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打造“文润信城”文化主品牌,深化“1+8+X”信城特色文化品牌,充分展示街道社会发展及人民群众精神面貌。2024年以来,滨州市阳信县信城街道创新开展“政府搭台 群众唱戏”百姓村晚文化惠民活动,把舞台搭建在百姓家门口,鼓励群众登舞台、展才艺,让老百姓成为文化的建设者、参与者和享受者,进一步打通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谱写文化惠民新篇章。截至目前,共开展村晚14场,参加演出3000余人,参演节目300余个,惠及辖区群众6.3万人次。
聚焦高位谋划,压实活动组织“责任链”
强化顶层设计。成立以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为双组长的“政府搭台 群众唱戏”百姓村晚工作专班,组织召开专题会议6场,制定《信城街道“政府搭台 群众唱戏”百姓村晚系列活动工作方案》,设立综合组、节目组、会场组、素材组、外宣组5个工作小组,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层层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完善体制机制。坚持“创建为民、全民参与”的工作理念,创建《信城街道“政府搭台 群众唱戏”百姓村晚系列活动工作机制》,将8个社区两两结合形成4个承办单位,轮流开展每月至少一场的百姓村晚系列活动,形成百姓村晚常态化机制,全力打造“政府搭台 群众唱戏”文化惠民品牌。
提供人员保障。成立由文化、宣传、文联、妇联等部门组成的信城街道服务管理领导小组,组织社区成立“政府搭台 群众唱戏”百姓村晚文艺志愿服务队8支,网格设立37名联络员,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街道—社区—网格”三级服务管理队。同时,组织79名年轻干部组成流动志愿服务队,全力做好人员保障。
聚焦服务保障,打好关键环节“组合拳”
“重利用”,打造“多元化”阵地。围绕“1+8+X”信城特色文化品牌,突出主题性、功能性和靶向性,依托翠岛湖公园、梨园广场、幸福广场,打造形成翠岛湖、梨园、幸福三大主题文化舞台,并在各舞台周边设置便民服务点4个,为群众提供水、雨衣、扇子等用品,切实做到服务保障优化升级,让辖区群众有“地”可去,有“才”可展。
“广宣传”,营造“重参与”氛围。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拓宽宣传渠道,线下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持续开展进社区、进网格、进学校、进企业“四进”宣传活动,并充分利用广场、集市、商超等人员密集场所,悬挂横幅60余条,发放宣传单8500余份;线上利用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途径,制作“政府搭台 群众唱戏”百姓村晚邀请函、《报名指南》等信息30余条,并利用阳信融媒、抖音等媒介手段进行全程直播,累计吸引观众30万余人,充分提高了晚会知晓率和群众参与度。
“显温度”,聚焦“全方位”服务。联合公安、消防、医疗等部门,成立应急安保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安全保障应急处置机制,抽调20名特警、10名消防员、10名应急救援队员和5名医生组成联合保障队伍,对重点区域、重点路段、医疗救援等关键环节进行分段编组、专人负责,从严从细做好交通疏导、秩序维护、应急处突、巡逻值守等安保工作,为“村晚”提供全方位护航。
聚焦形式创新,奏响节目质效“最强音”
调动群众参与,挖掘节目资源。落实“居民主体、热在基层、乐在群众”活动主题,通过录制视频及现场演出方式,对群众投稿、节目报名进行选拔,同时与县文旅局、文联、妇联等部门协调联动,定期对展演节目进行实地指导,实现所有节目群众演、群众看,让群众真正成为家门口文化大餐的创作者、参与者和享受者。自活动开展以来,共收到群众投稿2500余份,选拔歌舞、小品、乐器演奏等节目300余个,累计开展指导55次。
结合传统文化,激活节目内涵。做好“村晚+”文章,推进战国古墓、刘德玉英雄事迹等文化元素与村晚节目深度融合,通过实地探访、专家指导等方式,创新培育《梨乡故事》《英雄》《月光下的中国》等特色文化节目40个。同时,在晚会广场周边设置“非遗”展示区,邀请牛骨雕刻、非遗面塑、吉祥步步糕等20余种非遗文化入驻,持续放大“村晚”热效应,真正把传统文化说出去、讲出去、传出去。
丰富活动形式,提升节目效果。结合端午等时间节点,以传统节日寓意为特色,开展专场百姓村晚活动5场。同时,充分利用“村晚”观众多、涉及年龄段广的优势,每届村晚设置2—4个互动环节,融入防溺水、反电诈、安全生产等街道重点工作,通过有奖问答、现场模拟、宣讲路演等方式与群众互动,共开展互动活动30余次,发放奖品300余件。
下一步,信城街道将继续开展“政府搭台 群众唱戏”百姓村晚文化惠民活动,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增加群众间的沟通与交流,为信城街道和谐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