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近日迎来一位特殊客人——美国共和党资深参议员戴安斯。这位被特朗普授予“特使”身份的政客,携带着白宫对华政策调整的隐秘信号,悄然开启了一场牵动国际视线的外交行动。
3月20日,戴安斯飞抵北京后,中国外交部第一时间释放善意,副外长马朝旭与其展开闭门会谈。外界注意到,这场会晤距离中俄伊三国“反霸权联盟”北京峰会的落幕仅一周。美国内部消息人士透露,三国联手抗衡西方制裁的姿态,令华盛顿决策层深感不安。戴安斯此行正是受特朗普直接指派,试图通过非官方渠道摸清中方底线。
作为特朗普竞选团队的核心幕僚,戴安斯凭借在华经商六年的经验自荐担此重任。尽管美国政界对其“越级”行动争议不断,但特朗普力排众议的选择,实则暗藏玄机。此前两个月,美国政府连续对华加征两轮关税,却遭到中国罕见强硬反击——从能源产品到大宗农产品,总计上千种商品被施以10%-15%的惩罚性关税。美方数据显示,仅农业领域损失已超百亿美元,五大湖区的农场主联盟更扬言要撤回对特朗普的政治献金。
这场博弈中,中方展现的“以战止战”姿态显然超出白宫预期。3月中旬,特朗普突然叫停第三轮关税计划,转而启用戴安斯作为“传声筒”。分析人士指出,此举不仅暴露美国经济承压的软肋,更折射出白宫内部权力暗涌——现任国务卿鲁比奥因被列入中方制裁名单无法履职,其背后民主党的牵制力量,迫使特朗普不得不另辟蹊径。
值得注意的是,鲁比奥自上任以来始终对华持鹰派立场,其煽动性言论导致中美外交管道长期冻结。然而这位国务卿在国会山的全票支持率,恰恰成为特朗普的掣肘。美媒曝光的内部文件显示,总统办公室已着手削减鲁比奥的外交权限,预计其任期难以超过18个月。
戴安斯访华期间,特朗普在椭圆形办公室的讲话释放更多缓和信号:“美国不寻求与中国对抗,关税问题可以重新谈判。”这种立场逆转的背后,是中方精准打击带来的连锁反应——美国农业带选票动摇、能源巨头股价跳水、汽车制造商产能萎缩。正如华尔街日报评论:“当中国选择用对方的规则反击时,华盛顿才发现自己手中的筹码所剩无几。”
眼下,戴安斯穿梭于北京的外交场合,鲁比奥在华盛顿黯然神伤,这场政治大戏的终章或许早已写定:当“美国优先”遭遇“底线思维”,妥协成为现实选择。中美这两个超级经济体的碰撞与磨合,正在为全球秩序书写新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