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寒露是“忌日”,提醒中老年人:做到1喝、2忌、3做、4怕

大麦看文化 2024-10-09 03:08:48

在阅读之前,温馨提醒您,本文仅供参考娱乐,不可迷信!

“岁月匆匆,寒露至,养生之道需谨慎。” 明天就是寒露节气了。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简洁而深刻地揭示了寒露节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提醒人们在天气转凉的时节要注意保暖,以防寒气侵袭。

正如古代名医孙思邈所言:“善养生者,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在寒露这一秋季的转折点,如何顺应自然变化,维护身体健康,成为了中老年人群体中热议的焦点。

尤其是在当今“养生新风尚”蔚然成风的时代背景下,将传统养生智慧与现代科学理念相融合,显得尤为重要。

一、1喝:寒露茶,暖身又养心

寒露一至,秋风瑟瑟,落叶纷飞,天地间仿佛被一层淡淡的凉意轻抚,正是现代人追求心灵与味蕾双重慰藉的绝佳时刻。

古人云:“寒露至,秋色染,一壶清茶暖人心”。在这金秋送爽的季节里,手捧一杯热腾腾的寒露茶,不仅是对身体的一份温柔呵护,更是心灵的一次深度洗礼。

茶,非但解渴之物,实为调和身心之良药。

此时节,推荐品饮温和醇厚的红茶与沉稳内敛的普洱熟茶。红茶,色泽乌润,汤色深红,入口甘甜,如秋日暖阳般温暖心田,其富含的茶多酚与咖啡因,既能促进血液循环,驱散体内寒气,又能提神醒脑,让人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寻得一丝宁静与从容。

普洱熟茶,经过时间的沉淀,茶香浓郁而不腻,滋味醇厚,饮之可舒缓疲劳,促进消化,尤其适合中老年人调养身体,被誉为“岁月馈赠的养生佳品”。

俗语云:“寒从脚下起,暖自心中生”。一杯寒露茶,不仅暖身,更暖心。它像是一位智者,在寒凉的季节里,以独有的方式告诉你:生活虽忙碌,但别忘了给自己一个静谧的角落,一杯好茶,便是最好的陪伴。

正如东坡居士所言:“人间有味是清欢”,在这寒露之际,让我们以茶会友,品味生活的每一份细腻与美好。

不妨借鉴古人雅趣,于茶室一隅,焚香静气,慢慢沏上一壶寒露茶,让茶香与思绪交织,体会那份“茶不醉人人自醉”的意境。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这样的时刻显得尤为珍贵,它提醒我们,无论外界如何喧嚣,内心总有一片净土,可供休憩与滋养。

茶,不仅是饮品,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心灵的归宿。

二、2忌:忌贪凉,忌暴食

忌贪凉:

寒露悄然而至,秋风带着几分凛冽,气温仿佛一夜之间跌入了另一个季节。此时,中老年人更需格外关注自身的保暖,切勿因一时之快而贪凉。

古人云:“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这简短的话语,蕴含着深厚的养生哲理。在那个没有现代取暖设备的时代,古人凭借对自然的敏锐感知,总结出了一套顺应时节的养生法则。脚部,作为人体的“第二心脏”,其保暖尤为重要。寒从脚下起,一旦脚部受寒,不仅易引发感冒,更可能波及全身,导致各种慢性疾病。

在现代社会,我们虽然拥有了更多的保暖手段,但贪凉的习惯却似乎更加难以割舍。空调、冷饮,无时无刻不在诱惑着我们的身体。然而,真正的智慧,在于学会在享受现代便利的同时,保持一颗敬畏自然的心。

正如庄子所言:“顺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应之以自然。”顺应自然规律,才是养生之道。因此,在寒露之后,不妨适时增添衣物,尤其是为脚部加一层温暖的呵护,让身体在寒风中依然能保持那份从容与自在。

忌暴食:

秋季,是丰收的季节,也是美食的盛宴。金黄的稻谷、硕果累累的果园,无不让人垂涎欲滴。然而,对于中老年人而言,这却是一个需要格外警惕的时期。

民间谚语有云:“秋不食瓜,冬不食姜”,这句话简洁明了地指出了秋季饮食的忌讳。瓜果虽好,但生冷之物易伤脾胃,尤其是在秋季这个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的时节,更应少吃或不吃。

回望历史,我们会发现,许多名人志士都深知饮食节制的重要性。如古代名医孙思邈,他在《千金方》中便详细阐述了饮食与健康的密切关系。

又如现代的营养学家们,他们通过科学研究,证实了暴饮暴食对身体的危害。因此,在秋季这个美食诱惑众多的季节里,我们更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食欲,保持饮食的均衡与适量。

暴饮暴食,不仅是对身体的不负责任,更是对生命的不尊重。真正的享受,不在于食物的多少,而在于那份细嚼慢咽、品味生活的态度。

正如苏轼所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生活中的美好,往往藏在那些简单而纯粹的事物之中。所以,在秋季这个丰收的季节里,让我们学会拒绝暴饮暴食的诱惑,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品味每一份食物,享受那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

三、3做:做运动,做艾灸,做深呼吸

古人云:“动则生阳,静则生阴,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此言道出了运动与健康之间的密切关系。

而在现代,人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这不仅是古人的智慧结晶,也是现代人生活经验的总结。在寒露这个节气里,天气渐凉,中老年人更应注重身体的调养,通过“三做”来保持身体的健康与活力。

一、做运动:动以养形,促进循环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吕氏春秋》) 适度的运动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寒露时节,天气转凉,中老年人不宜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以免耗伤阳气。

此时,散步、太极拳等轻柔的运动方式尤为适宜。正如清代养生家曹廷栋所言:“散步所以养形,形弱则精不得固。”散步不仅能促进血液循环,还能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相传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晚年坚持每日散步,他认为“散步逍遥自在,乐而忘返”,并将其作为养生之道。苏东坡的长寿,与他坚持散步密不可分。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句俗语形象地说明了散步对健康的益处,鼓励人们饭后进行适量的运动。

二、做艾灸:温经散寒,调理气血

“艾灸之法,温通经络,散寒除湿。”(《扁鹊心书》) 艾灸是中医养生的一种方法,具有温经散寒、调理气血的功效。在寒露时节,人体易受寒气侵袭,此时对关元、足三里等穴位进行艾灸,可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艾灸能激发人体正气,增强免疫力,有效抵御寒冷对身体的侵袭。

明代名医李时珍在其《本草纲目》中记载,艾灸能“透诸经而除百病”。相传他曾用艾灸治愈了一位因受寒而病重的老者,老者康复后,对艾灸的功效赞不绝口。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这句谚语强调了艾灸在民间养生中的重要地位,鼓励人们利用艾灸来保健防病。

三、做深呼吸:清气入肺,心旷神怡

“呼吸者,气之根本也。”(《素问·平人气象论》) 深呼吸能够增加肺活量,改善心肺功能。中老年人可在清晨或傍晚,选择空气清新的地方进行深呼吸练习。每次练习5-10分钟,有助于身心健康。深呼吸能吸入更多的氧气,排出体内的浊气,使人心旷神怡,精神焕发。

“深呼吸,慢吐气,病气去,福气来。”这句俗语简洁明了地表达了深呼吸对健康的益处,鼓励人们通过深呼吸来调养身心。

四、4怕:怕冷风,怕湿邪,怕忧郁,怕熬夜

怕冷风:寒露一至,冷风如刀,刺骨穿心,老者尤需避风港。

在现代都市的快节奏中,人们虽身披厚衣,却往往忽视了自然界的凛冽。《黄帝内经》有云:“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这不仅是对古人的教诲,也是对今人的警醒。

中老年人,体质渐弱,若长时间置身于冷风之中,不仅易患感冒,更可能引发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如同冬日里的一把无形利剑,悄无声息地伤害着身体。因此,出门时围巾、帽子、手套一样不可少,“秋风起,寒衣备,保暖为先,健康相随”,这便是现代人应对冷风侵袭的智慧。

怕湿邪:秋雨绵绵,湿气缠绵,中老年人需筑防潮堤。

秋季多雨,空气湿度大,正如《本草纲目》所述:“湿气伤人,最为难缠。”湿气一旦侵入体内,便可能导致关节疼痛、风湿等病症,尤其是对于中老年人而言,更是雪上加霜。

现代生活中,除湿机、烘干机成为了防潮的好帮手,但更需注意的是居住环境的通风与干燥,“秋雨过后,开窗通风,祛湿防潮,身体轻松”,这是现代生活对古训的新诠释。

怕忧郁:秋风萧瑟,易惹心愁,中老年人需寻乐解忧。

秋季,万物凋零,人易感悲凉,正如古诗云:“秋风秋雨愁煞人。”中老年人若长时间沉浸于忧郁情绪中,不仅影响心理健康,还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引发各种疾病。

现代社会,虽然信息爆炸,但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却逐渐减少。因此,中老年人更应主动参与社交活动,如社区的老年大学、广场舞、旅行团等,“金秋送爽,笑语盈耳,乐在心头,病自远去”,用欢笑驱散忧郁,让心灵得到滋养。

怕熬夜:夜幕降临,阳气归藏,中老年人需守时入眠。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提到:“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强调了顺应天时,按时作息的重要性。对于中老年人而言,熬夜无疑是对身体阳气的极大损耗,长期如此,必将导致免疫力下降,各种慢性病接踵而至。

在现代社会,虽然夜生活丰富多彩,但“日落而息,日出而作,顺应自然,健康长寿”的古老智慧依然值得遵循。设定合理的作息时间,保证每晚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是现代人追求健康生活的必修课。

寒露时节,中老年人应特别注重养生之道。通过做到“1喝、2忌、3做、4怕”,即饮用寒露茶暖身养心,避免贪凉和暴食,适度运动、艾灸和深呼吸,以及注意保暖、防潮、保持心情愉悦和充足睡眠,可以有效增强体质,抵御寒气侵袭。

让我们在传统智慧与现代科学的指引下,共同迎接一个健康、美好的秋季。

0 阅读:0

大麦看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