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乌单方面达成停火协议,双方笑得合不拢嘴,俄罗斯要用实力说话

羊舌梦泽啊 2025-03-13 19:07:47

3月11日,美国与乌克兰在沙特吉达举行的高级别会谈引发国际关注。这场闭门磋商持续数小时后,美乌代表走出会场时难掩兴奋之情。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在记者会上直言“对成果非常满意”,而乌克兰谈判团队则透露,双方在关键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利益交换下的“双赢”从协议细节看,美乌各取所需。美方如愿推动乌克兰签署矿产资源开发协议,为其能源企业打开东欧市场。作为交换,美国承诺立即恢复对乌军事援助和情报支持,并罕见提出一项“30天临时停火计划”。不过该方案附加条件明确——需俄罗斯接受才能生效。分析人士指出,这实则是将停火责任转嫁莫斯科,为后续施压埋下伏笔。

乌克兰虽未获得期待的安全保障,但成功重启西方军援通道。值得注意的是,协议中“临时停火”条款暗含战略考量:若俄方拒绝,美乌可借此塑造俄罗斯“破坏和平”的舆论形象;若俄方接受,则能为乌军重整防线争取时间。

莫斯科的强硬回击面对美乌的单边协议,俄罗斯联邦委员会副主席科萨切夫12日尖锐批评称,吉达会谈不过是“华盛顿导演的政治戏剧”。他援引俄谚“尾巴摇狗”讽刺泽连斯基政府丧失主权,强调“真正的谈判桌在前线”。

俄外长拉夫罗夫重提2022年伊斯坦布尔协议旧事,暗示乌克兰曾有机会保全1991年边界,却因西方干预错失良机。此番表态被解读为俄方划出红线:任何和平方案必须以承认现有控制区为前提。当前俄军在前线持续施压,哈尔科夫方向的攻势印证了莫斯科“以战促谈”的策略。

领土让步成核心博弈美乌协议中未明言的深层矛盾浮出水面。鲁比奥曾私下承认,未来俄乌和解必然涉及领土妥协,这与乌克兰“寸土不让”的公开立场形成微妙反差。观察人士指出,美国试图通过临时停火试探俄方底线,而莫斯科显然不愿接受“冻结冲突”的安排——克里姆林宫更倾向一揽子解决边界问题。

战局发展加剧了谈判复杂性。俄军近期在顿涅茨克取得战术优势,乌军则因弹药短缺被迫收缩防线。这种军事态势差异,使得俄方在谈判中的要价持续加码。正如科萨切夫所言:“当炮弹呼啸而过时,纸面协议不过是风中残叶。”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美乌吉达协议仅是博弈序章。真正的较量将在两个战场展开:乌克兰前线的火力交锋,以及美俄幕后的外交角力。随着美国大选临近,这场危机正演变为多方利益交织的地缘谜题。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