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2日,“漳缎---丝绸上的浮雕”专题学术研讨会在苏州大学本部红楼举办。研讨内容主要围绕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漳缎织造技艺”的历史文化、技艺研究、弘扬发展等方面进行的多视角研究与探讨,有来自全国高校、文博单位相关专家学者和企业单位的代表50余人汇聚共叙。
漳缎,是中国提花绒织物中的优秀代表。漳缎产生于明末清初,出自苏州织造御用工匠之手,发展鼎盛于清代,成为清代宫廷织造中具有影响力的丝绸产品之一,并一直延续至今。“苏州漳缎织造技艺”于2011年列入省级代表性非遗,十五年来保护传承与研究发展工作持续开展,为了更好地传播和弘扬这项优秀的非遗文化,苏州丝绸博物馆和苏州市非遗办联合推出了“漳缎:丝绸的浮雕”专题展览,这也是历史上举办的首个漳缎专题展,自2024年4月30日开幕以来,得到社会各界关注,已接待线上线下观众超30万人次。
“漳缎织造技艺”是苏州市非遗传承创新联合体(纺织丝绸类)保护项目之一,牵头单位苏州大学积极作为,将本次研讨会作为新联合体开展系列活动之一,并由苏州市教育局为指导单位,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联合苏州丝绸博物馆、苏州市非遗办主办,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江苏省纺织工程学会丝绸专业委员会、苏州市丝绸工程学会协办。
研讨的主题报告有:东华大学包铭新教授作“中国明清时期的起绒丝织物”,故宫博物院章新副研究馆员和梁科研究馆员分别以清代故宫旧藏中涉及的典型绒类织物进行解读,即“清代宫廷用绒考”、“故宫藏漳绒和漳缎的初步研究”;古代绒织物的史料记载并不多,但学者们努力挖掘研究,南京艺术学院薛宁老师以“《天水冰山录》中的绒织物研究”为题进行了探究,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茅惠伟老师以“从怯绵里到天鹅绒 ”为研究对象,分享了关于元代绒织物“怯绵里”的历史溯源。苏州丝绸博物馆研究员、漳缎省级传承人王晨则以故宫藏漳缎文物为研究对象,作了“多彩漳缎技艺的探源研究及复制”技术报告,从织物结构和织造技术上进行剖析,用严谨的复制手段使清代时期出现的多彩漳缎技艺得到再现。南京艺术学院龚建培教授和南京云锦研究所王继胜老师则联合以“20世纪50-60年代外销绒织物设计特征探微”为题,向与会者展现了现代绒织物的艺术魅力。历史上的传统绒织物有着极为丰富的种类,技术精湛,有些还需我们不断探索,在新时代社会背景下的传统文化和技艺该如何推陈出新,是当代人的责任,对此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张晓霞教授作了“探讨漳缎纹样的传承和创新”的报告,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的洪岩老师和周宇阳老师作了“时尚学视角下的漳缎活化创新漫谈”“现代科技赋能漳缎产品创新”专题报告;而长期致力于苏州非遗保护管理工作的苏州市非遗办原主任龚平研究员,以《漳缎——非遗系统性保护视阈下的苏州丝绸类非遗传承与创新”为题,阐述了漳缎的保护发展理念与思想,给予与会者一定的思考与启发。
研讨会所作的11个报告,学术性、专业性强,涉及绒类丝绸的研究范围较广,谈古论今中不仅有史料挖掘,也有文物研究,更有针对漳缎技艺当代传承与发展的研讨,提出了真知灼见,相信这为“苏州漳缎技艺”在内的苏州丝绸非遗文化和技术创新注入了更强的活力。(记者 王建康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