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学生问第一个问题,许多大人问第二个问题。
我觉得这两个问题都很蠢。因为原因太简单,太显然。
我老觉得不可理解,为什么竟然有人,还是那么多人,会问出这种问题。
说什么“听懂了”“懂了这么多道理”,都是屁话,没有真实意义。就像做梦梦到的事情一样,不算数。
什么才算数?什么才有真实意义?
能力。你具不具备某个能力,才算数。
千万别说你懂了什么道理。那不算数。连一分钱都不算。
只有你具备的能力才算数。
怎样才能获得原先不具备的能力?
听课吗?看讲道理的短视频或公众号吗?
只要不实际进行练习,反复地,一再地练习,抓住每个机会练习,只要不这样做,人就不可能获得新能力。
持续的,达到一定数量的练习,是把所谓的“知识”和“道理”变成能力的唯一途径。
与数学,物理,或过好人生比起来,开车不算太难的事情吧?可是为了把车开熟练,需要经过多少次练习?为了能够熟练地倒车入库,需要经过多少次练习?
这难道是听老师讲一遍,示范一遍,懂了,明白道理了,就掌握这个能力了?
这道理不是最简单不过了吗,所以我说,那两个问题,是蠢问题。问出那问题的人,应该感到羞愧。
可是确实有一些人,对自己的现状感到不满意,为了改善情况,就去听讲人生道理的讲座,看视频,读文章,学了一个又一个道理。
然而现状还是得不到改变。怎么办?看来道理还是懂得不够多,于是去搜求更多的视频,讲座,文章。
只一点,从来没想到需要练习。
大的不说,只举一个小的例:跟陌生人说话,跟领导说话,跟地位比自己高的人说话时,不要紧张害怕。
这需要学习多少道理呢?难道要把心理学,社会学,哲学都研究明白了?这都是狗屁,都是逃避。
需要做的是,今天或第二天,一遇到领导,就拿他练习一把。
然后一有机会就练习,一有机会就练习。就这样。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里的“习”是什么意思,孔子本人没有多说几个字,把它说明白,搞得后人猜来猜去,猜出好多个意思。(还有那个“时”,人们也搞不清究竟是哪个意思。)
我不管那些。我觉得不妨把这里的习理解成练习,那句话就是说:学到一个知识或道理以后,就随时练习,一直练习(直到变成能力为止)。
费曼是很厉害的物理学家,大家都说他是大天才。天才他肯定是,但天才不代表可以省掉练习。
费曼对练习(practice)极为重视。他在对加州理工学院的一年级学生上课时,向他们指出,他们必须把代数计算做熟练,要给自己写一大堆代数式(也就是,不是老师布置的那些哦),练习它们,不要出错。要达到什么标准呢?要在睡梦中也不会做错。
费曼说,做数学计算(代数计算和微积分)要达到尽量快而且少出错的程度。怎么做到?除了重复练习,没有别的方法。要熟练到什么程度?要熟练到像乘法口诀那么熟练。
费曼还介绍了一种练习微分计算的方法(多半是他本人用过的),准备许多卡片,在每张卡片上写上十几个代数式,然后,一有空就拿出卡片,随手指到哪个式子,必须脱口而出它的导数是什么,再随时指到另一个式子,再脱口而出它的导数。注意,必须做到脱口而出。费曼用的词是“砰”“砰”“砰”!
我读《你肯定是开玩笑吧,费曼先生》时,注意到一件事:费曼一次又一次说到他练习一件事。
这是他在高中参加数学比赛,他说“这是很棒的练习”。(许多人不愿意进行练习,不是吗?)
这是他练习写汉字,“我练习每个字,一遍又一遍。我有一大本纸,我把每个字写50遍,直到把它写好。”(看到没,聪明人都会下笨功夫)
他读大学期间研究入睡过程中意识如何逐渐停止,当他睡觉时,他一直练习观察自己。参加研制原子弹期间,费曼练习开保险柜,“我总是在练习”“我练习又练习,直到……”“我一直用我的保险柜进行练习”他学习打巴西一种鼓时,“经过一遍又一遍的练习”,“我一直在进行练习”
跟随某个乐队为比赛进行准备时,“我一直练习,直到……”费曼学习绘画时,“为了进行更多的练习”,“我总是在练习绘画”,“我随身带着一小本纸,不管走到哪儿,我都练习画画”。
费曼常常去脱衣舞吧,在那里他除了做物理计算,还会画舞女或客人,“完全是为了练习”。去日本访问之前,他练习用筷子。如果“懂了道理”就够,就管用,那费曼在每件事情上,都投入这么多的功夫进行练习,他不是太蠢了吗?
费曼当然不蠢。他很明白——
想获得新能力,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进行足够数量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