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黄维晚年的一张留影,一生顽固倔强,病逝后葬入八宝山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01-10 22:30:32
文/历史勘探社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在黄维晚年的时刻,留下了一张老照片,他的表情深沉而忧郁,又抿着嘴看起来有点倔强,不过大家都知道,黄维是个很倔强的人。

他的头发白花花的,脸上布满了皱纹和斑点,这些细节就能看出他丰富的人生经历,但从照片哪能认出他是一位威风凛凛的将军呢,可再仔细看,他的表情又很严肃,似乎有些激动。

从抗日名将到战犯,再到新中国的文史研究者,他的经历充满了曲折与转变。

黄维的一生,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历史小说,既有着战场上的英勇无畏,也有着战俘营中的思想斗争,更有着晚年对学术的执着追求。

黄维从小就在乡下的农户家里长大,他从小就聪明,还特别勤奋,心里头一直想着怎么给国家出力,到了1924年,他考上了黄埔军校的第一期,穿上军装,成了个威风凛凛的军人。在学校那会儿,他学习好,表现也棒,老师和同学们都夸他。

毕业以后,黄维就被派到了国民革命军里,正式开始了他当兵的日子,抗日战争的时候,他大展身手,淞沪会战、武汉保卫战,还有缅甸的反攻,这些大战他都参加了,立下了不少功劳。

青年时期的黄维,穿着军装还是很帅气的,很精准而展现了军人的风姿和规范,他的面容严肃而坚定,目光直视前方,透露出不屈不挠的精神,他的表情让人感受到军人特有的坚毅与果敢,他站立得笔直,身姿挺拔,展现出军人的威严与庄重。

可话说回来,再厉害的人也有走下坡路的时候,1948年淮海战役,黄维在战场上被抓住了,这之后就开始了他的思想转变过程。

大家都知道,黄维这人性格特别倔,跟头牛似的,在战犯管理所,他心里头不停的在挣扎,反抗了好一阵子。

被抓以后,黄维被关进了北京的功德林战犯管理所,面对新中国这个全新的天地,他心里满是疑惑和纠结,毕竟他是黄埔一期出来的高级将领,心里对国民党军人的那份认同感根深蒂固,打死都不肯接受思想改造。

从被抓的那天起,黄维就跟块硬骨头似的,在管理所里头腰板挺得直直的,还特意留起了胡子证明是国民党的独特标志。

他还喜欢在本子上抄些于谦的《石灰吟》、文天祥的《正气歌》给自己打气,看得出来,这家伙骨头硬得很,又顽固又倔强。

不过新中国有的是耐心和办法,对着黄维这块硬骨头,那是一点一点地磨,逐步尝试感化他。

到了1952年的春天,黄维的病情一度恶化,他因结核病等多种疾病缠身,行动不便,战犯管理所迅速将他送往复兴医院进行救治,这一病情甚至惊动了周总理。

那时候国内没法生产治这病的特效药链霉素,就连苏联产的也不行,质量不好还有副作用,但周总理可不含糊,直接批准了,用外汇从香港买链霉素回来给黄维治病。

这一治就是四年,医护人员可是尽心尽力,最后黄维的病总算是治好了,经过这么一回生死关,黄维的想法也开始变了,他算是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新中国政府对他的宽容和照顾。

在那些日子里,他的吃喝可是很丰富的,每天餐桌上都有牛奶、鸡蛋和肉,就算国家后来碰到了三年大饥荒,他的肉也没少吃,今天是猪肉,明天换牛肉,后天又是黄羊肉,变着法儿地来。

等他后来被放出来了,才知道那时候国家过得有多难,为了让他们这些人在里面吃得好,国家还派了解放军战士跑到内蒙古去打黄羊。

这时候他才明白,为啥那些管他们的人一个个看起来都“胖”了,原来那是因为吃得不好,身体都肿了。

逐渐地,黄维的心态有了转变,他不再固执己见,而是开始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甚至写信催促妻子为他购置相关书籍。

之后管理所还安排黄维到处去学习、参观,他看到了新中国在短短十几年间取得的巨大成就,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秩序的稳定,都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他开始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看待新中国的发展,逐渐认识到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政权。

在监狱里,黄维心里老想着怎么给老百姓做点贡献,于是就开始琢磨起了“永动机”,据资料显示,这个想法还是他在河北井陉被关的时候,看到外面有口井,大伙儿不停地拉辘轳提水,那会儿突然灵光一闪想到的。

上面的照片就是黄维研究永动机时的照片,他佝偻着身姿站在那里,专注的看着那台机器,他的姿态和表情都透露出对这次展示的认真和热情。在他的周围,几位男士围成一圈,他们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位西装男士和机器上。

他就琢磨着,要是能用重力当动力,让辘轳自个儿转个不停,那该多牛,管理所的头头们一开始觉得这想法有点不靠谱,但他们转念一想,这也许是让黄维思想转变的好机会。

在抚顺那会儿,黄维还真捣鼓出了一台“永动机”的模型,可惜就转了几圈就歇菜了,就算后来被放出来了,黄维也没放弃,他在家继续研究,还把学机械的儿子黄理叫来帮忙画图。黄理一年到头没少往他那儿跑,有时候一待就是一个月,还有好多朋友也帮他。

黄维这一坚持就是几十年,不停地设计、做、试,失败了再重新来,虽然他花了好多心思,“永动机”还是没搞成,但他那股子不放弃的劲儿,真是让人佩服。

1975年,中国共产党进行了最后一次大规模的赦免行动,黄维有幸成为了这次赦免的受益者之一,最终得以重获自由。他双手接过最高人民法院的特赦通知书,身姿非常的尊敬,一个顽固的小老头就这样被改变了,那一刻他激动得眼泪都下来了。

他心里有着很大的感慨,写了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激:“党恩浩荡给再生,宽大改造换我魂。恩上加恩新生后,誓献余生为人民。”

重获自由后的黄维,想去哪儿都行,可以去台湾,也可以留在大陆,他想了好久,最后还是决定留下来。政府也挺照顾他的,给了他个全国政协文史委员的差事,专门研究国民党那段历史。这下可好,他终于能把自己后半辈子都投入到喜欢的文史研究里头去了。

在文史研究这块儿,黄维非常的用心,他凭着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肚子里的墨水,写了好多文史资料和回忆录,这些东西,不光是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还让人看到了他对历史的深刻琢磨和独到看法。

1976年9月9日,这一天,整个中国人民都沉浸在失去一位备受尊敬与爱戴的伟大领袖的悲痛之中,而黄维则接到了一项庄重而沉重的任务——负责为这位伟人守灵。

对他而言,这不仅是一项至高无上的荣誉,象征着国家与人民对他的信任,同时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让他的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感。

看到这项任务,黄维或许被一股难以言喻的情绪所笼罩,在这样的时刻,他或许会感到一种深深的怀念与敬仰,同时也夹杂着对自己过往经历的反思与感慨。

于是摄影师就捕捉到了本文开头的那张照片,照片中的他与人们印象中战场上英勇果敢、指挥若定的将领截然不同,此刻的他,没有了战场上的凌厉与决绝,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悲伤与沉思。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难以名状的温柔与哀愁,仿佛是在与逝者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对话,又或许是在内心深处与自己进行着一场深刻的交流。

这一幕,让人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更加人性化的黄维,一个在巨大悲痛中仍不失尊严与深沉思考的灵魂。

到了晚年,黄维把大部分心思都放在了做学问上,他一门心思地研究国民党历史,整理资料,给后人留下了好多宝贝。他还特别爱参加各种学术聚会,跟同行们一起聊历史、谈未来。

上面照片中就是黄维和友人一起谈天说地的场景,他们并肩而坐,庄重又有韵味,他们脸上的笑容让整个画面多了温暖和宁静,这时候的黄维没有了年轻时倔强的模样,更多的是岁月的沉淀和心里的平静。

做研究的时候,黄维十分的认真,他找资料、整理档案,就想把历史真相原原本本地呈现出来,而且,他还挺跟得上时代,总琢磨着怎么用新技术、新方法让学术研究更上一层楼。

黄维这一辈子非常的戏剧性,什么都经历过了,最后,他安安静静地走完了这一程,被葬在了八宝山,也算是给自己的故事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黄维的人生简直就像一部充满转折的大戏,从抗日英雄一路走到战犯,再转变为新中国文史研究的学者,他这一路走来,真是经历了风风雨雨,起起伏伏,但不管遭遇什么,他那股子坚韧劲儿和对真理的追求,一直都在。

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要保持信念与坚持追求真理的精神;同时也要勇于面对自我并寻求改变;更要珍惜那些在特殊年代里依然能够坚守人性底线、勇于面对自我并寻求改变的人们。

参考信源:

《黄埔》杂志——我的父亲 —— 黄维2012-11-01

凤凰网——最后的“战犯”黄维2010-03-18

0 阅读:0
叨叨小科天下事

叨叨小科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