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凶猛治国
网红的粉丝,好多自称根本不读莫言的书。他们诋毁莫言的依据,就是诺贝尔评委会的颁奖词。他们甚至骇人听闻地上纲上线,说莫言因此抹黑祖国、背叛祖国,离奇程度令人震惊。
事实真是如此吗?如何正确看待诺奖颁奖词呢?
“sky刘爱华”写了一篇《诺奖颁奖词让网民们好像喝了迷魂汤,神魂颠倒了》,大家可以百度一下,看一看。他说——
他们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和认识,不是因为他们读了莫言的书,也不是因为他们读懂了莫言的作品,而是看了诺奖委员会主席瓦斯特伯格的颁奖词,就好像喝了迷魂汤,神魂颠倒了,打起了醉拳,因为他们的眼睛已经模糊了,看不清好人、坏人了。声讨和丑化莫言的浪潮,此起彼伏,形成了一种网络运动,他们的“口径”似乎很一致——所谓文学就是歌颂,就是积极的、阳光的、欢乐的;如果离开了这个公式和框架,就是反动的文学,就不是人民的文学。
他的分析还是很有见地的。
下面,我谈谈对颁奖词的看法。
1、颁奖词是西方人写的
诺贝尔评委会由瑞典文学院的专家组成,不受政府指挥,很难说它代表西方。
首先,难理解。他们的话语体系也是西方的,只代表专业性的意见或者说对莫言作品的评价。这种评价尽管很专业,也不是百分之百准确的。读者要准确理解颁奖词说的是什么意思,还是很有难度的。
因为颁奖词是西方人写的,由于文化差异、历史和国情差异等原因,西方人理解中国难,理解莫言的作品更难,一些定义、定性不准确,更凸显了中外文明交流对话的重要性。西方很多是两党制、多党制,就没有我们这种歌颂或者揭露的这种话语体系,作品更多的是讨论人性的复杂性。莫言的作品也具有这种世界性文学的特点,不能简单地用歌颂或者揭露去评价。
其次,不能死抠字眼。这个颁奖词代表了评委会怎么看待莫言的作品。里面的词语,有些熟悉历史的人能理解,但是从英语翻译过来,用词差异大,把审视翻译成揭露,一般人看到贬义词就会跳起来,激发起来民族情绪、民粹主义情绪。
这跟我们很多读者喜欢听顺耳的、赞美型的爽文有关,对西方式评论、用语非常不习惯。
3、要理性看待西方的偏见。莫言的作品,具有多义多解的特点,评委会的意见只是其中的一种解释。即使这个颁奖词存在西方式的偏见,那也要学会理性看待,不能作为诋毁莫言的武器。它不代表莫言的作品就是这样的。就好比别人说你老婆坏话,你要去和这个人理论,而不是回到家里打自己的老婆出气。
二、颁奖词对莫言的作品有误解
开头说莫言是个诗人,其实他是个小说家,主要成就集中在小说,而不是诗歌。
颁奖词称,莫言小说《酒国》里的吃孩子是一种象征,象征着铺张浪费和欲望,讽刺的是人口生育政策。这个可能不对。莫言的小说是多义多解,跟人口政策可能就毫无关系。
将上世纪90年代定义为新资本主义,就很不准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了解。对毛时代的定义都是西方视角,不准确。
三、理解颁奖词有难度
颁奖词时空错乱,并没有说清楚这个评价对应什么作品,对应什么时间,而莫言的作品涵盖从清末一直到现在,历史阶段都不一样,时间跨度很大。颁奖词说到一段评价时,没有提是指具体哪部作品,说得很笼统,读者就误以为是指所有的作品、所有的时间段。
比如颁奖词说:“中国二十世纪的疾苦从来没有如此直白的描写:英雄、情侣、虐待者、匪徒——特别是坚强、不屈不挠的母亲们。他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没有真理、常识或者同情的世界,这个世界中的人鲁莽、无助且可笑。”
虽然说了中国二十世纪,但是没看过作品的人就一头雾水,以为中国二十世纪都这样。然而,1949年以前和1949年以后时代截然不同。其实,这个说的是《丰乳肥臀》,这样的评价放在1949年以前旧中国的历史背景下就没有问题,并不能指新中国。
有些人说,这部小说是侮辱女性、丑化母亲。这就是基本常识欠缺,不理解小说和现实、历史的关系。汪曾祺评价说:“这是一部严肃的、诚挚的、具有象征意义的作品,对中国的百年历史具有很大的概括性。这是莫言小说的突破,也是对中国当代文学的一次突破。书名不等于作品,但是书名也无伤‘大雅’。‘丰乳’、‘肥臀’,不应该引起惊愕。”
读者准确理解颁奖词说的是什么意思,还是很有难度的。
颁奖词一开始就说,莫言扯下程式化的宣传画,让个人从无名人海中突出。莫言用荒诞和讽刺的笔触审视历史、谬误、贫乏和虚伪,他有技巧地审视人类最阴暗的一面,在不经意间给象征赋予了形象。
这就揭示了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具有独特个性,不同于一般的公式化、模式化写作,敢审视人类的谬误、人性的阴暗面,特别是关于人性是非善恶的分析。
颁奖词说,高密东北乡体现了中国的民间故事和历史,却又超越这些故事和历史,进入一个这样的国度,驴子和猪的叫声淹没了人的声音,爱与邪恶呈现了超乎自然的比例。
这个就是说,莫言以老家创建了自己的文学领地“高密东北乡”。爱与邪恶杂糅的说法,与莫言在《红高粱》里的说法是一致的——
高密东北乡无疑是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
颁奖词分析了莫言作品的特点,是一种赞扬的语气。
“莫言有无与伦比的想象力。他很好地描绘了自然。他基本知晓所有与饥饿有关的事情。”
“莫言的故事都伪装成神话和寓言,将所有的价值观置于故事的主题中。在莫言笔下的中国,我们从来没有遇见过一个理想具有合乎标准特征的公民。莫言描写的人物充满了活力,不惜用非常规的手段来实现他们的人生目标,打破命运和政治所规划的牢笼。莫言所描述的过去,不是宣传画中的快乐历史,而是他用夸张、模仿以及神话和民间故事的变体重现。”“在莫言的小说里,品德和残酷现实交战。这是一种文学探险。”“莫言的作品展现了人类的自私和贪婪。”
这些评价,总结了莫言的作品善于构建各种矛盾,符合莫言作品是非善恶的标准很模糊的特点——
在善与恶之间,美与丑之间,爱与恨之间,应该有一个模糊地带,而这里也许正是小说家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莫言《捍卫长篇小说的尊严》)
只有羊羔和小鸟的世界不成世界;只有好人的小说不是小说。即便是羊羔,也要吃青草;即便是小鸟,也要吃昆虫;即便是好人,也有恶念头。站在高一点的角度往下看,好人和坏人,都是可怜的人。小悲悯只同情好人,大悲悯不但同情好人,而且也同情恶人。 (莫言《捍卫长篇小说的尊严》)
长篇小说的密度,是指密集的事件,密集的人物,密集的思想。思想之潮汹涌澎湃,裹挟着事件、人物,排山倒海而来,让人目不暇接,不是那种用几句话就能说清的小说。(莫言《捍卫长篇小说的尊严》)
颁奖词分析了《丰乳肥臀》的特点,说它构建了一个农民的世界,无情而又无私,每一个瞬间都很精彩。
颁奖词指出,莫言手法辛辣,语言幽默,比拉伯雷(法国,《巨人传》)、斯威夫特(英国,《格列佛游记》)、马尔克斯(哥伦比亚,《百年孤独》)都要犀利和滑稽。
颁奖词指出,莫言作品的文学力度超过了当代大多数作品。
颁奖词称,莫言为所有的小人物打抱不平。
整个看,颁奖词对莫言的评价非常高。
莫言写的小说基本是基层人物,特别是农民,这与中国要以人民为创作中心的文艺方针不谋而合。
我们在做判断时要有历史观,要考虑作品的历史背景,要承认那些历史。我们只有面对真实的历史,我们才会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也能体会到党的伟大。
恶意解读不可取
综上所述,拿颁奖词来诋毁莫言,显然是行不通的。
用户13xxx82
文学家难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