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最舒服的活法,不是聚会,而是40岁以后,依旧在做这种人

紫巧说情感 2024-05-19 09:54:46

“今天,妈妈死了。

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

这是加缪的小说《局外人》的开场。

这15个字,乍然一出,荒谬至极。

《局外人》的主人公默尔索,接到母亲的死亡通知单时,他没有像正常人一样恸哭。

从平静地参加母亲的葬礼,偶然成为杀人犯,到最后被判处死刑的过程。

社会都要求默尔索,按照他们的方式生活和思考。

但是在这些离奇的事件中,他从来没有扮演过能满足社会需求,以及大众内心希望看到的“正常人”的样子。

人到中年,再读《局外人》,印象更深的一句话是:

“人生在世,永远也不该演戏作假。”

面对世界这个巨大的“草台班子”,学会像默尔索一样,做这3种“局外人”,必将受益一生。

做情感上的局外人

不被亲密关系所桎梏

陪审团的人们说:

“母亲死了应该要哭得死去活来。”

但是默尔索的母亲死了,他不仅没有恸哭。

他甚至记不清母亲死亡时的具体年龄。

在母亲去世的养老院守灵时,他拒绝了开棺看妈妈最后一眼的提议,还轻松地抽烟、喝咖啡。

如果只看这些描述,默尔索应该是个麻木不仁的人。

但是,他清楚地记得母亲葬礼那天的所有细节:

亮得刺眼的天空,眼泪积聚在苍老脸颊的沟壑里,棺材上血红色的泥土和混杂的白色树根……。

对于母亲的死,默尔索也有一个自己的理性认知。

他觉得人都是要死的,这是早晚都要发生的事情。

他认为妈妈一定是感受到了解脱,因而准备再重新过一遍。

他能够共情,所以她把母亲送到养老院,希望母亲能够有朋友作伴,老年生活不那么孤独。

毫无疑问,他爱他的母亲。

女友玛丽问默尔索,他是否爱她。

他也说,不是很爱,但结婚是可以的。

亲情和爱情,这两种人类经验的核心“亲密关系”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

但是,所有的关系,都不是人生的终点。

默尔索很清楚,亲密关系处理得好,能给人带来极大的快乐,让人依赖沉迷;

处理得不好,则会给人造成重大创伤,让人无法自拔。

所以他的方法是,冷静理智的看待亲密关系,不过分计较得失,也不刻意迎合讨好,从容面对人生中每一段来来去去的情感关系。

遵从内心,从关系的束缚中跳脱出来,不对别人期望太多,做好自己就好。

《亲密关系》这本书里说:

“如果伤害令你痛苦,放下预期和目的,以我的本真与一个人建立关系时,我就会与TA的本真相遇。”

这种“我与你”的关系,其实也可以应用于我们和整个世界里的任何人,以及万事万物。

理智开始,冷静结束,能让我们更轻松。

做工作上的局外人

不被富贵名利所困住

书中的审判长说:

“工作是一个人实现自我价值,获取富贵荣华的重要途径。”

小说中的基督徒们,更加认为工作一种使命召唤,必须要认真的对待。

默尔索在盛年时期,被老板器重,得到了一个很好的工作调派机会。

身处18线城市,能够获得去巴黎设置办事处的工作,不仅升了职,还可以去大城市体验新的生活。

在他人看来是何其有幸。

但他却无动于衷,拒绝了这个前途无量的晋升机会。

他说,人们无法改变生活,什么样的生活都差不多。

在老板和同事们看来,这个人不知好歹,胸无大志,扫兴之极。

但在默尔索看来,他当下的生活就很好,没有令他感到厌烦或不快乐。

所以他不觉得,他的生活需要做出任何改变。

他也曾经有过雄心壮志的大学时期,但是在经历过辍学的事情之后,他开始看到生活本身,而不是升学和工作晋升这些事情。

有句话说:

“工作是手段,生活才是目的。”

默尔索对待生活和工作的态度,完美地诠释了这一点。

所以他从来不在工作上内耗,下班后就把自己完全的还给自己,去谈恋爱,去海边游泳,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在这一点上,默尔索做得很好。

他完美的处理好了生活与工作的关系,更是合理的拒绝了工作中过分的身心消耗。

小说《耻》中有句话说:

“生活就是这样,没有更高层次的生活。”

所以,我们要尽量把自己还给自己,把生活还给生活。

用恰到好处的力度,去调节好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不被富贵名利所困住,为自己的人生掌舵。

做死亡的局外人

不被生离死别所打败

加缪说:

“谁都知道,活着是不值得的。”

我们甚至会时常告诫自己,人终有一天会死亡,人间不值得。

但是大多数人,都会被死亡带来的恐惧感和窒息感打败。

莫尔索面对母亲的死亡,却表现得非常平静。

他觉得既然所有的人都会死,那以什么样的方式死,在那个时间死都不重要。

把母亲下葬后第二天,他便去海边游泳,看搞笑电影,像正常人一样的生活着。

后来,他错杀了一个阿拉伯人,继续保持了一贯的对死亡的疏离态度。

检察官指控他没有人性和灵魂,忽略杀人案本身的细节,并且认为他是怀着一颗杀人犯的心情,埋葬了他的母亲。

因此,人们迫不及待地要处决他,他被判处了死刑。

他也完全没有为了在法庭上保命,而说出一句能够讨好大众的话。

因为他打心底里认为死亡是不足为惧的,也不该为了生存去背叛自己的道德观。

最后,他在被执行死刑前,神父愤怒地质问他:

“你就是这样爱着这个世界的吗?”

默尔索照旧认为:

“自己曾经是幸福的,现在依然是幸福的。”

小说最后一段,他想象着自己的死亡是睡着了,醒来时会发现漫天星光洒在脸上,田野上万籁作响,直传到耳际,世人都将开始新的旅程。

就像博尔赫斯所说:

“人死了,就像水消失在水中。”

默尔索也是清醒、理性、坦诚地面对着亲人和自己的死亡。

这也是在某种意义上的“与自己和解”。

我们从出生开始,就一直在面对死亡的话题。

那么,何不豁达一点,死又不是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了。

洒脱的来,洒脱的走,化作一捧清泉,一棵亭亭玉立的树,也好。

《局外人》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

彼时,西方世界的人们时刻都处于战争的恐慌之中,精神没有归宿。

如今的我们,生于和平年代,衣食富庶,但内心仿佛不够充盈。

加缪说,这不是我们的错。

默尔索在《局外人》中,从自己的内心出发,勇敢地对抗了这个世界的既定模式。

而我们生在这个时代,完全可以去做情感上的局外人,做工作上的局外人,做死亡的局外人,不被这些东西束缚。

安兰德说,你就是自己的意义。

希望你能忠于自己,忠于内心,忠于真实的力量,好好活着。

作者丨诗漫·王闷闷,自由写作者,女摄影师,旅行10年,人间烟火收集者,一直在路上。

图片 | 诗漫·摄影爱好者投稿

1 阅读:40

紫巧说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