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事变后,毛主席计划大反攻,中央一致同意,刘少奇:我有意见

冷洱吖 2023-12-11 13:16:52

前言

1940年前后,正是抗日战争最为胶灼的一段时间。在全体中华儿女团结一致对抗日本侵略者之际,国民党以蒋介石为首的顽固势力集团,丝毫不顾及中国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大局,悍然发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皖南事变是国民党反动派有预谋的针对新四军的一场围剿行动,它直接导致了抗日主力之一的新四军几乎被消灭殆尽。新四军主要领导同志叶挺被国民党抓获,项英更是惨遭叛徒毒手。

皖南事变发生之后,我党我军的主要领导同志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为首,在党内发布联合通报。

措辞严厉,要求八路军各部做好政治上和军事上反对国民党压迫的准备。就在八路军上下群情激奋之际,刘少奇提出了不同意见。

皖南事变发生之初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我华夏民族就已经开始了局部抗日,到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全民族抗战形成。西安事变的成功解决,也为全体中华儿女枪口一致对外提供了坚实基础。

就在全民族抗战有了起色,迎来胜利曙光之际,一场针对新四军的阴谋,已经悄然展开。

先来到1940年,这一年黄河以北是打的热火朝天,在彭德怀的指挥下,我们取得了百团大战的重大胜利。百团大战战役前后有近一百个团数十万人参加到这场战斗当中。规模之大,战果之丰富,放眼整个抗日战争中是前所未有的。

对日军产生如此沉重的打击,对于中国军民来绝对是一件交口称赞的好事。但这件事传到蒋介石耳中之后,却令这个“总司令”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他看到的是今后抗日战争结束后,一个能跟自己较量,平分天下的军事力量的雏形。

面对这种潜在威胁,蒋介石无论如何都要设法将其扼杀在摇篮之中。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就是最好的例证。虽然名义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建立,但是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思想可是一直没有放下过。

他无时无刻不希望我党我军在中国境内完全消失。在“见识”了百团大战,刘少奇领导的“黄桥大捷”之后,蒋介石意识到要立刻采取针对新四军和八路军的军事行动了。

蒋介石也是一个有头脑的人,他在动手之前先分析了我军的军力分布情况。蒋介石认为,在黄河以北的区域,八路军根基深厚,军事力量强大,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不适合动手。

反观黄河以南,仅有数块较小的根据地,正规部队更是仅有新四军等寥寥万人而已。首先制定计划吃掉新四军,等事情平息之后再逐步蚕食八路军的力量,这就是蒋介石的如意算盘。有了目标和计划之后,蒋介石也是着手开始行动。

皖南事变发生经过

时间来到1940年年末,这时候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那时候我党为了中国前途着想和国民党进行合作,以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大计。八路军和新四军也相继划入国民党战斗序列,国民党战区指挥官对我军也有指挥调动之权力。

基于此,蒋介石就授意白崇禧等人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向新四军派发了调动命令,准备将新四军引入早已经扎好的口袋之中。为了能够一举吃掉新四军全部有生力量。蒋介石下了大手笔。他先后秘密调动附近国民党军队十多个师向新四军驻地进发,隐隐对新四军形成合围之势。

对于蒋介石而言,现在就万事俱备,只差叶挺,项英带领新四军往口袋里钻。但殊不知蒋介石的意图早已经被我党领导人之一的刘少奇看的透透的。

原来,这个时候的刘少奇是中共中原局的负责人,虽然现在已经是全国上下一致抗日,但是我党领导人还是对国民党蒋介石不放心,多留了个心眼。刘少奇在工作期间也是充分发挥了他雄辩之才,从国家,民族大义出发,使得许多国民党军官都真心的投入到抗日战争中,并且和我党保持实时信息沟通。

这一次蒋介石计划围剿新四军的消息,就是刘少奇通过我党秘密战线工作者提供情报以及亲近我党的国民党军官报告综合判断得出来的。且在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前的几个月,刘少奇就已经多次向党中央毛主席和新四军领导人叶挺同志作出预警。

刘少奇在向毛主席派发的加急电报中详细陈述了国民党部队调动情况和部署情况,深刻阐明了新四军所面临的危机。毛主席也是极具战略眼光,虽然国民党部队向新四军调动的较为隐秘,但是它的战略意图也是暴露无疑。

在确定国民党军队意图之后,毛主席也是以中央军委的名义向新四军叶挺同志发电,向他说明情况的危机程度。并且电令新四军各部立刻出发,北渡黄河,和八路军各部汇合。但是面对毛主席,刘少奇的接连催促,叶挺,项英在这关键时刻竟然犹豫起来。

项英

也就是从1940年6月份开始到月底这足足半年时间,新四军在明知道可能已经陷入敌人包围圈时,还是在原地踌躇不动。在1940年年底,刘少奇再一次向新四军叶挺等拍发加急电报,措辞严厉的说明当前严峻形势。

但在项英同志的回电之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不想放弃坚持了这么久,经营这么长时间的皖南根据地,并且在回复刘少奇电报额最后一句中明确指出“却难从命”。新四军葬送了自己最后的逃生机会。

时间来到1941年初,在蒋介石的授意下,新四军接到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的调令,命令新四军各部从皖南云岭驻地出发,前往黄河以北进行换防。因为是战区指挥官直接下达的调令,叶挺等人再不能推辞,而且之前毛主席,刘少奇等也建议他们向黄河以北转移,这次也算是一举两得。

但叶挺,项英等人万万没想到,这一次转移等待他们的是国民党军队已经布置好的口袋。1941年1月4日,新四军行进至皖南泾县茂林地区,遭到了国民党部队的合围。叶挺组织军队进行反击,但奈何人数只有8000余人的新四军,面对数十倍与己方兵力的,以逸待劳的国民党军队毫无胜算。

双方之间激战七昼夜,最终新四军大部分被歼灭,叶挺同志被抓,项英同志遇害。纸是盖不住火的,皖南事变发生之后,国内外一片哗然,我党我军的领导,战士更是愤怒至极。在皖南事变结束后即1941年1月14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等党和军队的主要领导人面向全党全军发布了通告。

皖南事变影响及和平解决

古有吴三桂因为爱妾陈圆圆被吴三桂部将霸占,冲冠一怒为红颜。面对欺人太甚之事,我党一直秉持着忍无可忍就无需再忍。在1941年1月14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以及彭德怀,陈毅,粟裕,周恩来等人发表了“关于政治上军事上准备全面反攻致彭德怀等电”。

电报中明确指出全党全军要做好应对最恶劣事件的准备,简言之就是和国民党全面开战的准备。皖南事变发生后,全党全军上下一片愤怒,该电报下达至各军之后,革命战士们个个摩拳擦掌,势要为牺牲的同志们报仇。

但就在这时,一封“不合时宜”的电报被送到了毛主席手中。发送电报的不是别人,真是先前对新四军提出预警的刘少奇。刘少奇回复中央的电报意思也很明确,他对于中央的反共安排有意见!

看到这里,我们不从历史事件的结果来判断这种做法的对错,一些急性子的看客看到刘少奇向革命热情高涨且受到中央支持的革命行动泼冷水,就会怀疑刘少奇同志的动机。但先别着急,我们接着往下看。

刘少奇在给毛主席的电报中对皖南事变进行全面分析。首先,刘少奇得到情报,得知皖南事变发生之后蒋介石严令国民党部队禁止向共军寻衅滋事,防止时态进一步扩大。这一点可以看出蒋介石无意将事情闹大,他要的是初步蚕食我党我军的力量。

其次,如果我们以皖南事变为由同国民党撕破脸进行大决战,有“三不可”。

一来两者之间的实力悬殊,我们就算拼尽全力同国民党作斗争最后怕非但得不到好结果,还会葬送了大好的革命事业。

二来,国共双方展开大决战,鹬蚌相争,得利的还是日本人。这对于日本侵略者而言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但对我国民众,我国抗日事业,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都将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来美苏两国也不会同意国共两党之间的内斗。因为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一直有牵制日本,拖住日本的战略作用。一旦因为国共两党之间的内讧而导致日本突破我国的防线,将会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带来极大的打击。

最后,刘少奇还为皖南事变解决出了主意。他建议我党发表声明,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大计,向国民党提出非军事性质的严正交涉,坚决惩治相关军事人员,释放我方扣押人员等等措施。而且将来一旦时机成熟,我们还可以以皖南事变为由头,同国民党军队展开决战。

刘少奇的建议很快就应验了,皖南事变发生不久,美国总统罗斯福就通过助理向蒋介石转达了要和平处理国共矛盾,坚决杜绝事态扩大的建议。

苏联方面也向蒋介石政府施压,要求还我党一个公道。蒋介石在国内外多重压力下,也是不得不遵从我党对皖南事变的处理要求,一一照做。

结语

刘少奇同志长远的战略目光以及毛主席能纳谏,不被愤怒冲昏头脑的睿智是皖南事变得以和平解决,成功解决的重要前提。

皖南事变的成功解决从小处说是给予了我党我军更多的时间发展壮大自身,为将来解放战争胜利奠定坚实基础。往大处说是我党我军站在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立场之上,为了世界万千人民生活为出发点所做出的艰难决定。

在1942年前后,我党也择机成立了新的新四军,并且委任刘少奇同志为新四军政委。经过数年的战争洗礼,我军已经发展成型,诸如皖南事变这种事,再也不会发生!

时至今日,我们缅怀在战争中牺牲的革命先辈,是他们用牺牲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我们同样也感激毛主席,刘少奇等老一辈领导人,正是他们正确决策,高瞻远瞩,才使得我们一直走在正确的革命道路上!

22 阅读:5058

冷洱吖

简介:历史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