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心设定研学旅行教学目标
在开展研学旅行实践教学时,教师应精心设定研学旅行教学目标。
(1)制订知识目标。
在研学旅行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应预设知识目标,包括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可能接触到的多个学科的知识目标。
如历史知识目标、地理知识目标、生物知识目标等,促使学生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知识素养。
(2)制订能力目标。
教师应围绕学生研学过程中关键能力的培养目标,精心设计研学旅行的能力目标。
在开展研学旅行活动之前,教师应指导学生自主收集、整理和处理相关的信息,并构建自身的知识网络体系。
在研学旅行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点、疑问,并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交流中,使学生在交流牛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在研学旅行活动的后期,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研学旅行结果进行汇总,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
(3)制订情感目标。
情感目标是研学旅行的核心目标之一,旨在促进学生在参与研学旅行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满足感和义务感,最终促使学生的情感获得发展 。
(二)确定研学旅行的内容
精心确定研学旅行的内容,是开展研学旅行的基础和关键,直接决定了这一活动开展的效果。
因此,学校应从两个方面确定研学旅行的内容。
▪一方面,学校应结合《意见》中的相关规定,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立足学校的办学思路、办学理念等,逐渐形成校本课程。
这就要求学校在设计研学旅行内容时,应严格根据地方特色、季节变化、研学旅行资源开发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关的旅行研学课程内容。
▪另一方面,在确定研学旅行内容时,学校还必须设计多元化的跨学科内容,使学生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获得多个学科的知识,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游览泰山的研学旅行中,学校应将自然科学、地理、历史、语文和数学学科的知识融合到一起。
使学生在泰山研学旅行中,通过对植物和地形地貌的观察,了解泰山的地理环境;
还可以引领学生在泰山研学旅行中,了解泰山相关的历史知识以及相关的诗词歌赋等,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丰富研学旅行主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研学旅行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学校在开展研学旅行时,应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素养等。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丰富的研学旅行主题,促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中国科技馆的研学旅行中,学生在使用先进科学仪器的过程中,不仅体验到探究科学奥秘、体验科学乐趣的目的,还感知到中国科技的进步,并树立为科技发展贡献自己力量的宏伟目标。
再如,在北京研学之旅中,学生到北京天安门观看升国旗,在聆听国歌、观看国旗缓缓升起的过程中,激发了民族自豪感、责任感,并暗自下决心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外,学校还可以将相关的地理知识、历史知识融入研学旅行中,促使学生在具体的研学旅行中,提升综合素养。
(四)做好安全保障,防患于未然
研学旅行与学校教育最为显著的区别就是教育的空间出现了是显著的变化。
因此,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融入社会、大自然中。
而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学习场所从课堂逐渐转变为校外集体,学生的管理难度、安全风险逐渐增加。
因此,在加强研学旅行教学时,学校应全面做好安全保障工作,切实做好安全工作的预案,防患于未然。
具体而言,学校在开展研学旅行时,应选择具有资质的、社会信任度较高的旅行社作为合作单位;
在活动开展之前,还必须举行相关的安全大会,对参与本次研学旅行活动的师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安全技能等;
且必须指导学生提前购买安全保险,不断提升抗风险能力。
(五)建立研学旅行的课程评价体系
在研学旅行活动中,评价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研学旅行开展的效果。
同时,研学旅行评价还是一项持续性工作,贯穿在整个研学旅行活动的过程中。
因此,教师应充分结合《意见》中的相关规定,在制订研学旅行课程计划的同时,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评价体系。
这就要求教师在完善评价体系时,立足学生在研学旅行活动中的任务完成情况、团队合作情况,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同时,教师还应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在肯定学生努力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
综上所述,研学旅行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途径。
在中小学教育中,学校应积极开展研学旅行这项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和自然中。
深化学生所学的诸多学科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最终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实现全面发展。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