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位女媒体人的心里话……

新京报传媒研究 2024-03-08 16:50:23

从来都是话筒递向别人,今天过节,我们给新京报十位女媒体人们提了三个问题,一起来听听她们的心里话吧……

Q1:入行以来印象最深刻的事情?

Q2:怎么看上班“恶心穿搭”这件事儿?你怎么定义自己的穿搭法则呢?

Q3:分享一个你的小确幸时刻吧……

包宇琨

资深音频主播

入行3年了,去年报社创刊二十周年活动找采访嘉宾的过程,对我来说印象深刻。

当时因为各种原因被嘉宾拒绝,但最终还是找到了合适的嘉宾,顺利完成采访。这个过程里产生的成就感,让我觉得要相信好的事情总是发生在下一个转弯。

上班恶心穿搭对我来说就是一个“热梗”而已,年轻人喜欢玩梗也是对工作压力的消解。

如果是过节这样的日子,穿搭必须是全妆然后穿好看的衣服,以示对节日的尊重。

对我来说,上班路上只要一路绿灯,就是让我可以内心暗爽,觉得今天真幸运的“小确幸”时刻啦!

陈璐

时政新闻部记者

《城市体验官》主播

入行两年半了,作为一名三农记者,这份工作让我多了很多机会,去接触真实的乡村。

去年房山区遭遇“23·7”流域性特大洪水,我几乎驻守在受灾村庄。立秋那天晚上十一点多,我结束采访,回到有信号的地方时手机弹出了同事的信息,说在报社的冰箱里有给我留的吃的,让我记得带走。

这是我第一次打开报社的冰箱,不夸张地说,这真的让我觉得报社像一个家,身后一直有大家的关心和支持。

我认为穿搭也需要适配工作场景,相比于美观,上班族对于穿搭的选择,实用和舒适成为第一顺位,这无可厚非。

作为三农记者,我的工作场景大部分是在郊区、农村、田地,所以日常穿搭基本以轻便和舒适为主,宽松的卫衣和长裤,以及一双可以“暴走”的鞋子。不出意外,我的节日穿搭也是一样,这应该也是绝大部分报社同事的穿搭法则吧。

在一次驻村采访中,我和中国农业大学的师生一起走进了河北省易县桑岗村。那是一次中外学生一起进村做乡村调研的活动,大家和桑岗村的村民们同吃同睡同住。在一个风很温柔的夏夜,农大的学生们组织村民办了一场篝火晚会,那是一个超级美好的夜晚,是不分你我,彼此认识、彼此敞开的时刻,让我体会到一种朴素的浪漫。

古丽尼歌尔·伊力哈木

微信运营

入行两年半,编辑工作中让我印象深刻并且也比较快乐的事,是和同事们一起完成创意策划。这个过程中,我们能更用心地体会和感知目前大众比较关心的问题和困扰的事情,我们也期待用好的内容去触动到他们。

“上班恶心穿搭”对于打工人来说可能是个必然的结果。像我自己,就有一些小变化。工作第一年的时候,上班前会化妆并且用心搭配衣服;但从第二年开始,早上会更愿意多睡半小时,留给穿衣打扮的时间就少了一些。

不过在旅行的时候,我通常会比日常穿搭夸张一点,同时与当地的风格契合,这样也能拍出好看的照片。

以前工作中遇到问题会比较焦虑。最近发现自己可以冷静地面对工作中的问题了,遇到事变得很有条理,这种时刻就很为自己感到开心。

刘佳妮

资深要闻运营

入行5年半了,主要做的是客户端要闻运营工作,负责监控突发、即时类新闻。对我来说,一些新闻抢到首发,取得不错的传播效果,就是有成就感的时刻。

我觉得这只是“打工人”自嘲的一种说法,也就图一乐呵;穿什么,想怎么穿是个人的想法和审美问题。

作为女生,我个人觉得穿得舒服最重要,方便上班和活动就可以。

有时候来上班,桌上会多一些好吃的,也不知道是谁放的,同事之间都比较和谐友好,有好吃的都会互相分享,这样的时刻我觉得能称得上是小确幸吧。

刘思维

社会新闻记者

从事新闻行业前后算起来有4年时间。印象最深的就是之前卧底网络医托公司的经历。当时卧底了15天,这段经历在日后沉淀成一种非常复杂的回忆,是宝藏,也是阴影。我觉得记者是一份主体性很强的工作,无论穿搭还是工作都是以我为主、从我出发、为我服务,没有恶心或者取悦别人的情景。

我平时的穿搭都是跟着工作节奏走。采访日要贴合采访主题;写稿日舒服自在最重要;例会日大家聚得比较齐,我也会花些心思,漂漂亮亮地见大家。最近,一位在外卧底的同事告诉我,他在身心疲惫接近崩溃的时候看到我参与卧底的那篇报道和记者写的手记,受到鼓舞,调整了心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我有了一种照亮别人的感觉,好开心。

贾洁卿

资深视频记者

入行6年半,主要做视频直播相关工作。

2020年跟随远望7号船出海2个月,进行“天问一号”海上测控系列报道。这是我最长时间的一次独自出差,也是距离最远,没有网络信号,和日常生活反差最大的一次,让我印象深刻。

除去职场中必须要着正装的一些场合,我认为穿衣舒服是最主要的,没必须特意恶心谁,毕竟穿得舒服好看,自己照镜子也高兴不是吗。

遇到一群有爱的同事,就是我的小确幸了。

倪萍

美术编辑

入行很多年了,一直做创意设计的工作,对我来说,参加工作半年在全国的版式设计比赛中获得优秀设计师,这件事儿是工作上很重要的时刻。

“恶心穿搭”,其实是员工以一种看似不修边幅的方式展示个性,抵制被职场传统审美束缚,表达对自由、随性和真实自我的追求。

傍晚时分,落日余晖映照在身上,温暖且浪漫,那一刻让人心情愉悦得享受工作。

王瑾

资深编导

入行八年,之前记者和新媒体运营的岗位都做过,现在主要做编导。

印象最深的是在做记者的时候,采访了几个涉及未成年人的选题,遗憾自己后来因为换了城市,没有继续之前的工作,没有跟踪报道,也遗憾记者的能力真的很有限。

我感觉上班“恶心穿搭”更多的是年轻人追求个性,释放压力的一种表现。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工作性质的关系。我原来做记者,经常外出采访,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很多时候都是在户外,如果冬天来了,我上班首先思考的一定不是怎么穿好看,而是保暖和舒适度,所以我的衣服和鞋子大多是运动风,几乎不买裙子。

好难找到我的小确幸。因为在北京工作和生活,压力挺大的,这个城市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直推着你往前走,甚至没有喘气的机会,所以我会感觉只要在原地踏步,就是在退步。

王恺一

视频记者

入行三年,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年3·15,做了一场“银发消费避坑”的直播。

一位是老人代表,另一位是市监局的队长。很巧合的是那场直播中,两位嘉宾都是女性,加上我,组成了一个20、40、70年龄段的圆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感受到了40岁女性的专业能力和70岁女性岁月沉淀的气质。

后来观看直播的朋友反馈表示,那一场直播感觉真的很温柔。

我认为“恶心穿搭”这个称呼是有点戏谑调侃,不存在任何自我贬低的意思,穿什么应该是自由的。以前总听到那句“上班化妆是尊重别人”,现在大家可能领悟到了,先尊重自己的想法更重要吧。

我上班的时候分为三类穿搭,一种是需要参加一些会议活动,或者见采访对象时,会穿着正式的西服裙子,还会化妆做造型。在办公室工作的大部分时间,穿得比较休闲,喜欢卫衣和牛仔裤。如果有运动的打算,有时候还会直接穿运动套装来工作。

在工作中的最大的“小确幸”,就是经手的工作做出了成绩,客观的数据证明,同题材内容比其他家媒体做得好,内心会暗爽。

薛珺

首席摄影记者

入行22年,一直在做摄影记者。

有太多印象深刻的事,比如我拍摄过很多重大时政新闻,可能你站七八个小时,真正拍摄的时间就是两三分钟,可是当拍到想要的画面时,所有的压力和疲惫都会瞬间释放,那是非常美妙的感觉。

我也去追过越狱逃犯,坐在村民的拖拉机上穿过两边都是玉米地的东北乡村,跟着特警搜山,翻山越岭一寸一寸地毯式搜索,就跟拍警匪片似的,真的是很魔幻现实主义的体验。

摄影记者在现场最好的穿搭就是没有存在感的穿搭,所以我的衣服大部分都是黑白灰三色,没有花纹,也没有大logo,这样最方便拍摄。我已经好多年没穿过裙子了,因为在现场经常要爬上爬下,穿裙子确实不方便。

如果不上班的话,我倒是很愿意“恶心恶心”,放飞一下自我。2013年雅安地震,很多村子都断路了,也没通讯信号。我们几个同事决定兵分几路,徒步进村。

我一个人背着相机去震中太平镇,边走边拍,走了大概六七个小时,遇到一个骑摩托的村民,听说我来采访,非要送我,“你一个女娃娃,怎么能自己走过去”。我拗不过,一边坐着摩托一边抹着眼泪到了太平镇。采访有时候挺辛苦的,但是遇到的好人也真多。

今天,你有什么心里话想说,我们评论区见!

校对/ 王心

最后,告诉大家一件事

新媒体文案怎么写才有看头?

辛苦拍摄的短视频为何没人点?

各平台账号涨粉越来越难?

策划方案怎么总是差点意思?

......

针对大家遇到的各种难题,新京报融媒共享平台推出新媒体策划及运营、短视频制作及运营、舆情分析及风险处置等培训课程,去年开班13期,合作单位包括政府机构、媒体、企事业单位等,参训学员500余人,均满载而归。

今年,更多量身定制的培训课程陆续上线,欢迎前来新京报交流,一起进步。

独家课程 量身定制

提供融媒课程定制服务,根据学员的实际需求和预期的学习方向,量身打造专属课程。

“沉浸式”跟班学习

培训期间,跟班学员以现场观摩、全程参与、互动交流等方式“沉浸式”跟班学习。

重在实践 不搞空谈

根据培训学习内容,围绕重点工作策划宣传方案、拍摄作品,导师现场点评,在实践中检验学习成果。

开拓视野 开放交流

走进互联网大厂,实地参观拓展视野,与行业大咖在交流互动中吸取经验、促进提升。

More

点击查看部分培训实录

河北省媒体培训班:

五个新媒体策划方案,齐了!

吉林省媒体培训班:

凌晨5点半,策划方案终于好了!

苏州市媒体培训班:

“刚刚,官方正式通报!”算不算标题党

余姚市干部媒介素养培训班:

新闻发言人,感觉回来了!

详情联络13501387710(微信同号)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