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德国的重水困境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扔下了两颗原子弹。不过,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纳粹德国其实比美国的“曼哈顿计划”还要早开始搞核项目,而且进度一度还比盟军快。为了不让希特勒得到原子弹,英国特工多次跑到挪威的一个叫维莫克的地方,去炸那个生产重水的工厂。最后,这些行动让德国的核武器研发陷入了困境。那么,德国为啥非要重水不可?盟军又是怎么掐断德国的重水供应的呢?简单来说,重水是制造核反应堆的重要材料,没有它,德国就造不出原子弹。而盟军通过轰炸那个重水工厂,再加上其他的手段,成功地切断了德国的重水来源,这才让德国的核项目陷入了停滞。
德国启动原子弹计划与挪威重水的关键角色德国开始偷偷研究原子弹,而挪威的重水成了关键的一部分。20世纪初,欧洲是全球核物理学的研究中心,很多科学家年纪轻轻就拿到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科学家们发现原子是可以再分的,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于是他们就想试试用高能粒子去轰击原子核,看看能不能像做加法一样创造出新元素。1938年,德国的科学家迈特纳和哈恩在继续研究“点石成金术”的时候,意外发现用中子去轰击铀原子核竟然发出了亮光。后来他们又发现,铀的一种同位素——铀-235的原子核,如果被一定速度的中子轰击,就会分裂成两个新的原子核。同时还会释放出2到3个中子,继续去轰击周围的铀原子核。在这个过程中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就是核裂变的基本原理。
德国的核计划那时候德国已经在磨刀霍霍,准备对付周围的国家。1938年,德国没费一兵一卒就吞并了奥地利和捷克。核裂变在军事上的潜力引起了希特勒的注意。德军占领捷克后,立刻让工人开采普日布拉姆的铀矿,然后把这些铀矿石运回国内,再用机器提取铀235。不过,由海森堡领导的德国原子能研究团队很快就发现,光有核原料还不够,还需要找到合适的减速剂来控制核反应的速度。当时各国科学家都不知道怎么高效地从只占铀元素0.72%的铀235中分离出来,所以短时间内研究用的铀块里铀235的含量很低。如果不用减速剂,核反应产生的中子速度会太快,直接飞出铀块。有人建议用水做减速剂,这样还能把核反应产生的热量带走。但问题是,普通的水分子也会吸收中子,这反而降低了核反应成功的几率。后来,他们想到用氘(也就是氢的一种同位素,原子核里有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和氧结合成的重水来做减速剂,这样就能完全避免吸收中子的问题。
重水工厂与德军占领有趣的是,在1934年科学家发现重水之后,挪威的维莫克小镇建起了世界上第一个重水工厂。这个工厂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附近的水电站提供的便宜电力,不断地电解水分离重水。因为氘原子比普通氢原子多一个中子,所以电解成气体后密度更大。他们把重水从氢气中提取出来,再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然后继续电解,最终把重水和普通水分离开来。后来,德国在1940年4月占领了挪威后,就把这个工厂每个月生产的重水运回德国,用于他们的核项目。
英军首次突袭未果英军决定派特工去炸掉那个工厂,结果第一次行动不仅没成功,还暴露了目标。本来德国的核武器研究是高度保密的,英法等国的高层一开始也没意识到原子弹的厉害。但是希特勒上台后开始迫害犹太科学家,很多科学家逃到英法,透露了德国可能在研发原子弹的消息。1942年,有个曾在维莫克工厂工作过的挪威专家逃到了英国,告诉英国政府,德国人接管工厂后,重水的月产量增加了。再加上其他科学家提供的信息,英国高层很快就判断出这些重水肯定和德国的核武器计划有关。为了阻止希特勒用原子弹攻击其他国家,英国必须摧毁维莫克工厂。
燕子行动:滑翔机突袭维莫克工厂不过,尴尬的是,虽然英国轰炸机能直接从本土飞到维莫克工厂上空,但那里地形特别崎岖,全是陡峭的悬崖。要是白天去轰炸,肯定会被德军战斗机和高射炮打得落花流水。晚上又不行,那时候还没有卫星导航和激光制导,想用炸弹准确命中维莫克工厂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负责特种作战的宾格斯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在晚上用滑翔机把特种部队送到维莫克工厂附近,然后让他们偷偷进去炸毁重水设施。1942年10月24日,“燕子行动”开始了。考虑到维莫克工厂周围的环境复杂,英军第一次只空投了4名挪威特工。他们落地后花了两天时间,才在被德国人发现之前找到其他空投装备。接着,他们在工厂周围侦察德军的驻防情况和地形,最终找到了一块适合滑翔机降落的空地。到了11月10日,宾格斯精心挑选的32名突击队员分乘两架滑翔机,由两架“哈利法克斯”重型轰炸机牵引,准备飞到维莫克工厂附近分离,突击队员乘滑翔机着陆后继续执行任务。
第一次突袭与失利然而这次巨大的“哈利法克斯”被德国人发现了。在德军夜间战斗机的猛烈攻击下,有两架轰炸机和两架滑翔机被击落。更糟糕的是,德国人在一架坠毁的滑翔机残骸里发现了一张接近维莫克工厂的地图。挪威的德军指挥官立刻意识到,英国人是打算袭击维莫克的重水工厂。于是他们赶紧增派了一个连的兵力去守卫,这就意味着英国人要想再次破坏工厂,难度大大增加了。第二次突击准备得更加充分,最终成功潜入工厂并炸毁了重水罐。尽管第一次行动失败了,但有消息称德国人好像在制造原子弹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这消息让英国首相丘吉尔非常着急,他立即要求宾格斯马上准备下一次行动。宾格斯吸取了之前的教训,决定缩小行动范围。他只针对维莫克工厂里生产重水的关键设备和储存罐进行爆破。这样一来,整个行动只需要六名突击队员就足够了。特工偶遇与工厂探查1943年2月16日晚,英军派了一架中型运输机,把六个代号叫“枪手”的突击队员空投到了斯库利凯湖上。这个地方离维莫克工厂大概有45公里,所以德国人一时半会儿没发现他们。本来计划是跟英国军情六处的线人艾因纳尔接头,结果他们在冷风里等了一个多小时也没等到人,只好自己下山去找。没想到的是,他们正艰难地在雪地里走着的时候,几个月前空投过来的四个挪威特工也出现了。认出彼此后,大家激动得拥抱在一起,队伍一下就壮大到了十个人。最后他们找到了艾因纳尔,他告诉他们一个好消息:他第一次行动失败后居然混进了维莫克工厂,还摸清了工厂的内部结构和德国守卫的情况。他还说,因为两次行动间隔太久,德国人以为英国特工会去炸水坝,所以大部分兵力都调走了,现在维莫克工厂的守卫只有12个人。
突袭工厂2月27号,经过多次策划后,突击队长罗尼决定他和四个“燕子”队员带着炸药包去搞爆破,剩下的五个人则用冲锋枪负责警戒。那天晚上八点钟,他们从秘密据点出发,在积雪的密林里走了几公里。然后冒着极大的风险,爬下了一段大概有300米高的陡坡。小心翼翼地蹚过了小溪之后,又冒着被德国人发现的风险爬上了对面的陡坡,这才来到了通向工厂的铁路路基。这十个人小心翼翼地靠近工厂的大门,结果意外发现这里竟然一个德国守卫都没有。于是有个队员掏出早就准备好的大剪刀,剪断了工厂大门上的铁链。突击队员们迅速进入,五个队员按照事先的计划占据了有利位置,拿着枪警戒。罗尼和其他人沿着管道终于爬到了生产重水的车间,在18个重水罐上依次装上了定时炸弹。
突袭与爆炸整个行动特别顺利,连一个工人和保安都没惊动。等那10个人刚离开工厂大门,里面就传来了一声巨响,发生了大爆炸。这时候德国保安才反应过来,赶紧拉响了警报。但他们像没头苍蝇一样找了好几圈,也没找到可疑的人。重水罐里的450公斤重水,已经被我们放进了下水道。这次行动大获全胜。希特勒本来想把设备运回德国,没想到船被炸了,计划彻底泡汤。维莫克工厂被破坏,气得希特勒暴跳如雷。他命令当地的德军抓住那些隐藏的抵抗分子,并马上修复维莫克工厂。到了年底,潜伏的艾因奈尔给伦敦发了电报,说德国人在维莫克工厂又开始生产重水了。英国军队马上组织轰炸机去轰炸维莫克工厂,美国人还支援了一批轰炸机。但维莫克工厂周围的地形太复杂,几次空袭都没伤到工厂。不过连续不断的轰炸,最终还是让希特勒受不了了。他决定把已经造好的重水和相关设备,从挪威运到德国本土。
破坏重水船1944年初,艾因奈尔给伦敦发了个电报,说德国人可能要在2月份把已经生产了6个月的重水和关键设备运到德国。他请求允许他组织人手去搞破坏。后来,他得到了上级的批准,然后找到了一个叫本泽的特工。他们仔细研究了德国人的运输路线,发现这两段铁路线之间隔着廷斯贾克湖。德国人得先把重水装到船上,过完湖再用火车运走。于是,艾因奈尔和本泽假扮成重水工厂的工人,在2月19日到了廷斯贾克湖。他们看到铁路工人正把重水和设备装上一艘叫“海多罗”号的老船,而负责押送的德国士兵还没到。所以他们轻而易举地骗过了船上的挪威守卫,上了船,并且悄悄地在“海多罗”号船底装了一个定时炸弹。2月20日上午10点,没有任何异常情况的德国人命令“海多罗”号启航。45分钟后,当船到达廷斯贾克湖最深的地方时,艾因奈尔和本泽装的定时炸弹爆炸了。5分钟后,所有的重水和设备都沉到了湖底,彻底被毁了。
纳粹德国的核武器梦断听说最后的重水也被毁掉了,希特勒气得直跳脚。他想在德国本土建个重水工厂,但一想各种条件限制,只好作罢。不过这时候海森堡告诉希特勒,其实用石墨也能当减速剂。于是德国军方就找了一家法国的石墨厂,订了好几十块大石墨板。没想到这家厂的老板发现石墨板可能要用来搞军事,就在生产过程中偷偷掺了很多杂质。结果海森堡团队用这些石墨板做实验,最后得出结论:要造一颗原子弹得用好几吨铀-235才行。这下子把希特勒给整绝望了,直接放弃了核武器计划。而美国那边加班加点地研发核武器,最终成功地把人类带进了核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