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说得好:“让孩子自律,才是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
但问题来了,这帮“别人家的孩子”,真的就比自家的好多少吗?
前段时间一条热搜,说的是某机构发布了一份“中国家庭教育真相报告”。
报告指出,那些被认为比较优秀的孩子,其实有一半是靠“要命式”的陪伴才成功。
换句话说,这些相对更优秀、自律的孩子,都离不开父母的“虎妈狼爸”。
虎妈狼爸,听起来好像很吓人。但实际上这里的虎妈狼爸指的并不是那种动不动就打骂,对孩子实行暴力教育的父母。
而是指那些能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给予他们足够重视和支持,在生活上严格要求,在思想上积极引导的父母。
所以说,所谓“别人家的孩子”,真不是天生就这么优秀,而是他们的家长做了很多我们想象不到的事情。
一、为什么说90%家长陪不出学霸?
想让孩子学一门乐器、画一幅画或者学习一个外语,每年的费用至少要在2万以上。
对很多普通家庭来说,这显然是个不小的开支。
普通家庭也没有精力去全程陪伴孩子学习。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谁又想自己的孩子成为“孤儿”呢?所以大部分孩子的学习生活还是很依赖于父母。
但问题是,就算父母想全程陪伴孩子学习也很难做到啊。
一位网友就吐槽说:“我每天早上都要起床送孩子上学,晚上下班后再辅导他做作业,一天根本就没时间休息。”
在他看来,自己和老婆两人都是上班族,根本没时间去督促孩子的学习。“要不是因为疫情的原因,我都快愁死了。”
对于绝大多数家长来说,想要全程陪伴着孩子学习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那这样的话,还怎么培养出学霸式的孩子呢?
二、怎样才能让孩子变得自律?
问题来了,作为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呢?这里给大家提供三个建议:
1. 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和作息制度
美国儿童精神病学家曾指出:“日常生活规律会形成孩子的生物钟”。一旦形成了良好的生物钟习惯,孩子就能按时睡觉和起床、按时吃饭等。
不仅如此,研究还发现:坚持生活规律作息的儿童在学业上的表现也更好。因此家长们需要严格按照作息表来规划孩子的日常行为。
2. 帮助孩子树立目标并制定计划
英国心理学家曾提出过一个理论:人的行动是由两种因素决定的——动力和能力。其中动力来源于人内心的目标,而目标则可以帮助人们激发动力。
对于孩子们而言,如果能够树立起明确的目标并制定出可行的计划的话,那么他们也会更有动力去主动学习。
3. 适当给孩子放权
有的家长过于强势专制的话,往往会让孩子产生一种叛逆心理并失去前进的动力。因此适当的放权则是促进孩子自律性形成的一大助力。
正如荣格所说:“向外张望的人在做梦,向内审视的人才是清醒的。”也就是说:越是无助的人越容易集中精神解决问题。因此家长最好不要过度插手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给他们一些处理困难的机会。
三、好的家庭教育应该是怎样的?
说了这么多关于学习方法的问题后,我们最后再来聊聊家庭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吧。
很多人可能觉得“鸡娃”这个词带有某种贬义色彩。但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下:如果不进行“鸡”,那就只能被“猴”。
如果没有课外培训的话,那我们的孩子就会输在“起跑线上”。
虽然这种说法有些绝对化了,但却道出了一个事实:如果想要让自己的孩子赢在未来的竞争中的话,那么现在的他们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与汗水。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
不过这里的支持并非指的是物质上的支持——毕竟如果只是让家里多点钱、多份力的话其实是很难实现教育目的的。更重要的是家长要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育儿方式和正确的教育观念。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好的家庭教育应该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人格和人生观以及获得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