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之战!工部尚书福隆安英勇献功

澹秋是映山 2025-02-18 17:16:52

乾隆朝征伐金川行动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也就是23年前傅恒奉命平定土司叛乱的地方——川西的大小金川地区(现在的四川阿坝州)又闹了起来。大金川的土司索诺木和小金川的土舍僧格桑(小金川土司泽旺的儿子,实际上掌控着小金川的大权)联手造反了。这次大小金川再起乱局后,乾隆皇帝立刻下令进行新的“征伐金川”军事行动。出兵打仗需要中央军事机构的整体规划,还有工程建筑机构来准备军需物资。当时兵部暂时没有负责人,所以乾隆皇帝就让自己的女婿、和硕额驸福隆安以工部尚书的身份,在当年五月临时兼任兵部事务,负责调兵遣将、制造火器、修建后勤运输工具等准备工作。从当年九月开始,乾隆皇帝开始从全国各地调兵遣将,并任命前线指挥官。他先后派遣了兵部侍郎桂林(人名)、武英殿大学士温福、参赞大臣阿桂,以及正白旗护军统领明亮(他是福隆安的堂兄,傅恒庶长子广成的儿子)等人前往四川,率领军队去征讨大小金川。富察氏家族的参战成员在奉旨出征、和金川军队一起战斗的,还有富察氏家族的几位成员——福隆安的堂弟奎林(他是傅恒的大哥傅文的儿子,也是明瑞的弟弟),另一个堂弟明仁(他是傅恒二哥傅清的儿子,担任三等侍卫),还有他的亲弟弟福康安(他是傅恒的三儿子,后来成了著名的一等忠锐嘉勇公,负责带队)。

清军将领内讧与乾隆整顿军纪清军第二次攻打大小金川时,一开始还比较顺利,很快就拿下了小金川。但是打到大金川的时候,由于轻敌大意,结果遇到了很大的麻烦。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五月,四川总督桂林指挥不当,导致清军在墨垄沟惨败,损失了好几千人,小金川也重新被夺回。这一仗失败后,前线的将领们开始互相推卸责任,彼此指责,想掩盖自己的过错。乾隆皇帝收到前线将领互相举报的奏折后,非常生气。他觉得在这种关键时刻,将领们不仅不齐心协力,反而因为失败而内讧,简直是在耽误大事。于是,乾隆命令负责后勤工作的工部尚书兼兵部官员福隆安赶紧去四川,接管当地的军事事务,并彻查这些将领之间的矛盾。福隆安到了四川后不久,就查清楚了情况。原来那些将领互相弹劾的事情大多不属实,很多都是诬陷。不过,这些将领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经常在军中喝酒误事,不愿意和士兵同甘共苦,在战斗指挥中犯了不少错误,导致士兵伤亡惨重。福隆安迅速向乾隆汇报了这些情况,并请求对这些将领进行处罚,以此来警示其他人。乾隆朝福隆安升迁记因为福隆安的奏疏里证据确凿,那些将军们“用兵不利、做事不谨慎”的问题确实存在。所以乾隆皇帝先把主将桂林撤职,发配到伊犁去,然后让北路军副将阿桂来统领大军;其他的将领有的被撤职,家产也被抄没,有的则因为“劳师无功、行动迟缓导致延误战机”等理由被赐死。福隆安去四川调查完军队内部的“内讧和攻击”事件后就回京了。因为他这次办事干净利落,圆满完成了任务,所以他得到了岳父乾隆皇帝的特别嘉奖。第二年,也就是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他四月份被加封为太子太保,九月份开始管理崇文门的税务,十月份又兼任正白旗满洲都统。他的官衔和事务越来越多(这种超常的晋升待遇,也就只有后来的和珅才能比一比了)。

《钦定八旗通志》与满洲八大姓到了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年中,福隆安从川西办完差事回到京城后,乾隆帝让他负责编撰了一本对清朝中央政府来说非常重要的书——《钦定八旗通志》。这本书详细地收集并记录了满洲八旗各家族的起源、发展和传承的历史,还有八旗制度建立后的相关档案资料,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本书。在这本书的“氏族志”部分,福隆安把满洲的八个大家族——佟佳氏、瓜尔佳氏、马佳氏、索绰罗氏、赫舍里氏、富察氏、那拉氏、钮祜禄氏——列为第一等的姓氏。当然啦,福隆安也顺手把自己家的富察氏列入了“满洲八大姓”,这也是他的一点私心吧。后来,和硕和亲王弘昼在奉旨编撰《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时,也完全照搬了福隆安编的《钦定八旗通志.氏族志》里的第一等八家满洲姓氏的顺序。从那时起,清朝就有了“满洲八大姓”的说法。回到之前的时间线——福隆安回到京城后,新任北路军主将阿桂接过了指挥大军继续攻打大金川的任务。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十月,阿桂与曾经因为内讧事件被降职的明亮再次出征,攻打小金川叛军,顺利攻下了僧格宗,并逼近了小金川的美诺官寨。大小金川之战那一年十二月,阿桂因为立了大功,被乾隆皇帝正式任命为定边左副将军和内大臣,明亮也升职为一等侍卫、领队大臣和副都统。当时,金川前线的所有军队都由定边将军温福(从定边右副将军升任)和定边右副将军丰升额(阿里衮的儿子)领导。他们和阿桂、明亮会合后,直接攻打小金川的美诺官寨。经过一天一夜的苦战,终于攻克了美诺。小金川的土司僧格桑逃到了大金川,而小金川的土司泽旺被抓后被押送到京城斩首示众。至此,小金川全部平定了。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二月初十,为了彻底平定大金川,主将温福率领军队从功噶尔拉改道到昔岭(四川小金县西北),在木果木(四川金川县卡撒乡)和底木达(四川小金县抚边乡)驻扎下来,与大金川的藏兵长期对峙。然而,在六月初一那天,大金川的藏兵趁着清军长时间作战后疲惫不堪且疏于防备的时候,突然袭击了底木达的清军,杀死了清军守将、提督董天弼。六月初九,温福在木果木的大营栅栏也被藏兵攻破了。温福在坚守大营时胸部中弹,不幸阵亡,木果木大营也因此失守。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八月,正在避暑山庄的乾隆皇帝得知了大金川战败和温福阵亡的消息。震惊之余,他决定继续出兵,一定要征服大金川,实现朝廷对川西地区的完全控制。清军攻克小金川全境那个月,乾隆皇帝下令让阿桂从定西将军升为全军主将,明亮和丰升额也升职了,他们一起带兵从南路攻打小金川。他们分两路进攻,顺利拿下了别斯满、帛噶尔角克、底木达、布朗郭宗这些寨子。到了十一月,他们再次攻下了小金川的美诺寨,把小金川全境都收了回来。

清军攻克大金川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正月,阿桂、丰升额和明亮三位将军联手进攻大金川,打算彻底铲除索诺木这个叛军头目。可是索诺木也不是吃素的,他看到清军气势汹汹,就不再正面交战,而是选择占据险要地形,修建了一堆坚固的碉楼,挡住清军的道路,还不时偷袭清军的后方。结果,阿桂他们和大金川叛军打了一场长达一年的消耗战。因为大金川的碉楼实在太坚固了,清军一时半会儿攻不下来。于是,乾隆皇帝下令,让身兼工部和兵部两个重要职位的福隆安牵头,在京城西郊按大金川碉楼的样子建造了许多一比一的模型。然后挑选“健锐营”的士兵日夜训练,模拟攻打这些碉楼,找到最佳的攻城方法。同时,福隆安还派出很多工部的工匠到川西前线,直接在当地铸造攻打碉楼用的重型火炮,这样能省去不少运输费用和铸造成本。在前后方的努力下,到了乾隆四十年(1775年)四月,清军通过多次激烈的战斗,终于攻克了大金川的重要据点萨克萨谷山梁和日旁等地。到了七月,阿桂率领的军队攻破了大金川的第一座寨子勒乌围,索诺木只能退守到最后的据点噶拉依,基本上已经是苟延残喘了。大小金川之战结束就在这一年,福隆安的堂弟,和明亮、奎林、福康安这些堂兄弟一起去金川打仗。结果在金川军中,一等侍卫明仁不幸去世了,可能是战死了。他成了富察氏家族里又一个为国捐躯的英雄。在阿桂、丰升额、明亮这三路大军的猛攻下,被困在噶拉依的小金川首领索诺木实在没路可走了,就毒死了从别的地方逃过来的小金川领袖僧格桑,然后把尸体献给清军求饶。但是阿桂将军不接受他的投降,坚持要把大金川的叛军全部消灭,彻底铲除反叛势力。(这是乾隆皇帝的命令,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底。)到了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正月,噶拉依的官寨在清军持续不断的重炮轰击下终于被攻破了,叛军头目索诺木也被抓了起来。这场历时五年,动用了六十万清军,耗费了朝廷七千万两白银,伤亡数万官兵的(第二次)大小金川之战,终于结束了。同年四月,阿桂、丰升额、明亮这些平定金川有功的大将班师回朝。乾隆皇帝亲自到城南的良乡,举行郊迎仪式,迎接他们凯旋归来。进城后,乾隆还让他们进了紫光阁,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并赏赐了各种礼物。

富察家族与平定金川那一年年底,乾隆皇帝再次表彰了那些有功的大将,并亲自确定了“平定金川前五十功臣”和“平定金川后五十功臣”的名单。他还让人画了这些功臣的画像,挂在紫光阁里,以此来表扬他们的功劳,激励其他人。在“平定金川前五十功臣”里,富察家族(李荣保这一支)有四个人上榜:- 第三位是定边右副将军、一等襄勇伯、成都将军明亮。- 第六位是兵部尚书、一等忠勇公、和硕额驸福隆安。- 第十一位是领队大臣、一等承恩武勇公加一等男、都统奎林。- 第十三位是领队大臣、内大臣、都统、户部侍郎、三等嘉勇男福康安。而在“平定金川后五十功臣”里,富察家族也有一个人上榜:原头等侍卫、加赠副都统明仁。他在征战金川时不幸阵亡,为了表彰他的功绩,乾隆皇帝特地把他列为“后五十功臣”的第十一位。至于其他人的功绩都很好理解,要么是战场上立下战功,要么是英勇牺牲,得到了追封。但是福隆安大部分时间都在京城,没去过金川前线,为什么还能被乾隆皇帝钦点为“平定金川前五十功臣第六名”呢?这并不是因为乾隆看在他和硕额驸、自己女婿的身份上特意照顾他。事实上,福隆安在平定金川的过程中确实出了不少力,对清军最终平定大小金川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福隆安的金川战役管理首先,当第一任主帅桂林因为在“墨垄沟之战”中失利,导致军队内部将领互相攻击、内讧不断,军心动摇,可能让前线大军再次溃败的时候,福隆安奉命火速赶往金川。他迅速并彻底查清了事情的经过,并第一时间向乾隆皇帝上奏,提出了自己的处理意见。这样一来,他稳定了金川前线的军心和士气,为后来清军在阿桂和明亮的带领下重整旗鼓、反败为胜创造了有利条件。其次,在完成调查任务返回京城后,福隆安又被任命为兵部和工部的主管,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他在京城建造了专门的金川碉楼模型,并调派指挥“健锐营”的士兵日夜进行演习训练,以便将来在金川战场上能够熟悉地形,顺利攻克那些坚固的碉楼群(事实证明,这个措施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此外,福隆安担任工部和兵部的尚书。攻打金川碉楼需要大量的重型火炮和实心炮弹,还有配套的炮车和炮架。如果这些武器装备都在京城的工部作坊里制造,再由兵部转运到金川,不仅耗费巨大,而且运输也非常困难。但是福隆安以工部尚书的身份,按照乾隆皇帝的指示,派遣工部的相关工匠前往川西当地直接铸造重型火炮和炮弹,从而大大节省了运输费用和铸造成本。这也是一项重要的贡献。

福隆安的荣誉所以呢,因为福隆安办事认真负责,又勤奋努力,所以他老丈人乾隆皇帝把他列为了“平定金川前五十功臣”,排在第六位,还在紫光阁给他画了像。这确实是他的功劳,应该得到这样的荣誉。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