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汪荣华:19岁嫁44岁刘伯承,照顾重病刘帅13年,亲手给他掏便

潮流风尚引领潮流 2025-03-13 18:33:44

1936年10月的一个深夜,农民冯子珍刚要脱衣睡觉呢,就突然听到有人在着急地敲自家的院门。老乡,把门开开呀,我们是红军呢。有个战士受伤了,您快帮个忙啊!接着,门外传来一阵轻微又焦急的女声。一听说来的是红军,冯子珍马上就起身往门前走去。门一打开,就看到有个年轻女的穿着军装呢,她身后的地上躺着个受伤的人,周围还有一群穿得破破烂烂的战士围着。老乡啊,我是汪荣华呢,这个受伤的人是我丈夫。今天下午的时候,他被国民党的飞机给炸伤啦……冯子珍没等她把话说完,就把这一行人请到家里。然后拿出烈酒,在那名战士的伤口简单消了消毒,再用布包扎好。可第二天还没亮呢,汪荣华他们急着赶路,都来不及当面去道谢了,就留下个小皮箱还有几块银元表示感谢,然后就走了。

咱说这个女红军汪荣华呀,她可是咱党著名领导人刘伯承的老婆呢。受伤的战士就是刘伯承本人呢。在长征那么艰难的时候,他们互相喜欢,就结成革命伴侣啦。那时候啊,刘伯承已经44岁了,可汪荣华才19岁呢。他们年龄差了二十多岁呢,那他们是咋认识的,又咋互相了解,最后还相爱了的呀?相濡以沫的一辈子里,都有啥让人津津乐道的故事呢?

【从小立志,坚定从军】1917年,汪荣华在大别山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庄——郝家集出生。和周围很多人相同,汪荣华的父母也是靠务农过日子的。可能是希望后辈能过上“荣华富贵”的日子,她父母就给她取了个名叫“荣华”。汪荣华小时候亲眼看到农民的生活特别悲惨。

就说自己家吧,每年收获的稻谷,有三分之二都得交给地主呢。有一回,父亲晚交了几天,就被地主打骂了一顿,这事儿她记得可牢了。她十岁那年,中国大地上出了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共产党在南昌搞起了武装起义。这一下子就影响到汪荣华所在的郝家集了。刹那间,到处都在进行打土豪、分田地呢。汪荣华年纪小,都不知道这是在干啥呢。可她一瞅着自家分到田了,父亲不用再给地主低三下四的,心里就甭提多高兴了。小孩子嘛,本性就爱热闹,汪荣华也一样呀。村里每次开展各种各样的革命活动时,她都会参与其中。虽然那时候汪荣华还不懂共产主义,不过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她也慢慢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而她最终走上革命道路,着实是受她姑父冯先卓的影响。

冯先卓在上海复旦大学就读期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属于我党早期的党员呢。1928年的时候,冯先卓按照党组织的指示回自己老家开展革命工作去了。汪荣华有时候去姑父家玩,常常能听到姑父跟别人讲革命道理,比如说只有革命才能把人民带向光明之类的。汪荣华一联想到自己亲身经历的那些事儿,就慢慢把革命视为一项神圣的事业了。在她十二岁生日那天,她干脆直接就去找姑父,特别郑重地说:“姑父,我也想投身革命!”冯先卓瞧见汪荣华手臂上绑着一根红布带,忍不住就笑了起来。行嘞,咱们的汪荣华同志想参加革命的话,没毛病,可以的呢。那你就先做我的小秘书吧!见姑父答应了,汪荣华兴奋极了,她举起小手回答道:任务肯定能完成!打这之后,汪荣华就和别的同志一块儿把给组织送信、放哨的任务都包下来了。那时候啊,国民党的军队在汪荣华的家乡,又是烧又是杀,还到处抢东西,啥坏事都干,这可把汪荣华气得够呛,心里满是强烈的愤慨。她心里时时刻刻都在想:红军啥时候能来呀,我都等不及喽。一直等到1931年春天,她才终于盼来了机会。

那时候啊,国民党调了20万人马,搞第二次围剿呢。红军呢,在毛主席“诱敌深入”这个方针的引领下,一场接一场地打胜仗,把敌人围剿的想法给彻底粉碎喽。红军主力有一部呢,就趁机带着部队转战到皖西去了,然后进驻大别山,把汪荣华所在的那个地方给解放了。很容易想到啊,红军这一回反“围剿”取得胜利,可把当地老百姓给大大鼓舞了呢,好多年轻人都积极踊跃地报名要参加红军。这也让才14岁的汪荣华心里直痒痒。她没告诉父母,偷偷跟村里的几个年轻人跑到红军驻地去报名参军了。当我接到被批准加入红军的通知时,我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汪荣华到了年老的时候,仍然能回想起当时的情形呢。她加入红军成为战士后,就被分到红十二师的宣传部工作去了。按照师部的指示,汪荣华和战士们进到大别山山区去开展工作了。她们和游击队的同志一块儿,把村民们召集起来开革命思想宣传大会,还带着村民打土豪、斗恶霸呢。汪荣华所在的工作队啊,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在当地把苏维埃政权给建立起来了不说,还带回来一帮想参加红军的年轻人呢。

她的工作,获得了师长陈赓的表扬呢。汪荣华同志别看年纪不大,可干起工作来很有一套呢。汪荣华经过几年革命的磨炼,从青涩小战士成长为成熟的老干部了。1935年春天的时候,汪荣华工作干得特别棒,就被调到川陕苏维埃邮政局的重要岗位工作去了。就在这一年,她跟刘伯承头一回见着了。

【相识相爱,确定关系】1935年6月,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懋功成功会师啦。党中央想让两军的关系更紧密,就派朱德、刘伯承、林伯渠等领导人带着中央代表团,到红四方面军总部所在的杂谷垴去慰问啦。这天早晨,汪荣华正跟战友一块儿吃早饭呢,就接到通知了:中央红军代表团就要来慰问啦,全体机关工作人员都做好迎接的准备哦!听到这个消息,汪荣华兴奋地对身旁的女同志们讲道:以前我们开展工作都是在中央领导下进行的呢,现在终于能看看传说中的中央领导们啥模样啦!我寻思着,他们肯定跟书上写的岳飞似的,又勇敢又有智谋。我觉着呀,你是喜欢首长呢!

女同志们你一句我一句的,满心期待着中央首长的模样,热切盼望着中央代表团快点到来呢。等她们到了迎接的地方,路边早就站满了来迎接的同志和群众。汪荣华领着几个女同志,费了好大劲儿才挤到人群前面。“来喽来喽,首长们到喽!”最前面的同志大喊一声,迎接的队伍立马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汪荣华脚尖踮起,把头抬起朝着前面眺望,就盼着能瞧一瞧中央首长们的风采。没过多久,一群首长出现在她眼前,首长们面色和善,脸上还带着微笑呢。这时候呢,汪荣华就发觉在这群首长当中,有个人戴着黑色圆框眼镜,高高瘦瘦的,浑身透着军人的气质。她于是轻声向身旁的军部参谋陈明义问道:陈参谋,瞧那个戴眼镜的首长,他是谁呀?我感觉首长们里面好像没戴眼镜的呢。陈明义把双眼睁得大大的,瞅了汪荣华一眼,满是难以置信地问道:你连这都不知道呀,这就是咱们的刘伯承刘总参谋长呢!“啥?这位就是刘总参谋长啊?”汪荣华看着这个身材壮实、精气神儿满满的人,满脸不可思议地回答道。

实际上,在这之前,她就知晓刘伯承总参谋长协助毛主席巧渡金沙江的伟大壮举了。当时啊,就是他先一步抢占了渡口,这才让中央红军脱离危险,把敌人的围追堵截给甩掉了呢。像这样的大将军,现在就真真切切地站在自己跟前呢,汪荣华都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就在汪荣华惊讶不已的时候,刘伯承刚好从她面前走过,汪荣华脸一红,鼓足了勇气大喊了一声:您好,首长!这一声灵动又悦耳的“首长您好”,让刘伯承留意到了。他把头转过来,朝着汪荣华笑着说道:嗨,小同志,你叫啥名儿呀?首长,我是汪荣华!汪荣华一边作出回应,一边像模像样地敬了个标准的军礼。荣华……,这名字真不错呢,盼着你能荣耀中华呀。刘伯承笑着跟汪荣华说完话,就转身走了。年少的汪荣华被刘伯承的亲和近人、儒雅随和深深吸引,印象特别深刻。

但他俩谁都没料到,就这么一次偶然的相遇,却让他们之间结下了一辈子的缘分。没过多久,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就在中央军委的统一指挥下朝着北方前进了。汪荣华由于工作上的安排,被调到总部参谋四局去任职了。这时候,她吃惊地看到刘伯承也在这儿呢。打这儿起,汪荣华就开始在刘伯承的直接领导下工作了,他俩之间的交流自然也就多起来了。尤其是第二次过草地的时候,汪荣华在掉队的途中生了病。头痛、腰酸、发冷、腿沉这些感觉一下子全来了,她没办法,只能躺在地上,身子打着冷颤,还不停地喘粗气呢。傍晚的时候,她就觉得自己的两眼都快睁不开了。

汪荣华心里很清楚,身边有同志以前就有过这样的反应。后来呀,由于得不到及时的救援,就只能在这片无边无际的草地里献出生命了。死就死呗,只盼着党中央能领着大伙走出这片草地啊。想到这里,汪荣华就闭上了双眼,静静地等着死亡到来。小张,赶紧去瞅瞅那个战士还有没有救,瞅着像是个女同志呢!忽然间,她迷迷糊糊就听到了刘伯承的声音。汪荣华使尽了浑身的劲儿,想挣扎着起身瞧一瞧,可压根儿就没那力气了,随后就昏死过去了。等她再一次醒过来的时候,人已经在担架上躺着了。汪荣华一抬头,就瞧见刘伯承正走在担架旁边呢。“参谋长……”她声音微弱地喊道。小汪,你醒了呀!是我救了你呢,你可算是捡回一条命喽。刘伯承听到那声音,开玩笑地说道。“首长,我病了,感觉自己可能快不行了……”小汪,你别慌呀,医务人员都已经给你喂过药了呢。汪荣华话还没说完呢,刘伯承就赶忙用温和的话语安慰她。你要是感觉稍微好点了,就骑我那匹马吧。汪荣华听了这几句话后,再也克制不住自己,哇哇大哭起来。

汪荣华感受到刘伯承的关怀,心里特别温暖。但与此同时,汪荣华一出现,刘伯承就又多了一份牵挂呢。双方心里都有那种说不清楚、弄不明白的感觉。从那以后,汪荣华就一直紧紧地陪在刘伯承身旁。长征途中患难与共,使得他们俩慢慢产生了特殊的感情。在革命的征程中,这朵爱情之花也静悄悄地盛开了。从草地出来一个多月后的一天晚上,刘伯承在办公桌前走来走去,心神不宁的。他手里拿着毛笔,在纸上写了一遍又一遍。没过多久,他就把警卫员黄兴正叫来了。小黄啊,你帮我把这封信送给荣华同志哈。千万得记着,要亲自交到她手里啊!黄正兴好像懂了啥事儿,拿过信后向刘伯承敬了个礼,然后就快速跑到汪荣华那边去了。汪荣华接到信以后,脸微微一红,她都还没拆开看呢,就大概猜到信里写的啥内容了。相处这么长时间了,对方心里咋想的自己也都清楚,就是一直没个合适的机会说出来。现在,红军已经成功走出草地,终于能抽出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喽。把信拆开一看,信纸上排列着一列列整齐的小楷。亲爱的汪荣华同志……她一个字一个字地读着,字里行间满是真情,读着读着,眼眶就慢慢湿润了。

看完之后,汪荣华的脑海里就开始回想。从最初见到刘伯承的时候起,然后到工作里的那些点点滴滴,再到长征路上的相濡以沫,这些啊,她都没法忘掉!一想到这个,眼泪就止不住地流了出来……这一晚上,汪荣华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就是睡不着,心里还背着思想包袱呢。她认为刘伯承是党内极为重要的领导人和指战员呢,能文能武。可自己就是个没多少文化的普通红军战士,身份地位和文化程度都不相匹配。要是他俩结婚,这能行得通吗?汪荣华被内心喜悦和现实差距之间的矛盾困惑了好几天,直到刘伯承又来找她。荣华同志,你好几天都没到我这儿来了呢。你下好决心了没呀?要是不同意也没啥,咱们共产党人可绝不包办婚姻的。刘伯承豪爽地说。见汪荣华还是不说话,刘伯承接着说道:咱们出去溜达溜达呀。两人在路上走着,谁也不说话。最后呢,还是刘伯承先开了口:我给你的信,你看没看呀?我已经看过了。汪荣华害羞地应了一声,然后就把心里的顾虑讲了出来。等她把话说完,刘伯承就微微地笑了一下,很温柔地拉起汪荣华的手说道:这都不叫事儿,我也是苦出身,就是比你大些,参加革命也早一点罢了。只要咱俩心往一处想,啥困难都没有。你说文化水平不高的事儿,我能教你呀。刘伯承这番话掏心窝子得很,汪荣华听完,心里头的顾虑一下子就没了。

从这一天开始,两人就定下了终身。在回来的途中,汪荣华朝着刘伯承说道:黄兴正说你那封信写了好几遍呢。写那么工整干啥呀,多费眼睛啊!刘伯承害羞地摆了摆手。长这么大,头一回写这种信呢,那肯定得严肃认真啊!1936年中秋的时候,他俩办了一场特别简单的婚礼。没有鲜花,没有酒宴,没有红烛映照的新房,也没有张灯结彩的热闹,有的仅仅是战友们的祝福,还有对革命事业坚定不移的抱负。

【相濡以沫,不离不弃】欢乐很短暂,长征还得接着走,革命也得继续搞。两人结了婚之后呢,就又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去了。倒霉的是,在行军途中,刘伯承、汪荣华他们这一行人被敌机给袭击了。爆炸声响起之后,刘伯承的臀部受了伤,没法行动了,汪荣华的小腿也被炸伤了。另外,警卫人员也都或多或少受了伤。刘伯承想到后面还有敌人在追呢,就打算让受了轻伤的汪荣华先走。可汪荣华那股子倔强劲儿上来了,不管刘伯承怎么劝,她就是不走,还说道:我肯定不会扔下你不管的,要走的话咱就一块儿走,要是死也死在一块儿!刘伯承严肃而又饱含深情地说道:“现在这情况可太危险了,就这么待着,咱没准都得把命搭进去。你肩上的责任可重着呢,得把革命事业放在首位,可不能由着自己的感情来啊!”真巧啊,汪荣华刚走一会儿,收容班长白高山就带着全班同志碰到了受伤的刘伯承呢。没过多久,他们就追上了汪荣华,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更让人感动的是,他俩不光在革命战争时期相互守护,建国之后也依旧如此。尤其是刘伯承生病的时候。

1973年,刘伯承因为为国事操心太多而住进了医院。更糟糕的是,80岁的他在住院治疗的时候,被医护人员治疗失误,病情变得更严重了,可把一旁的汪荣华急坏了。没办法呀,她一向是不徇私情的,这种情况下,只能去找周总理帮忙了。亏得总理到处去打听、帮忙,刘伯承的病情这才好了起来。只是在他病重的时候,思维能力完全丧失了,身体机能也失控了。喂饭和洗澡这些都还算小事儿,可解大便就变得特别不方便了。一开始,汪荣华请了个护工来做(事)。可那护工每次都敷衍了事,而且动作幅度特别大,这使得本就身体不舒服的刘伯承越发难受了,脸上不由自主地就露出痛苦的样子。汪荣华看到刘伯承的样子后心疼极了,于是决定自己亲自去做。每次要给刘伯承掏便的时候,她都特别细心,尽最大可能照顾好刘伯承的身体。为了让他一直保持最佳状态,汪荣华每过一天半或者两天就给他掏一回,每次都得花一个多小时呢,这一个多小时都赶上上班的时间了。就这么做下来,一下子就过去了7年多呢。汪荣华的手指都因为这个得了腱鞘炎。

每次7个儿女提起这件事,都会让母亲再请一个细心的护工。可是汪荣华老是摇着头不答应,一脸严肃地讲:谁都没我细心,我不照顾他,谁照顾呀?就我来呗。当初要不是他在长征路上救了我,哪有你们呀。1982年,刘伯承90岁生日的时候,杨尚昆等中央领导人来看望他啦。瞧着病床上的元帅,这一行人不禁鼻子一酸。沉默了好一会儿,杨尚昆把头转向汪荣华,说道:要是没有荣华老同志悉心的关心和照料,刘帅哪能活这么大岁数呢。我在这儿,代表党和人民谢谢您嘞!

【后记】1986年10月7日,刘伯承去世了。22年之后的5月27日,汪荣华离世了,跟着刘伯承走了。他们这段浪漫的爱情,既不会在硝烟弥漫的离别里消失,也不会被平淡的生活琐事冲淡。刘伯承和汪荣华的爱情,如此纯粹,这样的爱情永远都值得我们去赞颂。孟红写了《刘伯承与汪荣华:长征伉俪结同心》,登在2007年第5期的《文史春秋》上。刘秋阳写的《刘伯承与夫人汪荣华》发表于2005年第4期的《党史天地》。汪玉华的《刘伯承与汪荣华的罗曼恋曲》在2003年第5期的《档案时空》上能看到。罗会祥写的是《刘伯承元帅和他的夫人汪荣华》,2000年第8期的《文史精华》登载了这篇文章。许仲写了《刘伯承 汪荣华:半个世纪的情与爱》,发表在1997年第1期的《广西党史》。罗林远写了《相识在长征路上的刘伯承和汪荣华》,1996年第7期的《党史天地》登载了这篇文章。

0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