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与皇帝称号的诞生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实现了大一统,成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以前的尧、舜、禹这些人,被称作“三皇五帝”。秦始皇心想:我比他们牛多了,我也得弄个更厉害的称号。于是,“皇帝”这个词就诞生了。为了让自己的皇帝身份显得特别,秦始皇还给自己定制了一整套专属词汇。
秦始皇与“朕”的专属性演变秦始皇为了自己,也就是为了当“皇帝”,专门设计了一套专用词汇。其实大家最熟悉的应该是他自称“朕”。其实,“朕”这个词在秦朝之前,也曾经被用来表示“我”或“我的”。比如屈原的《离骚》里就有“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这样的句子,可以看出在秦始皇之前,谁都可以用“朕”这个词。
秦始皇为何独宠“朕”那为什么秦始皇非要把“朕”这个词专用来指自己呢?他到底为啥选了这个字?其实除了他想标新立异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秦始皇不喜欢以前那些王用的词。在他统一六国之前,其他国家的王也都有自己的专属词,比如说“孤”啊,“寡人”之类的。
秦始皇讨厌的称谓秦始皇本来可以用这些词,但每提到它们,他心里就不舒服。他特别不喜欢“孤”和“寡”这两个词。其实是因为他太“善良”了,一听到这两个词,就会想起小时候的不愉快。他这一生最烦的就是这两件事。
秦始皇的身世故事秦始皇小时候没跟自己老爸在一起,也不是在皇宫里长大的王子。他爸嬴异人曾经被秦国派到赵国当人质,可以说是被国家抛弃的人。后来,嬴异人心里很失落的时候,吕不韦发现了这个有潜力的嬴异人,还跟他成了朋友。
吕不韦助嬴异人夺储位吕不韦为了让嬴异人对自己有好感,不仅给了他很多钱,还送了不少稀罕玩意儿,连他刚娶的小妾都给嬴异人了。这个小妾叫赵姬,她可是秦始皇的亲妈。后来秦国和赵国打起来了,赵王一直不让嬴异人回国,甚至还想派人干掉他。
吕不韦助嬴异人脱险吕不韦为了帮嬴异人继承秦王之位,真是费了好大劲。他可不能让嬴异人就这么在赵国白白送命,所以他就豁出去了,跑去跟赵王说利害关系。他说现在秦国已经是头号强国了,如果赵国一直跟秦国硬碰硬,那肯定赵国会先撑不住,先完蛋。
赵王的两难抉择不过如果赵王能放过嬴异人,那他肯定会感激赵国,和赵国维持友好关系。这样赵国就有机会发展壮大,说不定能成为像秦国那样的强国。赵王想了想,觉得这话挺在理的,就答应让嬴异人回国了。但嬴异人回国争夺王位,这事儿变得复杂了,赵国有些人不希望他回来。
吕不韦护送嬴异人逃回秦国于是就在嬴异人打算离开的那天晚上,秦国军队突然袭击了赵国。赵王气得不行,立刻下令抓了嬴异人和吕不韦。他俩只好扔下还不到两岁的嬴政和他的妈妈赵姬,花了六百两黄金贿赂赵国的守卫,绕过了两国交战的地方,一路上吃了不少苦头,最后终于回到了秦国。
秦始皇幼年在赵国的经历赵王特别生气,本来想把嬴异人留下的老婆孩子都干掉。但是这个秦始皇他妈赵姬也不是吃素的,她家在赵国可是有钱有势的大商人。多亏了姥姥姥爷的保护,嬴政才活了下来。不过他俩的日子过得挺艰难,赵国一直派人追捕她们。所以嬴政小时候过得提心吊胆的,真是不容易啊。
战国国王的无奈一个从小没爸在身边,缺少父爱的孩子,最烦别人在他面前提这个。而“孤”和“寡人”这两个词就带着这种意思。战国时候的那些国王们,要想当上王,就得先让自己的老爹去世。只有老国王没了,新国王才能即位。所以每个国王其实都没有父亲。
秦始皇的称谓困扰没了老爸的那些国王们,为了表现自己对老爸的思念,就自称“寡人”和“孤”。不过跟嬴政说这个就不大合适了,因为他小时候已经听过太多次了。其实小时候的伤感还不是最要紧的,秦始皇长大后发生的事,对他造成的伤害更大。
秦始皇的三位父亲嬴政在当皇帝前,其实有三个爸爸。第一个是他亲爹嬴异人,可惜早早去世了。第二个是嬴异人的铁哥们儿,也是秦国的大丞相,被秦始皇尊为“仲父”的吕不韦。第三个嘛,就是嬴政生母赵姬最宠爱的那个侍从嫪毐。这嫪毐仗着和赵姬的关系,居然胆大包天,敢称自己是嬴政的“干爹”。
嫪毐的嚣张与结局这个嫪毐真是让人恨得牙痒痒的。吕不韦怎么说也是秦国的大功臣,没有他,嬴异人和嬴政根本当不上秦王。吕不韦对秦国的帮助可大了,还帮了嬴政不少忙,嬴政叫他一声“仲父”也是应该的。但这个嫪毐就完全是不知天高地厚,所以没嚣张多久,就被嬴政干掉了。
吕不韦被流放四川吕不韦虽然帮了不少忙,但秦国也没欠他多少人情,该给的赏赐也都给了。后来嬴政查出吕不韦干了些不好的事,就没客气,直接把他流放到四川了。那时候的四川可不太发达,还是个偏僻的地方。吕不韦到了那里,心里也凉了半截,最后干脆服毒自尽了。
吕不韦之死与嬴政的困扰吕不韦在当时可是个大人物,他死后,那些崇拜他的人硬说他是被嬴政逼死的,弄得嬴政也是一脸无奈,怎么解释都没用。虽然嬴政靠自己的权力把这事压下来了,但他心里一直记挂着这件事,每次自称“寡人”时都感觉特别别扭。后来他成了秦始皇,当然不想再受这样的气了。
秦始皇与“朕”的由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就想给自己找个体面点的自称。于是李斯给他提了个建议,用“朕”这个字。在秦朝的时候,他们用的是小篆,不是我们现在写的简体字。“朕”在小篆里可不是一个“月”加一个“关”,而是上面一个“舟”(船),下面一个“灷”(火)。
秦始皇:开拓者与领头人“舟”就是船,比喻那些开拓者和领头人。秦始皇作为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他确实是个开拓者,为中华民族开辟了新的未来。作为秦朝的皇帝,他也是个真正的领头人,在他的带领下,全国掀起了一股改革浪潮,还建了很多大型工程,惠及了千秋万代。
火种与部落首领“灷”其实就是火,但又不完全是火,它指的是火种。在远古时代,火对一个部落来说是最关键的东西,没有火的话,人们就会成为野兽的猎物。所以那些守护火源、保持火焰不灭的人,在部落里通常是最重要的人物,相当于部落的领导者。秦始皇就处于这样的位置上。
秦始皇与朕“舟”加“灷”组成“朕”,本来就是一个表示“我”的词。而且这个字还有很正面的意思,秦始皇当然会选它。所以他就不用那些听起来有点消极的词,比如“寡人”和“孤”,而是用“朕”来表示自己。除了“朕”之外,你知道秦始皇还创造了哪些皇帝专用的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