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职场,学会善言善行

张横聊情感 2024-02-20 07:40:45

人们常说,职场如战场,如何在职场博弈中,让自己稳稳立足,是一种修行。

越是年纪增大,越是明白,在职场中,学会善言善行,是必备的一项技能。

01

人在职场,不可以言语树敌。

《道德经》中有言:“善行,无辙迹;善言,无暇谪。”意思就是说,善于行走的人,不会留下车辙痕迹,善于讲话的人,不会出现语言瑕疵。

职场上,善于说话的人,往往比善于干活的人更能早日出人头地,即便业务能力处处不如他人,但也会因为说话恰到好处,而能跟所有人打成一片,给人留下“人缘好”的印象。

然而,有的人,哪怕工作了几十年,依旧“嘴拙”,一开口就得罪人,究其根源,是阅历不足,是对人性的复杂性缺乏深刻的认识,为人处世还没有抛开“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

同事小芳曾经有十年的教师工作经验,转入行政单位之后,在与领导同事相处的过程中,也习惯于“老师教导学生”的方式交流,主打一个“凡事听我的”。每当意见与领导或同事相左时,她习惯性地坚持自己的观点,将很多他人不愿意挑明的真相“一语道破”,打破了所有人的心照不宣。

久而久之,只要她一出现,不管是开会,还是闲聊,必定会冷场。

小芳也因此落下了“难以相处”的标签,无形中得罪了很多人。

言语对于他人产生的正负作用,《荀子 荣辱》中有一段话讲得极好:“故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战国时期,孟尝君名扬天下。一次,他途经赵国,找人都想一睹他的风采,可结果却大失所望,大家议论说“原以为孟尝君是一位身材魁梧的大丈夫,没有想到却是一个又矮又瘦的小男人”。对于这些“有口无心”的评价,孟尝君勃然大怒,下令杀死了数百人。

可见,职场中,如果自己很“不善言”,不如“三缄其口”吧。因为言语不当而树敌,着实太不划算了。

02

人在职场,学会巧借“圣贤言语”进行批评或反批评。

职场上,存在这样一种怪相:同样一句话,有的人可以肆无忌惮随意说,有的人,一旦开口,就会给自己招惹麻烦。

就如同,当下最流行的发型,没有绝对实力的人,千万不要赶潮流,怎么看怎么觉得别扭。

所以,职场中,面对种种“看不惯”的现象,就不要逞一时口舌之快,口不择言地怼回去了。不如学会巧姐“圣贤言语”予以回击。

比如,部门“一把手”的主张和做法挂在嘴边,可以堵住那些“想挑事”的人的嘴。

比如,在面对同事不友好、不配合,而自己又不得不发表看法时,不妨避免“针尖对麦芒”,借用此中情景下,此前已有的“经典话语”去回击。

《庄子人间世》中说到:“成而上比者,与古为徒。其虽言教谪之实也,古之有也,非吾有也。若然者,虽直而不病,是之谓与古为徒。”

意思就是说:在批评别人时,不要直接用自己的话去讲,而是针对对方的错误,引用古代圣贤的话去批评,这样,就既达到了批评的目的,又使被批评的人相对容易接受一些,因为那是古代圣贤讲的,而不是自己 讲的。

所谓明哲保身,这也是一种方法。

03

人在职场,“善言语”要学会因人而异。

职场中,总是鱼龙混杂,不同的人,素质不同,眼界格局不同,因此在交流时要学会不用不同的言语。

正如庄子所说的那样:“井蛙不可以语于大海,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也,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淮南子人间驯》中记载了孔子的一个故事:孔子的马跑了,吃了农夫的庄稼,农夫就把马扣押了。孔子就派最善于外交的弟子子贡去讨要。但无论自贡如何讲大道理,如何恳求,那位农夫就是不肯把马交还。

原因,就是子贡与农夫不是同一层次的人,自然话不投机。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孔子就派为自己养马的人去了。

养马人一见农夫,就盛赞对方的富有,他说:“您太富有了,您的土地东边到了东海,西边到了西海,我们的马跑了,不吃您的庄稼还会去吃谁的呢?”那农夫一听,心花怒放,当即就把马还给了他。

所以说,职场上,“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并不贬义词,而是磨合、调整、修复与他人关系的必备技能。

04

结束语:

一旦步入职场,就意味着,要努力去适应职场的种种规则,也许一开始是各种不适应,也会因此而摔跤很多次。但正是这些挫折和曲折,引导着自己成为更优秀的那个人。

作者:如风轻似云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图片源自网络。

0 阅读:3

张横聊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