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亿项目多国婉拒,我国接棒后铸就辉煌

珺瑶婉史 2025-01-09 18:04:43

400亿是什么概念?这么说吧,鸟巢的造价大约是37亿元左右,400亿人民币足够建设10个鸟巢。但是请注意,这篇文章里说的400亿,是美元。

400亿美元,如果全部用来购买100万元每辆的奔驰S级轿车,可以购买26.27万辆;假设不进行任何消费,全部存入银行,即便按照1.5%的利息计算,每天的收益都是1075万元。

400亿美元的大活儿,各国为什么不敢接?

一个体量庞大,收益可观的项目,放到全世界竟然没有一个国家敢接。各国在世界丛林的竞争,从来没有停止过,这么一个大业务”,能让各国不争不抢,不约而同都放手后退,那就只有一个原因:这钱不好挣。

这个项目的金主是阿尔及利亚政府,2005年他们拿出400亿美元的预算,要修一条横贯东西的高速公路。一条高速路的活儿能有多难?要想搞明白这个问题,就要先了解阿尔及利亚这个国家。

首先,这是个非洲国家,非洲最不缺的就是沙漠。阿尔及利亚作为非洲面积最大的一个国家,在沙漠面积方面的优势自然也是“得天独厚”,整个国土面积的85%都被沙漠覆盖,超过了200万平方公里。

第二,在这部分地区,全年有将近半年的时间最高温度能达到55℃。在这个温度之下,无论是人体还是物体都面临巨大压力。长时间暴露在这样的高温之下,人体会迅速失水,中暑、热射病、排汗系统失效……种种危及生命的病症会随时发生。

物体同样无法承受如此的高温,纸张、塑料制品极易自燃,金属制品很容易发生变形或损坏。除此之外,高温还会加速化学反应,影响电子设备和其他精密仪器的正常运行。

如果仅仅是自然环境恶劣,那么建设难度还不足以使得其他世界各国的建筑公司却步,要知道阿尔及利亚是个多党制国家,国内存在30多个合法政党,国内长期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这就是我们要接着往下说的第三点和第四点工程难度。

第三,2005年的阿尔及利亚国内政局处于复杂且极为动荡的状态,各个党政之间冲突不断,常常因为意见不合而导致一些国家决策陷入僵局,极大影响政府效率和政策的连贯性。

这个400亿的基建项目需要持续数年完成,也就是说,按照阿尔及利亚国内的政治情况,也许在建设过程中,说不定哪天就被某个政党或某个决策给叫停了,所有的投资也就血本无归了。

第四,除了政治层面的不稳定性,阿尔及利亚的社会问题也非常突出:有20%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些底层人民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示威游行时有发生;另外,在2005年这个项目对外招标的当年,阿尔及利亚的青年失业率高达了30%!

大量受过教育的年轻人找不到工作,前途渺茫,怎么办?抗议活动开始了。

还是这一年,严重依赖石油和天然气出口的阿尔及利亚,受到国际油价波动下跌的极大冲击,国家财政收入锐减,这就导致一些工程项目停滞,建筑工人的生活和利益也受到了损失,于是罢工和示威活动又开始了。

这些政治和社会的不稳定,都会影响到这个需要持续动工数年的400亿高速项目。也就是说除了恶劣的自然因素,决策保障、资金保障和安全保障也都隐患重重。

项目难度如此之高,阿尔及利亚为什么非要建这么条高速路呢?

因为这条高速路预计全长1216公里,横贯24个省,连接起东西两部,不但可以改善国内交通情况,还将大大降低物流成本,促进国内区域间的经济与贸易往来,可以说90%的国民将通过这条高速受惠。

所以这是一条打破阿尔及利亚单一经济结构,解决国内经济问题的“希望之路”,承载着这个国家经济腾飞的希望。

中国为什么非要啃这个“硬骨头”?

阿尔及利亚的政府,在政治经济交困的情况下,将这个项目作为建国以来最大的基建工程豪掷400亿元面向全球招标,可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评估了工程难度和项目风险后,纷纷退却,最后拿下这个项目的只有中国和日本。

困难大、风险高、还可能会亏本,中国为什么一定要接?这要从中阿两国的关系讲起。

从历史渊源上讲,在阿尔及利亚还在争取民族独立斗争时,中国就坚定的对其表示支持,不但提供物资援助,还进行外交声援。

1958年,阿尔及利亚临时政府成立,中国作为非阿拉伯国家在国际上率先对其表示承认,这一举动在国际上为阿尔及利亚赢得了重要支持。而这个国家也是唯一一个在独立之前就与中国建交的国家。

从地缘经济上讲,阿尔及利亚地处非洲与地中海的重要位置,是“一带一路”的建设关键节点。

阿尔及利亚在非洲和阿拉伯世界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力,两国关系的友好,有助于提升中国在非洲和阿拉伯地区的政治影响力,通过与阿尔及利亚在区域组织和多边合作框架内协作,中国可以更好的参与非洲和地中海地区事务,推动“一带一路”的倡议在该地区落地实施。

从能源保障上来讲, 阿尔及利亚是中国重要能源供应国之一。其稳定的石油和天然气供应,对保障中国能源安全意义重大。

通过长期能源合作协议,阿尔及利亚为中国提供可靠能源来源,减少中国对单一能源供应地区依赖,优化能源进口结构,保障能源供应稳定性与安全性,支持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从国际支持上讲,两国在军事和经济上都有着十分密切的深化合作。中国和阿尔及利亚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拒绝在大国间选边站队,外交理念高度契合。

两国在国际舞台上相互配合,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国际事务中,如在联合国框架内,就巴勒斯坦问题、非洲发展问题等共同发声,推动国际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基于这种种因素,从中国的角度看待这个项目,就不仅仅是一场盈利或亏本的生意,也不仅仅是甲乙方的一个工程合作,它承载着中国对待友好国家的帮助和支援。

“基建狂魔”神威再现大显身手

中国被许多国家称为“基建狂魔”,这个称号虽然带有玩笑的成分,但蕴含更多的是对中国基建能力的佩服和惊讶。

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在长期与天斗,与地斗的过程中,建设者们被磨练出的意志、决心、技术和心态都是其他世界各国所无法比拟的。中国建设者也将这些宝贵财富带到了阿尔及利亚的项目。

整条高速路按照东部、中部和西部被分成了三个路段招标,中国公司拿下了中、西部工程 ,日本拿下的建设路段则是东段部分。两国之间的无形竞争也随之展开。

施工最先面临的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挑战。项目中段穿越阿特拉斯山脉,地形起伏大,需建设大量桥梁和隧道。如切莱斯坦因山区,地势陡峭,高差达数百米,增加选线与施工难度。

而且当地气候复杂,夏季酷热,气温超50℃,冬季山区多暴雨、暴雪与强风,不但阻碍施工进度,而且极大增加设备维护成本。

其次是技术标准的差异化。阿尔及利亚采用欧洲标准,与中国标准在设计理念、参数要求上差异大。

比如道路材料标准,欧洲对沥青混合料性能指标要求与中国不同,中国的承建企业需重新摸索材料配合比设计。

而项目验收也是由欧洲监理公司负责,执行欧洲标准,整个验收程序复杂、要求严格,任何细节不符都可能导致整改,增加时间与成本。

在文化差异方面,承建单位也面临难题。阿尔及利亚为阿拉伯国家,文化、宗教与中国不同。斋月期间,当地员工工作时间缩短,影响工程进度。沟通方式、管理模式差异也易致误解与冲突。

为了解决人工问题,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使用大量当地劳工,但当地劳动力技能水平参差不齐,需投入大量资源培训。

物资供应与物流同样是巨大挑战。物资短缺是硬伤,建设所需钢材、水泥等物资部分依赖进口,当地物资供应不稳定,影响施工连续性。

而且物流困难,项目路线长,沿线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运输距离远、路况差,增加物资运输成本与时间,且部分山区运输通道有限,大型设备运输困难。

面对这种种困难,中国的建设者们不断研究,加强保障和沟通,系统性采取多项措施。地理条件差,就组织专家团队,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多次优化路线与桥隧设计方案。

比如采用螺旋展线解决山区高差问题,减少桥梁与隧道长度。成立标准研究小组,深入研究欧洲标准与中国标准差异,编制标准对比手册,将欧洲标准转化为可操作的施工指南。与欧洲监理公司建立定期沟通机制,提前了解验收要求与标准,邀请其参与施工过程技术研讨,确保施工符合要求。

文化差异大,那就增进了解:组织文化培训,让中方员工了解当地文化、宗教习俗。尊重当地员工宗教信仰,同时向当地员工介绍中国文化,增进相互理解。制定当地劳工培训计划,分层次、分阶段培训,提高技能水平。建立劳资纠纷调解机制,设立专门协调人员,及时解决问题。

物流不通畅,那就建立物资供应战略联盟,与国内外供应商合作,确保物资稳定供应。在当地建设加工厂,生产部分急需物资,减少进口依赖。采用多式联运提高运输效率。在山区建设临时便道与转运站,解决大型设备运输难题。

就这样坚持着“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精神,两条中标路段在阿尔及利亚的土地上蜿蜒前行。日本在东段的进展却极为不顺,与中方的态度与实力截然不同,同样面对恶劣的建设条件和多变的外部环境,日本施工团队在距离收尾最后的84公里处,因为建设难度大,难以克服,建设成本过高,难以维持而宣告放弃。

日本团队撤走容易,可这几十米的烂尾工程却成了阿尔及利亚政府的烫手山芋。出于无奈,也出于信任,最后才不得不出面恳请中方建设团队接手。

这段一千多公里的高速路,就在这样艰苦卓绝的条件下,在中国建设者们6年的不懈奋斗下,最终提前验收完工,向阿尔及利亚和全世界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意志和实力。

这条路被阿尔及利亚总统激动的称为“中国为阿尔及利亚铺就的通往繁荣之路。”

参考文献:

行走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见证中阿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丰硕成果——环球网

大国外交丨这条高速路为何成为中阿、中非共建“一带一路”的佳话?——专访中国驻阿尔及利亚大使李健——央广网

中企参建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全线通车,中方:成为中阿、中非共建“一带一路”的佳话——中国青年报

0 阅读:3
珺瑶婉史

珺瑶婉史

周俊豪说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