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万师访万家”,老师无奈,家长闹心!这不是瞎折腾吗?

头条小嘉 2024-07-16 00:24:53

本该是师生共享悠闲假期的夏天,一场名为“万师访万家”的家访运动却如火如荼地上演着,给炎炎夏日添上了一抹“独特”的焦灼。教育部门的一纸令下,让老师们不得不放下手中的冰镇西瓜,穿上闷热的鞋子,踏上了一条既无奈又荒诞的家访之旅。

“哎,老张,听说了吗?今年暑假咱们得跑遍所有学生家,说是家访新风尚!”办公室里,李老师一边整理着即将过期的防溺水宣传单,一边苦笑着对同事说。

“是啊,李姐,这大热天的,咱们这是去家访还是去晒日光浴啊?家长不嫌烦,我都嫌自己啰嗦了。”张老师无奈地摇摇头,手中的笔在家访计划表上无力地划拉着。

家访第一天,王老师满怀热情地驱车前往学生小明家。按照事先电话确认的地址,王老师却发现小明家大门紧闭,只有看门的大爷在树荫下乘凉。“大爷,小明家没人吗?”王老师问道。

“哦,小明的爸妈都出去打工了,孩子跟爷爷住,不过他爷爷今天一早也出门了。”大爷的回答让王老师瞬间傻眼。

无奈之下,王老师只好拨通了小明妈妈的电话,请求她委托邻居代为接受家访。电话那头,小明妈妈的声音满是疑惑:“老师,这…这有必要吗?我们平时在群里不是经常沟通吗?”

王老师只能尴尬地解释:“这是上面的任务,我们也没办法啊。”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为了应对这种不切实际的家访要求,有的学校竟然想出了“公园集合”的妙招。家长们接到通知,一脸茫然地聚集在公园,老师们则忙着拍照、签字,仿佛在进行一场盛大的“行为艺术”。

“这哪是家访啊,简直就是家长和老师的大型团建活动!”家长张女士在群里吐槽道。

“是啊,我家孩子天天在家,老师不来,非要我们跑这么远来签个字,真是哭笑不得。”另一位家长附和道。

家访,这一曾经温暖人心的教育传统,如今却沦为了形式主义的牺牲品。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真的还需要用如此笨拙的方式去沟通吗?微信群、QQ群、视频会议……这些便捷的工具为何不能成为家访的新载体?

更令人痛心的是,这种形式主义的家访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教育资源,更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家校之间的信任与理解。老师们被迫完成无意义的任务,家长们则感到被打扰和不被尊重,而学生呢?他们在这场荒诞的闹剧中又扮演了什么角色?

发布这些政策的教育局领导们,他们是否真的了解一线教师的苦衷?他们是否真正关心过家访的实际效果?还是说,他们只是为了在自己的政绩单上添上一笔亮丽的“家访成果”?

更有甚者,一些学校为了应对检查,不惜编造虚假家访记录,伪造照片和签字。这种行为不仅是对教育事业的亵渎,更是对学生和家长的极大不尊重。

家访不应该是任务式的走过场,而应该是心与心的交流与碰撞。它应该基于教育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

0 阅读:1

头条小嘉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