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直系后代包括两个儿子,同时还有三位侄子:毛远新、毛楚雄和贺麓成。在众多家族成员中,毛楚雄与毛主席的相似度最高。作为毛泽覃之子,他是毛主席的侄子。
1927年9月8日,毛泽覃的长子毛楚雄降生,恰逢毛泽东策划秋收起义前夕。这一特殊的时间节点,使这对叔侄之间建立了深厚的联系。毛楚雄出生仅六个月时,其母周文楠因故被捕,母子二人同时身陷囹圄。在外祖母的竭力营救下,年幼的毛楚雄得以获释,而周文楠则继续在狱中度过了长达两年的时光。毛楚雄的成长环境极其艰难,这段经历塑造了他坚韧不拔的品格。1940年,周文楠抵达延安并与毛泽东会面。得知毛楚雄时年13岁,正在家乡求学,毛泽东关切地询问了他的学业情况。
周文楠从手提包中取出一个作文本,向毛主席介绍这是毛楚雄的习作,该作品获得了教师和校方的高度评价。随后,她开始为毛主席朗读这篇佳作。国家正遭受日寇侵略,形势十万火急,如同利刃悬顶、烈焰焚眉。作为少年儿童,我们更应团结一致......抗战是建国的必由之路,建国离不开抗战。前线将士奋勇杀敌,后方学子则应专注学业、积极宣传,共同缔造崭新的中华。正值青春年华,我们务必勇往直前,切莫贪图安逸、半途而废。要实现理想,青年人必须历经艰辛!......在聆听了汇报后,毛泽东频频颔首,赞叹道:"年仅十三岁就能创作出如此富有激情、与众不同的文章,不愧是我们毛家的子孙!"周文楠继续讲述道:“县督学来校考察时,校长展示了一篇作文给他。督学对此感到惊讶,难以相信年幼的学生能创作出如此老练的文字,便召见作者进行提问。面对督学的考察,楚雄从容应答。为验证其能力,督学又布置了一道即时写作任务,楚雄迅速完成。阅后,督学由衷赞赏,预言他必将成为国家栋梁之材。”听闻此事,毛泽东欣喜万分,称赞道:"润菊后继有人,未来可期。若他在天有灵,定会深感欣慰!"
毛楚雄展现出的才能与人生轨迹,与毛泽东存在诸多共通点。毛主席年少时离开韶山前往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就读,入学考试的作文题为《言志》。与众多同学将志向局限于功名利禄、光耀门楣不同,他的目光投向整个国家,在文中阐述了改造社会、拯救民众、振兴中华的宏伟抱负。这般超乎寻常的思想境界令校长惊叹不已,直言:“我校迎来了一位未来的建国栋梁!”由于毛主席的文章水准远超一般教师,引发了不少人的质疑,怀疑他可能事先准备。为此,校长特意安排他在多位教师的监督下,于指定教室接受现场命题测试,要求其当场完成新作。毛主席的这篇论述以其深邃的洞察力和精辟的见解折服了所有读者,彻底消除了此前存在的质疑声。毛主席见到年仅13岁的毛楚雄写出如此出色的文章,不禁欣喜万分,由衷赞叹道:"不愧是我们毛家的好儿孙!"
毛楚雄这位杰出人物后来的去向如何?为何在共和国成立后音讯全无?这不得不提及他投身革命的历程。1944年,年仅17岁的毛楚雄得知王震率领的八路军南下支队途经湖南湘潭后,迅速前往拜访。他主动向王震表明自己是毛泽东的侄子,并表达了加入八路军的强烈愿望。在核实了对方的身份信息后,王震随即将其带离现场。随后,他被安排至中原军区担任宣传干事,使其专业才能得以充分施展。毛楚雄在中原军区的发展前景原本一片光明,然而一次突如其来的调动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1946年6月,中原军区为寻求和平解决之道,在王震的指示下,派遣了由干部旅旅长张文津、政治部主任吴祖贻以及毛楚雄组成的代表团前往西安,与国民党方面展开谈判,这一行动标志着"中原突围"的开始。
然而,抵达西安后,胡宗南并未给予他们任何谈判的余地,而是立即下令将其逮捕并暗中处决。毛楚雄与其两位同伴均使用假名,真实身份无人知晓,致使他在19岁时神秘消失。1984年,王震决定采取行动,不再让烈士下落不明。为此,他特别组建了一个调查组,致力于寻找三人的遗骸,不惜一切代价。经过多次深入调查,研究团队于宁陕县东江口镇成功寻获三名遇难者的遗骸。经鉴定,这起谋杀案的确切发生日期为1946年8月10日。毛楚雄牺牲的真相终于在这一刻水落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