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先生一句话,指出普通人的救赎之道,重点就1个字

三自国学 2024-11-29 11:09:35

继续分享国学典籍《传习录》学习感悟。聚焦终身成长领域,我是董三自。

当一个人总在自欺欺人,这个人很难得到身心的自在,更别提人生幸福;

当整个社会充斥着尔虞我诈,人人造假,这个社会便岌岌可危。

现代人,一颗心总是飘浮在外,追逐着花花世界里,看似精彩的物质与境像。我们丧失了与自心自性的联系,活得虚妄而无谓。

这样的状态,其实有灵性的人一旦觉察,就会感到厌倦,因为这样的生活,真的没有价值和意义。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救赎呢?

阳明先生在给顾东桥的信中写到:

【夫心之体,性也;性之原,天也。能尽其心,是能尽其性矣。《中庸》云,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

儒家经典中,有1个高频词:“诚”。

《大学》开篇即反复强调“诚”的重要性:非诚意无能正心,诚意方能致知。

“诚”为何如此重要?

诚的解释有好几种,真心实意、真是、的确……

诚与真,是不可分割的,没有了诚,又哪来的真?

因此,诚又常与真字连在一起说。

今天的社会,人们的心思都专注在个人利益上。赚钱当然很重要,追求功名成就也是人之常情,只是当每个人都把“搞钱”挂在嘴边,都把成名、成功当作人生的至高目的,人就会变得不择手段,弄虚作假,做这些事必然会蒙蔽本心,失去真诚。

阳明心学告诉我们,要尽心知性,关键在于一“诚”字。

前面我们提到有5种方法可以接近本心,即“学、问、思、辨、行”,而这几种方法,离不开一个真诚的态度,若是没有了“诚”,一切行为都不过是矫揉造作,虚伪敷衍,都是停留在表面 ,脱离不了表演,而这样,哪怕一辈子都貌似在刻苦,用功,不过是在缘木求鱼。

明朝另一位学者,《菜根谭》的作者洪应明,在书中也专门用一则箴言来表达自己对真诚的看法:

【人心一真,便霜可飞,城可陨,金石可镂。若伪妄之人,形骸徒具,真宰已亡,对人则面目可憎,独居则形影自愧。】

这句话请一定多读几遍!相信有些人会产生如芒在背的感觉。

为何有人说:世上唯有真诚之人可救!原因就在这里。

当一个人失去了真,也就没有了诚,虚伪狡诈之人,不过徒有一副躯壳,已然失去灵魂,这样的人,人们见到会从内心产生厌恶,更可怕的是,他根本不敢面对自己,因为人的良知可以遮蔽,却无法去除!

夜深人静时,逃无可逃。当一个人看到自己的影子都感到羞愧、恐惧,无法自处,人生之路也就到头了!

猛醒吧!莫要再演戏,不要留恋虚假的生活方式!普通人救赎自我之道,唯有先找回这个“诚”。

更多精彩:

阳明心学:要恢复心之本体,有5种方法,第5种尤为重要

理在心内VS理在物中?阳明先生举2例说明

阳明心学认为,愚人和圣贤本质都一样,心理学依据有2​

我是董三自。一切为了提升认知,开启智慧,开启自足、自洽、自在人生。

欢迎关注!诚恳邀请您探讨、交流。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