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合力终结殖民主义,英法豪赌苏伊士为何失利?

澹秋是映山 2025-02-13 15:58:34

小国的胜利不在战场对于小国来说,在战场上取得胜利不是赢得战争的唯一途径。有时候,小国在前线输得越惨,那些想把小国当棋子的大国,就越可能出来搅局。举个例子,纳赛尔主动引爆的苏伊士运河危机,本来可能会成为埃及的灾难,但结果却让纳赛尔占了大便宜,一箭三雕,还敲响了殖民主义的丧钟。简单回顾一下上一集的内容:第一次中东战争后,各个阿拉伯国家的国民开始质疑国王和政府。1952年,纳赛尔等人领导的自由军官组织在埃及发动了政变,轻松推翻了沉迷美色的法鲁克国王。纳赛尔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击败了自由军官组织名义上的领袖纳吉布,最终成了埃及的绝对统治者。

纳赛尔与阿斯旺水坝计划然而革命后的埃及经济一团糟,发展滞后。就算纳赛尔是个厉害的人物,埃及人挨饿的问题还是没法解决。为了让新政府看起来更有合法性,纳赛尔在理论上提出了纳赛尔主义,核心是阿拉伯民族主义,以此来笼络人心。在实际操作中,他拿出了“世纪工程”——阿斯旺水坝,给埃及人民描绘了一个超级大的蓝图。这个蓝图到底有多宏伟呢?他说这个水坝能彻底消除埃及几千年的饥饿问题。虽然埃及国土面积不小,但超过95%的人口都挤在尼罗河沿岸那一点点肥沃的土地上。几千年来,尼罗河定期泛滥虽然带来了丰富的肥料,但也破坏了沿岸的居住区。到了干旱季节,尼罗河沿岸又会出现大面积的饥荒。虽然埃及人一直梦想着在尼罗河上建个大坝,彻底控制水源,但由于成本太高,这个梦想一直停留在嘴上。纳赛尔一掌权,就放出话来,说新政府要马上开始建阿斯旺水坝。

阿斯旺水坝的多功能效益与国际影响这个水坝不仅能造出一个超大的水库,还能调节不同季节下游的供水。而且水坝里的水电站产生的电,足够供应整个埃及用电。在纳赛尔的宣传下,阿斯旺水坝很快就成了埃及人民的希望。大家都相信,只要水坝建成了,埃及人的生活质量肯定会有大提升。说到修坝需要的技术和钱,纳赛尔说那些白人一直在剥削埃及,现在他们有责任为水坝建设出钱。这个说法很受埃及人欢迎。那时候两个超级大国都想扩大在中东的影响力。如果埃及能成为美苏进入中东的关键,那美苏肯定不会拒绝帮助埃及建水坝。果然,美国很快就批准了2.7亿美元的贷款。按美国的工程计划,这些钱够在十年内完成水坝的第一阶段建设。其实,当美国人同意给埃及援助时,英法已经开始不满美国的行动了。他们觉得纳赛尔是中东问题的根源。

苏联援埃及引英法美反应不过因为水坝能解决埃及的民生问题,英法也没敢对美国的行动多说什么。但是,当纳塞尔提出想从美国买武器来升级军队时,英法立刻跳出来指责他这是在挑动地区矛盾,并且阻止美国卖武器给埃及。为了顾及盟友的脸面,美国在军售上直接关上了大门。既然西方国家不肯卖武器给埃及,纳塞尔干脆转向苏联。苏联那时候正为无法把影响力扩展到中东地区而头疼,纳塞尔的到来简直就是天上掉下的馅饼。1955年,纳塞尔通过捷克斯洛伐克从苏联引进了武器。英国在当年9月知道这个消息后,对纳塞尔的行为非常生气,同时也被苏联的举动吓了一跳。他们马上通知了美国,让美国以此为理由中断对埃及的援助。没了资金支持,阿斯旺水坝的建设就泡汤了。按道理来说,纳塞尔为了兑现对国民的承诺,不是向英法屈服,就是得向苏联求助。但他两个都没选,因为他这么做其实是想达到一个更大的目标——那就是收回苏伊士运河。

苏伊士运河与埃及经济埃及虽然穷,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值钱的东西。埃及的两张王牌就是金字塔为代表的历史文化遗产,还有连接红海和地中海的苏伊士运河。自从开通以来,苏伊士运河每年靠收船费能赚不少钱,从几千万美元到几亿美元都有。不过,在1956年之前,因为西方国家制定的制度,运河的大部分收入都被英国和法国拿走了。这两个国家手里有运河的股份,所以长期霸占了大部分利润。纳赛尔刚上台时,就想通过修阿斯旺水坝和收回苏伊士运河来推动埃及经济发展。他先是尝试修水坝,但因为缺钱受阻。这其实是他在为收回苏伊士运河做准备。果然,1956年7月19日,美国公开宣布不再资助埃及修建阿斯旺水坝。纳赛尔立刻表态说,为了完成这个世纪工程,必须把苏伊士运河国有化。在埃及人看来,这是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正当权利。但在英国和法国这些殖民者眼里,这就像是抢他们的财产一样。

英法以武力解决苏伊士运河危机英法两国面对这种情况有两个选择:要么和埃及政府谈判,凭借他们的实力优势,至少能保住部分运河带来的收入;要么出兵埃及,彻底掌控苏伊士运河区,在必要时甚至推翻纳赛尔政府。结果英法两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武力解决。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中看到埃及军队的表现很糟糕,觉得对方不堪一击;另一方面是以色列这时主动提出愿意承担地面进攻的任务,这将大大降低英法两国的战争成本。于是,三国制定了一套“贼喊捉贼”的战术。以色列首先对埃及发动突然袭击,并从加沙地带开始,沿着海岸线向苏伊士运河推进。当苏伊士运河受到威胁时,英法会以运河安全为理由要求双方军队撤离运河区。如果埃及同意这个条件,以色列就会占领加沙地带和西奈半岛。但更有可能的是,埃及不会接受这个条件,到时候英法就会以埃及威胁运河安全为由出面干预战争。

苏伊士运河危机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没打招呼就对埃及动手了。三天后,以色列就拿下了整个加沙地带和西奈半岛,直逼苏伊士运河。这时候,英法突然站出来说要让双方撤军,但实际上他们只盯着埃及。纳赛尔当然明白英法是以三国是一伙的。他拒绝了英法的要求,结果英法军队也不装了,直接攻打塞得港,那是苏伊士运河北部的一个重要城市。从战场上来看,埃及已经彻底输了。塞得港失守后,英法以三国的占领区连成了一片。没有控制苏伊士运河就意味着埃及在以色列面前毫无防御能力。如果英法愿意,再过一周,他们就能打到开罗。但是,英法赢得实在太快了,这让美国和苏联也对苏伊士运河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英法绕过了北约直接采取军事行动,这让他们俩也坐不住了。

美苏联手施压迫英法妥协美国一开始在联合国里指责英法,结果英法用一票否决权阻止了美国的干涉。于是艾森豪威尔政府就直接用经济手段来对付他们。一方面,美国疯狂抛售英镑,并且通过操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给英国提供援助;另一方面,在阿拉伯国家集体停止向英国供应石油的时候,美国不仅停止了从美国到英国的石油出口,还要求其他北约盟国也不要向英国出口石油。那时候英国坚持认为自己和美国是平等的。美国的威胁并没有让英国屈服,英国甚至还威胁说如果美国实施石油禁运,他们就要派军队去占领科威特和卡塔尔这些中东国家。但是很快,另一条消息让英法两国慌了神。就在美国威胁英国的同一天,苏联也发出了一个威胁性的通告,说如果英法不停止侵略埃及,伦敦和巴黎将会遭到火箭袭击。

苏伊士危机与核威慑虽然苏联没明说火箭里有核弹,但英法心里都明白,苏联这是在搞核威胁。两个超级大国在经济和军事上都摆出了狠招,这让英法感到非常有压力。尽管埃及在英法暂停进攻的那几天里并没有什么大的反击行动,但英法还是很快就接受了美国和苏联的要求。11月7日,双方全面停火;11月8日,英法以三国军队开始从埃及撤军。失去英法支持后,以色列不得不放弃西奈半岛和加沙地带。纳赛尔虽然在战场上难以取胜,但他利用美苏与英法之间的矛盾,成功收回了苏伊士运河,并在两年后利用苏联援助启动了阿斯旺大坝的建设。不过,英法殖民者的失败也意味着中东正式成为了美苏博弈的前线。苏伊士危机结束后,美国才开始把以色列视为他们在中东地区最重要的棋子。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