约演员。
他刚一来到这里成为情景剧的演员,就因为外形合适,被轻点为“鬼子专业户”。
尤其是在《反扫荡》那部情景剧当中,他更是从一个“日本小兵“,摇身一变变成了“日本军官”。
虽然依旧是配角,但是身份上的转变,却意味着他的戏份大大加重。
当然,无论是士兵,还是军官,日本人在中国的土地上,只有一个结局,那就是被击毙。

所以,在那场大约20分钟左右,以八路军反日军扫荡行动为背景而改编的情景剧里,“他”的结局,是注定的。
他注定,会“死”在八路军的最终围剿当中。
在情景剧里,杨磊像普通的日本军官一样,穿着非常典型的黄色军装,头上戴着日本军帽。
脚下蹬的那双黑色高筒皮靴,手上戴着的白手套,腰尖别着的手枪和配刀,都几乎是一比一还原复刻的。
情景剧演员和电视剧演员是不一样的,他们必须要在演出的时候随机应变,配合爆破点和效果,来继续自己的演绎。
为了能够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他们必须要做到对每一个细节都把控得尽善尽美。

什么时候开枪,要配合配音。什么时候出血,要自己捏紧血包。
哪怕是在旁边卖烧饼的一个路人,也要注意不断翻动手上的饼,做到细腻无误。
无论是在《反扫荡》当中,还是在《太行游击队》当中,杨磊都是毋庸置疑的鬼子扮演者。
他甚至掐手一算,从2011年进入武乡成为一名“鬼子专业户”,四年之间他就已经“死”了6000多次了。
政治他表示,如果遇到周末或者黄金周,他的演出频次还会大大的翻倍,平均每天都要“阵亡”个三四次才够。
小角色不容忽视别看扮演日本士兵,在这些情景剧里只是小角色,甚至只是背景版的存在。
但是演员想要把这样的一个角色演到极致,同样并不简单。
虽然在观众人数和影响力方面,这种情景剧是根本无法和电视屏幕上的抗日剧相提并论的,但是杨磊他们这群演员,却从来没有放弃追求完美。

他尽力地将自己带着四川口音的普通话,迅速地扭转。
科班出身的他明确知道,想要让观众入戏,台词、肢体动作,缺一不可。
如果他不能够很好地模仿出日本军官的说话味道,那么观众就很难被他们带入其中。
也是因为这样,杨磊从入职武乡以来,就一直在苦练台词,甚至还养成了每天朗读报纸的习惯。
除了练习台词以外,杨磊甚至也要向普通演员一样,刻意的保持身材。
只是他并不是追求上进好看,而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胖乎乎的。
毕竟都有吨位的人,看起来才更容易有气场,更容易和日本军官这样的角色,贴合起来。
所以,在扮演“日本鬼子”的这些年里,他尽量让自己的体重维持在170斤左右。

他和普通的演员当然不同,他没有机会扮演更多的角色,反而只能在一层不变的情况下,尽量的寻求突破。
虽然这些戏份,这个角色几乎已经是融入了骨髓,形成了肌肉记忆,但是杨磊只要一上场,却仍然会充满热情。
你看,哪怕是一个小角色,也需要大付出。
心理关,才是最难过的杨磊说过,对于他们这些专业演日本人的演员来说,最难过的其实是心里那一关。
尤其是当自己也有了孩子之后,他也一直在苦恼,如何向女儿解释自己的职业。

除了他以外,武乡的其他“鬼子专业户们”,也有同样的困扰。
甚至还有一个年轻人表示,他的爷爷就是当初的八路军。
他在武乡扮演“鬼子”的事情,他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启齿,如何告诉家人。
而且,他们的剧实在演得太好了,总是会极大程度的挑动观众的共鸣。
这也导致他们在演出的时候,甚至还能突然遭遇来自观众席的投掷。
原因无他,他们是演的这些“日本鬼子”,实在太遭人恨了,就连周围的观众都忍不了了。
所以,对于不少刚刚上场开始饰演“日本鬼子”的演员们来说,最难的就是如何调整心理状态。

但是,他们十分清楚,这是自己的工作,他们必须要完美的要求自己,才能给游客带来最好的体验。
他们不仅仅要演出“鬼子”的坏,更要演出“鬼子”的精明。
毕竟,这个曾经在中国战场上和中国人打得不相上下的民族,绝对不应该是个简单的“弱智”。
或许他们当中的很大一部分人,并没有崇高的目标,甚至对于演戏这件事情,也并没有多么的热爱。
但是他们却十分清楚且务实地知道,这是他们的工作,尽善尽美的完成工作,是他们的天职。
职业不分高低贵贱,他们扮演的角色,也不应该因为心理上的落差,而出现任何的问题。
他们日复一日的在武乡里重复着相似的表演,但却没有任何一个人觉得厌烦。
他们没有用雷人的台词,更没有夸张的舞台效果和绚烂的绝世神功。
他们不会在自己的情景距离加上无用的情情爱爱,他们演绎的就是最纯粹的抗战剧情。

他们要展现的,就是最纯粹的家国情怀,就是最真实的战场和苦难。
或许,曾经为了说服自己成为“鬼子”,需要莫大的勇气,但是一旦想到他们也曾经为了宣传爱国而付出自己的热血,他们觉得,一切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