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起义推翻秦朝,自立为西楚霸王,没有称帝的原因竟然很复杂
大家知道的项羽,是推翻秦朝的一个起义领袖。有四个原因没有称帝,他竟然以西楚霸王的名义对天下各个诸侯进行封赏。
历史上项羽依靠强大兵力,引兵进入咸阳。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然后自立为“西楚霸王”。
他夺取梁、楚九郡(占有今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部分地区),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
在巨鹿之战和鸿门宴之后,开始自立为西楚霸王的项羽,为了独霸天下,确立自己的霸主地位,当时他确实封了许多人的王。
如汉王刘邦,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西魏王等十八个诸侯王。
这也太厉害了。这么多诸侯王都是出自项羽的分封。
那么就有人问,项羽是推翻秦朝的一个起义领袖。他“天生神力”,后来更是在灭秦之后,分封并自立为西楚霸王,当时的名气相当的高。
项羽有这么大的能力分封诸王,为什么不能趁机称帝呢,其实这也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第一个原因呀,就是项羽过度刚愎自用、个人主义
就是这个项羽,打起仗来,力大无比、勇猛无畏,但是,他在战略上往往刚强自用,缺乏打天下、当皇帝的大谋略。他在战术上通常借助横冲直撞来征服敌人,别无他策。
他十分固执,听不进去不同意见。当有谋士向项羽进谏,分析形势,真心提出更为有效、安全的谋略时,别人劝他听一听,但他立即驱逐对方,顽固地坚守自己的偏见。
这样一来,项羽帐下的谋士、武将慢慢地产生憎恨,因此,他们在刘邦的感化下陆续反戈,成为对手。
第二个原因,项羽实力不够,直接指挥军队较少
项羽那个时候最后的职务是诸侯上将军,他带领军队救赵时候的大概有五万人,这其中还包括英布他们几个人的军队,那些人并不是项羽本人直接领导的。
灭秦起义时,项羽只有从江东带来的八千子弟兵,即使他直接控制的军队也不足五万,这些人才是他最核心的力量。
在巨鹿之战中项羽一马当先,消耗的当然是他自己的军力较多了。
知名的鸿门宴的时候项羽带领的四十万人,明显的军事实力对比,让刘邦处于下风。
但是,这里有诸侯联军三十多万,其中还有一些依附于项羽的人,对于当时的军队人数,少说也有几万人。
这些人都是独立的,军队也是自己的,跟着项羽是为了取得最大的利益而已,项羽的人马只有区区数万而已。
如果你要是当皇帝,那不是秦始皇吗,诸侯们能愿意吗,人家秦始皇统一六国,凭借的是政治经济军事实力,这都是多少地代人的积累,项羽这些方面不足呀。
第三个原因,巨鹿之战前项羽的职务较低,难以服众
直接管辖的地盘小巨鹿之战之前,项羽杀宋义,他自称上将军。
从当时的实际来看,这个上将军是诸侯的上将军。在那个时候,为了救赵国,才临时设置了这一将军职务。
过了一段时间,影响趋势的赵国之围战争结束之后,就不存在了。
当时项羽在军事上比较有能力,特别是巨鹿之战让诸侯都仰视。
但是,此时的项羽并没有危及到他们自身的利益,否则他们也敢和项羽对抗。
其他六国贵族通过战争,纷纷抢夺有利地方,各自都有了自己能够直接控制的一块地盘。
而项羽实际上控制的只有一个鲁城,当时,他被封为鲁公。
这块地盘是项羽自己的,也是最忠心于他的。项羽死后,项羽在鲁城的部队还在抵抗,这个就是项羽的根据地,根据地不大你还想怎么强大。
最后的原因,贵族世袭制已经成为了封建社会的一种习惯,必须遵循
历史上从周朝建立以来分封诸侯制度,得到巩固和稳定,延伸到春秋战国形成的七个较大的诸侯国,那时候的诸侯国,他们已经摆脱了原来人的身份。
现在有一个全新的身份那是贵族,贵族也分为先天的和后天的。
先天的就是你的祖上和三皇五帝有关系,那么你就是先天的贵族,当初周武王分封诸侯的时候也分了炎帝和皇帝的后裔。
其实反对秦朝统治的人基本上都是六国贵族,这些人都希望恢复自己原来的统治,巨鹿之战后,六国的贵族基本上恢复了自己的国土。
楚国有楚怀王(义帝),齐国东方的齐有田荣、田横(这个比较出名),三晋大地被赵王歇、魏豹、韩王成等六国世袭贵族重新占据,燕国被韩广占据。
这些地方基本上都是六国的旧贵族占据了,六国的遗民心中还是念着原来的统治者,他们认为他们本来就是齐国人、赵国人等。
此时被这些贵族统治那是天经地义的,就凭借这一点项羽就比不上。
虽然,这个大名鼎鼎的项羽取得巨鹿之战,可是他家世代是楚将,这个身份只是人家楚国的臣子,你作战即使有大功,那也是大王的。
这就是项羽先天的不足,和世袭贵族差了一大截。
所以,项羽不是不想称帝,而是不能,形势不利于他。分封诸侯是为了更好地控制这些诸侯,以后有更深一层的打算。
可是形势的发展不受他的控制了,刘邦崛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