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闯粉圈的《种地吧》,该如何维持受众忠诚度?

南典外 2024-08-04 13:22:51
走口碑路线的慢综《种地吧》,最近因惹怒粉丝,在一片骂声中迎来流量高光时刻,粉丝们甚至为其“掉粉量”申请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粉丝以爱为名的战斗热情在偶像类节目或许很常见,慢综艺也能掀起如此大规模的腥风血雨却是首次。本以为这场舆论风暴会随着“禾伙人”们情绪消散而销声匿迹,但本届奥运会冠军黄玉婷取关“种地吧”官号再次登上热搜,显然,“种地吧”的负面舆情还没有被画上休止符。

当这档慢综艺选择用“养成系”的模式呈现嘉宾成长群像时,或许就该意识到,节目主打的受众正是有着超强流量价值的粉丝群体。粉丝经济固然让这档节目在慢综艺式微的市场环境下起死回生,却也让其无可避免地陷入被流量裹挟的尴尬境地。

当然,苦果亦是果。对于生存维艰的慢综艺来说,与其体面扑街,不如勇闯粉圈。《种地吧》在治愈系慢综里嫁接“养成系”的混搭思路,不失为一种积极尝试,就像《灿烂的花园》尝试将治愈系慢综和演技类节目混搭一样,多元素创意融合,或许才是慢综艺未来的发展趋势。

“禾伙人”是节目受众,更是嘉宾团粉

《种地吧》第一季开播时寂寂无名,第二季不仅兼具热度和社会美誉度,节目常驻嘉宾“十个勤天”也圈粉无数,堪称慢综艺里的黑马选手。在第二季节目收官之际,节目组公开招募新人加入第三季拍摄,至此引发节目观众大规模抵制。

这场舆论风暴的起始,是以“禾伙人”自居的节目核心受众,担心节目组招募新人之后,“十个勤天”面临替换风险。导演首次发文回应,细数了首季节目筹备时的艰难,感谢了资方和平台,并表达对“粉丝们手撕节目组”的不满。

导演的回应彻底激怒了被视为对立面的“粉丝们”,在浩浩荡荡的集体取关官方账号行动下,“种地吧”快速掉粉百万。此后,“十个勤天”成员发文回应,导演公开致歉,但这些举动没能成功安抚群情激奋的“禾伙人”。

“禾伙人”们战斗力爆棚地开始“扒黑”和“举报”,挖出“十个勤天”注册公司背后的大股东是导演和副导演,举报节目组在海外将节目和选秀挂钩并以“种地101”为噱头宣传……

慢综艺以治愈画风取胜,走口碑路线是常态,上一档在社交平台掀起如此大舆论风暴的还是“中餐厅3”,再往前回溯,大概是“花少2”。和这两档以嘉宾之间矛盾冲突为话题点的节目不同,“种地吧”的话题是受众和节目组之间围绕第三季节目固定嘉宾变更问题的“对垒”。

对于“十个勤天”的粉丝来说,《种地吧》不仅是出道舞台,也是最能展现嘉宾们个性魅力的内容载体。有的粉丝理性指出,当下作为艺人的“十个勤天”,如果脱离了“土地”,在娱乐圈并没有太多辨识度和竞争力,所以她们希望“十个勤天”能在这个平台持续深耕。

但对于节目方来说,对这一IP的长线投入绝不仅仅是为了“捧红”一个团体,成为一档团综,而是为了打造一个能持续创造价值的平台。流水的嘉宾,铁打的平台,如果运营得当,将有更多“十个勤天”被成功打造,所以在第三季筹备时,节目组才会在电影学院招募新人加入。

对节目受众忠诚度的错误估判,是导演在首次回应时将过激的粉丝归为对立面的原因,从导演此前在采访中的发言能看出,节目组以为《种地吧》能出圈是因为其立足于展示“土地的力量”而带来的正能量。但显然,节目最吸引观众的是“十个勤天”在务农中展现的朴实性格魅力和团队协作时的团魂。

尽管这场危机公关的源头是节目方错判了观众属性,但这并不意味着节目组会因为粉丝们声势浩大而妥协,因为《种地吧》引发的舆论风波,看似是粉丝的情绪宣泄,其实双方拉锯的核心争议正是源于节目的养成系模式,以及随之而来的造星功能。

当节目选择走“养成系”路线时,就注定了会和粉丝“相爱相杀”。作为首档将“养成系”嫁接进慢综的节目,《种地吧》的困境不是如何处理和粉丝的关系,而是在即将开始的新一季节目里调整内容重心,提升受众对节目内容本身的忠诚度,摆脱对嘉宾的依赖。

慢综艺转型迫在眉睫,如何摆脱“嘉宾依赖”成创新难点

作为一档以纪录片形式聚焦年轻人务农的慢综艺,从内容重心来看,节目是走治愈画风的陪伴式慢综艺。但从嘉宾构成来看,节目试图用“101养成系”模式圈粉的意图也很明显。经历了前两季赔钱赚吆喝的长线培育,这档IP需要展现其值得被长期开发的商业价值。

从节目模式和社会效应来说,《种地吧》对慢综艺形式的探索无疑是值得肯定的,在第二季节目里,节目组和多个地方助农项目合作,创造了积极的社会价值。所以对于节目来说除了直观的节目热度和造星能力,节目的社会价值不仅值得探究,甚至可能成为后续多季开发时需要重点考量的问题。

随着《向往的生活》告别市场,国内主流市场对慢综艺的开发已经不再抱持热情,这样的大环境也倒逼主创们“另辟蹊径”。纵观国内的综艺市场,慢综艺分为两大类型:一是借助明星的个人魅力,打造“熟人局”慢综,比如以张颂文生活状态为核心看点的《灿烂的花园》;二是营造特定的情景,观察艺人们反应的节目,比如《花少》系列、《中餐厅》系列等。

对于“熟人局”慢综来说,嘉宾才是节目的主要看点。自从《狂飙》爆红后,张颂文在生活中的状态就引发大众好奇,这也是《灿烂的花园》能在综艺市场疲软的当下以原创节目出现的前提。但《灿烂的花园》很难复制,因为像张颂文一样有高国民度、生活样态很丰富、社交圈层涵盖素人和艺人的明星并不多见。

而《花少》和《中餐厅》同样对嘉宾高度依赖,多季开发下,这两档节目每换一批嘉宾,节目热度也截然不同。如何在规定情境下观察艺人反应的同时,又能摆脱节目对嘉宾的依赖?《五十公里桃花坞》做出了有效尝试。在几季的开发中,节目每一季都会加入新人,并挖掘出他们在桃花坞的新鲜侧面,以保持节目的鲜活。

《五十公里桃花坞》的成功打造,也为综艺市场开发慢综艺带来灵感,于是《种地吧》应运而生。同样是营造极致的规定情境,《种地吧》从《五十公里桃花坞》在嘉宾构成上的明星思维转变为“素人养成系”思维。

而《种地吧》的出圈,又为后续慢综艺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所以《岛屿少年》《田间的少年》《令人向往的种豆》等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助农”的大趋势,这些节目的积极立意也能满足平台的正能量需求。

如今,《种地吧》被粉丝手撕的舆论危机,也为其他慢综艺敲响警钟:不管是“养成系”慢综,还是“熟人局”慢综,想要长线培育IP,从内容上摆脱对嘉宾的深度依赖势在必行。
0 阅读:0

南典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