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名字号
苏登科
北宋大文学家苏轼,除了“名”之外,还有着众多的“字”和“号”。
苏轼、苏辙兄弟二人的“名”,都与“车”有关。苏洵在《名二子说》一文中对苏轼、苏辙兄弟取名缘由有交代。苏洵给苏轼取名“轼”,是担心他“不外饰”,而锋芒毕露,招致杀身之祸。给苏辙取名“辙”是希望他平安免祸。
苏轼的“字”和“号”,大概有二十二个之多。
子瞻,苏轼常用的字。见《宋史·苏轼传》。
子平,见文与可诗:“子平谓我所同嗜,万里书之特相寄。”诗题下注云:“子平即子瞻也。”
和仲,见苏辙《跋怀素自叙帖》:“余兄和仲。”苏洵有三子,长子苏景先早卒。见欧阳修《苏洵墓志铭》。苏轼排行第二,故字和仲。
东坡居士,后人惯称苏东坡,是苏轼雅号中叫得最响亮的一个,仅次于父亲给他取的名字“苏轼”。然而,这个雅号却浓缩了苏轼凄风苦雨又悠然闲适的一段岁月。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被贬到黄州,东坡是当时黄州东门外远处一块山间坡地,原归营兵屯垦,弃置日久成了瓦砾遍地的荒场。苏轼就向官府申请了五十亩荒地,带领全家耕种。苏轼管这块地叫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狂副使,苏轼在黄州自号。有词云:“更问樽前狂副使。”
老农夫,苏轼在黄州自号。有词云:“看取雪堂坡下老农夫。”
苏子,见苏轼《前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秃鬓翁,见黄山谷诗:“翰林若要真学士,唤取儋州秃鬓翁。”
苏二,见黄山谷诗:“题诗未有惊人处,会唤诗仙苏二来。”
髯苏,见陈允端题《东坡游赤壁图》诗。
髯仙,为后世诗人所尊称。
坡仙,为后世诗人所尊称。
坡公,为后世诗人所尊称。
谪仙,为后世诗人所尊称。
大苏,为后世诗人所尊称。
长公,为后世诗人所尊称。
长帽翁,为后世诗人所尊称。
戒和尚,苏轼曾以此自称。见《冷斋夜话》。
西湖长,南宋文学家杨万里出使广东,游惠州丰湖,曾赋诗一首,后四句:“三处西湖一色秋,钱塘汝颍及罗浮。东坡原是西湖长,不到罗浮那得休。”
铁冠道人,这是个鲜为人知的号。见南宋洪迈《夷坚志》丙志卷十三的记载:“绍圣初,(郑介夫)再谪英。时坡公眨惠州,始与相遇,一见如故交。政和戊戌,介夫在福清,梦客至,自通铁冠道士,遗诗一章,视之,乃坡公也。坡在海上尝自称铁冠道人,时下世十七年矣。”苏轼一生尊道学道,对道家鼻祖庄子十分推崇,《庄子》博大精深的哲理也深深地影响了苏轼的人生观。
老泉山人,见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十的记载:“苏子瞻谪黄州,号东坡居士,东坡其所居地也。晚又号老泉山人,以眉山先茔有老翁泉,故云。”又,苏轼撰写的《蓬莱阁记所见》:“登州蓬莱阁上,望海如镜面,与天相际。忽有如黑豆数点者,郡人云:'海舶至矣’,不一炊久,已至阁下。”文末在“元丰八年晦日 眉山苏轼书”之下钦印“东坡居士 老泉山人”。见附图。
文忠,是南宋孝宗皇帝赐予苏轼的最高谥号,肯定了苏轼一生的成就,并赞其“成一代之文章,必能立天下之大节。”见《宋史·苏轼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