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央选中广东,其境内6条高速公路被纳入重点规划,在此次规划指导下,粤北地区有望打破发展瓶颈,改变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局面,那么,这六条高速公路沿线将有哪些城市迎来新发展机遇?这些高速公路又将如何带动粤北实现崛起?

广东地处我国大陆南端,南邻南海,西接广西,东接福建,北连江西和湖南,西南侧的雷州半岛与海南岛隔琼州海峡相望,广东总面积17.98万平方公里,经济常年位居我国第一,2024年GDP高达14.16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10.5%,省内GDP破万亿的城市多达四个,分别是深圳、广州、佛山和东莞,其中深圳是我国经济第三大市,在全国范围内仅次于上海和北京。
虽然广东是全国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但该省也长期面临着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省内四座万亿级城市都分布在珠三角地区,这一地区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率先搭上对外开放的高速发展快车,深圳更是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渔村,一跃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之都,并创造了令世界为之瞩目的深圳速度,但相较于珠江口附近,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受东侧莲花山、西侧云台山,北侧南岭山 复杂地形影响,交通等发展受到一定限制,经济相对比较滞后。

以韶关、河源、梅州、清远、云浮五个地级市所形成的粤北地区,面积大约7.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2.9%,并且在地理上粤北是广东向北与内陆联系的关键门户,但粤北的交通便捷性却没那么高。虽然珠三角地区已经建成了可覆盖全国的高铁网络,以京广高铁为例,该铁路从北京一路向南在广东可联通广州和韶关,但粤北其他城市却因缺乏支线连接,很难融入“高铁经济圈”。高速公路也是如此,由于大部分路线都以南北走向分布,导致清远与韶关,韶关与全南之间的直线距离明明只有几百公里,但依托现有交通,只能绕行广州等地区,严重影响了广东区域内的互联互通,为此,广东重点规划了6条高速公路,通过加强高速公路网的铺设,能够让更多城市受到广州的省会辐射,以及深圳的产业溢出效应。
广东六条高速公路被纳入重点规划以广州为支点,向北连接韶关的广韶高速,这条高速公路是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北京—港澳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广韶高速改扩建项目已经提上日程,其中南段从清远佛冈连接广州太和,全长72.6公里,预计2027年底之前将完成建设工作,北段从韶关武江至清远佛冈,全长136公里。改扩建完成后,将有助于粤北地区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区域一体化发展,韶关和清远将借此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同时还将有效缓解京港澳高速交通压力,成为广东又一条南北交通大动脉。

同时,清远市清新区至广州市花都区的高速公路,则连接汕湛高速公路和西二环高速,全长54公里,开通后,将极大缩短清远与广州的通勤时间,提升“广佛肇清云韶经济圈”的协调发展,有助于加速推进广清一体化的战略目标。
广州至肇庆高速公路则可作为广州与粤北的又一条沟通支线,这条高速公路呈东西走向,改扩建项目起点位于广州西二环高速公路横江枢纽互通,经佛山,最终止于肇庆市马安,线路全长51.1公里,可接入广云高速公路,进一步向西延伸,沿途可串联佛山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肇庆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等现代工业产业园区,将佛山、肇庆的优质产业向西辐射至北部湾,同时广肇高速可与广韶高速、清花高速形成交叉,进一步丰富广东省内纵向与横向交通网布局,为内陆粤北地区的货物出海提供便利。

阳信高速则连接阳江代管的阳春市与茂名代管的信宜市,线路全长62.32公里,属于中山—阳春高速公路的西延线,同时也是广东省高速公路网“十二纵八横两环十六射”主骨架布局中,“七横”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连接的阳江与茂名地处粤西地区,南邻南海,西南接雷州半岛,两市虽然山水相依,但因云开山脉的存在,导致阳江与茂名交流存在壁垒,阳信高速的建设,将大幅缩减两市的通行时间,增强粤港澳大湾区对粤西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促进粤西向东与珠三角向西与北部湾之间的经济互动,同时还有助于粤西地区融入海南自贸区和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战略,为粤西提供新的活力。
往东,连接惠州惠东县吉隆白云仔,经黄埠、平海、巽寮,环稔平半岛,并接入惠州海湾大桥的惠州稔平环岛高速公路,则加强了惠州与汕尾的互联互通,为稔平半岛与外部的联系提供便利,将半岛南端的惠东县平海镇与广州、深圳、汕尾等城市的行程缩短至40分钟。这条高速还将与深汕西高速公路,将南北高速线进一步向沿海地区延伸,在提高各地区与稔平环岛交通效率的同时,还有助于推动半岛滨海旅游业发展。

而在伶仃洋之上,还有一条连接深圳前海与珠海淇澳岛的伶仃洋通道,这条通道全长47公里,极大提升了珠江口东西两岸的互联互通,促进了深圳与珠海、中山等城市之间的资源互换,人才和技术的自由流动,进一步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以上六条高速公路与省内其他高速公路可形成多条横向和纵向通道,有助于提升粤西、粤北、粤东等地区城市竞争力,促进广东各地区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