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中说:
“狡兔有三窟,仅得其免死身,今君在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
意思是,聪明的兔子通常都有三个洞穴,才能在天敌来临时免除一死,如果只有一个藏身之处,是不能高枕无忧的。
这就是“兔子定律”,学会给自己留退路,分散风险,才不至于在面临危险时无处可躲。
在考虑养老问题时,这个定律同样适用。
很多人总是习惯性将晚年生活的安稳,全部寄托在子女身上。
一旦子女不孝顺或是有突发情况,就会老无所依,晚景凄凉。
这都是因为没有给自己留下退路,真正聪明的老人都懂得,养老不仅是子女的责任,也是自己的一场修行。
就像有人说的那样:“衰老,是我们终将迎接的那场落日。”
渐渐老去的70后,一定要学会“兔子定律”,儿女再好,也要留一手,才能在人生的下半场,过得顺心自在。
01
健康上留一手:身体无病,幸福才有保障
叔本华在《人生智慧》一书中写到:
“我们的幸福取决于我们的愉快情绪,而愉快情绪又取决于我们的身体状况。”
人在健康时,总以为幸福就是有钱、有车、有房、有事业;
直到生病后,才醒悟幸福就是无病、无灾、无忧、无虑。
新闻曾报道过一位上海阿婆郑华南。
80多岁的她,日行万步,身形矫健,活力满满。
每天清晨6点,准时出现在滨江步道,慢跑六、七公里,身体素质远超无数同龄人。
郑阿婆也不是一开始就热爱运动的。
几年前,丈夫去世给她带来了很大的打击,在家消沉了近一年,身体也变差了。
儿子劝说她不能再这样放任自己,生活还得过下去,必须从伤痛中走出来。
在家人的鼓励下,她报名了老年大学旅游文化班,去世界各地旅游,也慢慢爱上了运动,身体也越来越健康。
郑阿婆说:
“趁现在还走得动,要多出门,走出健康、走出幸福、走出自信,才能把晚年过得更好。”
蒙田说:“健康,是自然所能给我们提供的最公平、也是最珍贵的礼物。”
一个人晚年生活的质量如何,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你去医院看看,有多少人只能躺在病床上,等着人伺候,靠呼吸机勉强维持生命。
即使活着,又有多少幸福可言?
一定要明白:健康的乞丐能感受到的幸福感,远远胜过染病的国王。
所以,从现在开始,请做好这几件事,给晚年美好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1. 戒掉坏习惯:不抽烟不喝酒,定期体检,及时注意身体释放的各种信号。
2. 坚持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如跳广场舞、打太极、慢跑等,提高身体素质,保持活力。
3. 规律作息: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养足精神,休养生息。
4. 健康饮食:荤素合理搭配,多吃水果、蔬菜、蛋奶等营养丰富的食物,少吃重油重盐食物。
幸福的生活不会从天而降,早做准备,积极行动,才能自在从容,安享晚年。
02
经济上留一手:兜里有钱,人生才有底气
关于金钱,王尔德说过一段很扎心的话:
“在我年轻的时候,曾以为金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现在我老了,才知道的确如此。”
钱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能让你有选择权。
想吃什么就去买,想做什么就去做,不用看人脸色,心里才有底气。
楼下以前有对老夫妻,经营着一个小小的饭馆。
两人勤劳能干,热情友善,生意一直很不错。
这么多年下来,积攒了不少钱,前几年给儿子付了新房的首付,就很少给儿子花钱了。
老两口说,一方面是因为孩子大了应该要独立,不能一直依靠父母,得自力更生。
另一方面是他们想着,自己手里得有钱,生活才有保障。
要是把钱全给孩子了,万一有什么事,还得问孩子张口,伸手要钱的感觉总是不好的。
等到两人年纪渐长,就把店盘了出去,还能收收租金,提前过上了退休生活。
他们没有住到儿子家里,而是在同小区租了个房子,偶尔去儿子家里转转,帮帮忙。
其余时候,就是去跳跳广场舞、溜溜弯,跟团出去旅游,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而这些都是金钱带给他们的底气,让他们能够拥有如此自由且幸福的晚年。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说:
“钱是好东西,它能使人不再心慌,并且叫人产生自信。”
事实也的确如此,只有有钱,你才不会过分忧虑未来,才能过好眼前的生活。
眼光长远的老人,都懂得早早为自己存一笔养老钱,对自己来说是底气,对儿女来说更是福气。
一家人不用为了金钱问题吵架,家庭氛围也会更加和谐。
人到晚年,想要退休生活有质量,一定要做到未雨绸缪:
1. 好好攒钱,控制消费。
有钱就多存点,没钱就少存点,但不能不存。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可买可不买的,不买,只买真正有需要的。
2. 合理规划,仔细记账。
把攒下的钱分成几份,用于日常开支、娱乐活动、生病住院等,设定合理的范围,知道自己每一笔钱都花在了哪里,给自己安心。
3. 擦亮双眼,警惕骗局。
不要因为推销人员的嘘寒问暖,或是一些领鸡蛋、中奖的小套路就上当,抱着侥幸心理,花出大价钱。保持理智和清醒,才能少一点后悔和遗憾。
余生,你有多少钱,就能避开多少风险,一定要攒下足够的积蓄,给自己的幸福晚年留好后路。
03
心态上留一手:心里无事,生活才有乐趣
看过一个哲理很深的故事。
道观里,每月初一都会有香客前来许愿。
道长嘱咐小道童,一定要好好打扫院子,确保香客来时是干净的。
一天,道长发现道童满脸忧愁地盯着院中的落叶,便上前询问。
道童说:
“这树叶不停地往下落,每次扫完不一会儿又满地都是,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啊。”
道长笑了笑,说:
“一个月三十天,你只需要在香客来的前一天,打扫干净就可以了。
其余二十九天,不是在做无用功吗?”
道童恍然大悟,懊恼自己怎么没想到,平白浪费了这么多时间。
道长说:“那是因为你心中只有满地的树叶啊!”
生活也是如此,若是整天纠结于无用的琐事,只会徒增烦恼。
现实中有很多老人,就是因为记性太好,总是对往事耿耿于怀。
十几年前被邻居骂了一句,一直放在心里,即使后来关系缓和,还要时不时拿出来抱怨;
某次被子女语言顶撞,久久不能释怀,动不动旧事重提,指责子女不孝;
曾经和老友因一点小事起了争执,多年不联系,偶然知道老友离世后徒留后悔……
人的内心是一片草地,经常会长出一些杂草,若不及时清除,心中就杂念丛生。
只有学会放下,跳出眼前的局限,挣脱杂念的束缚,才能让心干净,自在安宁。
正如著名投资家查理·芒格说的:
“长寿快乐的秘诀就是,不嫉妒,不怨恨,不过度消费,保持开心。
不纠结于你的烦恼,和信赖你的人在一起,做你该做的事。
这些简单的事情,都可以让你生活变得很好。”
心若计较,则百事不顺;心若放宽,则万事皆宁。
人这一辈子,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过什么样的生活。
1. 不较劲:没必要事事争个输赢,对待看不惯的人和事,大度一些,内心平和,轻装上阵。
2. 不抱怨:烦恼本无根,不捡自然无,以积极的心态看待生活,允许一切发生。
3. 不内耗:走不出内心的囚笼,到哪里都是画地为牢。活在当下,专注自己,学会忘记。
4. 终身学习:保持旺盛的求知欲,主动接受新事物,避免和社会脱节,多读书多交流,保持年轻心态,即使人老心也不老。
人生短暂,不要被莫须有的琐事扰了清净,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季羡林在《悲喜自渡》中说:
“人间万千光景,苦乐喜忧,跌撞起伏,除了自渡,其他人爱莫能助。”
人到晚年,最值得依靠的还是自己。
真正有智慧的老人,都懂得早早谋划,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身康体健,幸福方可绵延;财帛盈囊,人生方有锋芒;心无挂碍,生活方得自在。
往后的日子,愿你心态年轻,保持活力,平安喜乐,幸福圆满地走完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