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三国·谋略解析·第1期 文/无常奉天玉 插图/嗜血的狼牙)
熟读汉末三国史,我们就会发现,那个时代之所以如此精彩,枭雄之间的角逐之所以如此热血,并不仅是因为武将们的拼杀,还因为谋士们的勾心斗角。例如,潼关之战的时候,西凉联军骁勇善战,曹操无力取胜,向贾诩问计,贾诩道“离之而已”,于是马超、韩遂反目,曹操大获全胜;再如汉中之战时,黄忠能够阵斩夏侯渊,也离不开法正等人,在背后的谋划。
然而,在那个乱世之中,有人能够想出绝妙的主意,或力挽狂澜,或势如破竹,有人却只能献出馊主意,只不过有人献馊主意,只是因为自己蠢,有人献馊主意,则是别有用心,可以说阴险至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盘点一下,汉末三国时期最馊的三个谋略。
一、召董卓入京,铲除宦官
在汉末,尤其是恒灵二帝的时候,宦官当权的现象已经非常严重了,据《后汉书》记载,汉灵帝甚至称宦官为自己的父母。后来灵帝驾崩,少帝刘辩登基,其舅舅大将军何进得以把持朝政。这个时候,袁绍是他手下的八校尉之一,非常得其宠信,为了解决宦官问题,提出要诛杀全部太监,当何太后提出反对的时候,他又建议何进,召董卓和丁原入京,对太后进行震慑。
众所周知,此事引发的结果是,他们的谋划暴露,何进被宦官诛杀,董卓进京后,祸乱朝纲,引发了无尽的混乱。如此看来,这的确是一个馊主意,正如曹操所言,想要杀宦官,一个狱卒就够了,哪里用的得这样呢?但是,这表面看似馊主意的计谋,却很有可能是袁绍别有用心——袁绍一直有很大的野心,这一点从他在家守孝时,收留大批党人,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就可以看出;后来诸侯聚义,讨伐董卓,孙坚功败垂成时,他攻打孙坚也同样可以看出。
由此,我们或许可以认为,袁绍献出这个馊主意,其实仅是想借董卓之手,引发天下大乱,从而取代汉朝,不管是董卓还是何进,都只不过是他的背锅侠罢了。也就是说,这看似是一个馊主意,其实非常阴险。
二、文和乱武
董卓入京之后,权倾一时,但是他最终还是覆灭了,这个时候,其部众失去了主心骨,纷纷打算回到西凉。于是汉末三国第二个馊主意横空出世——贾诩对董卓的部将说,现在离开,随便一个亭长就能把你们抓获,不如攻占长安吧,打不下来再撤也不晚。《三国志》记载:“诩曰:‘闻攻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来。”
如果说,袁绍的馊主意,为东汉的灭亡埋下了伏笔,那么贾诩的馊主意,则算是为汉室的覆灭,又增了一把火。但是这对汉室而言,是馊主意,但却保住了他自己,也就是说,这一看似馊主意的存在,同样阴险至极。
三、轻兵救乌巢,重兵攻曹营
当然了,并不是所有的馊主意,都这样别有用心,有人献馊主意,仅是因为他们智商有限,献不出妙计,例如袁绍麾下的谋士郭图。官渡之战的时候,曹军夜袭乌巢,袁绍想要发兵救援,他却自作聪明,提出应该派重兵攻打曹营,迫使曹操回军,乌巢那边派一支轻骑就好了。可是乌巢那边,曹操亲率五千精兵前往,远非一支轻骑能够解决,而曹操的大营中,文有荀攸,武有曹洪,又哪里是那么容易被攻破的呢?
要知道乌巢是袁绍囤积粮草的地方,被曹操攻破之后,他便没有打下去的资本了,于是曹操大获全胜,袁绍节节败退,走向衰亡。由此,我们不得不承认,郭图所献之计,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馊主意。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三国志》《三国志集注》等书,小编保证内容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许竹
只有脑残才说,贾诩出的是馊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