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曾孙亦或是皇曾孙女,大明皇帝、皇太后有几人见过第四代子孙?

丫丫姐 2025-04-24 15:47:56

在之前的讨论中,我提到过明朝皇孙的总数,共八十六位。那么,皇曾孙的数量?遗憾的是,只有一人。

如果把时间跨度拉得更长,把皇帝的曾孙女也计算在内,究竟有多少人?另外,明朝的皇帝、皇后、皇太后以及太皇太后中,又有多少人能够亲眼见到自己的第四代后人?这个话题我们今天就深入探讨一下。

【第一位:太祖朱元璋】

说到明朝,朱元璋绝对是个关键人物。他在位期间,从1368年到1398年,整整统治了31年,活到了71岁。在他活着的时候,已经有了51个皇孙,但遗憾的是,他只见到了一个皇曾孙出生。无论是在军事、政治上,还是在家族繁衍上,朱元璋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朱文奎,出生于1396年10月30日,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曾孙,父亲是皇太孙朱允炆,母亲是马氏。他的生日正好是农历十月的最后一天,这一天传统上被称为“晦日”,也叫“送穷日”,在民间被认为是不太吉利的日子。

甲寅年,皇太孙朱允炆的长子文奎出生。朱元璋得知后表示:“十月是一年的最后一个月,孩子又在月末出生。”因此下令宫廷内部不必举行庆祝活动。—《明太祖实录卷二百四十七》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对朱允炆主持编撰的《明太祖实录》进行了两次修订,大幅删除了涉及朱标和朱允炆的记载,并加入了许多个人观点。考虑到朱元璋一向认为子孙众多是福气,我们很难相信他会对曾孙的出生感到不满。

朱元璋去世后,朱允炆继位,并于1399年2月册封朱文奎为太子。到了1402年6月13日,朱棣率领的叛军攻入南京,朱允炆在奉天殿自尽,朱文奎则在战乱中失踪。后来,南明弘光帝朱由崧登基后,追谥朱文奎为“和简”。

允熥被追封为吴王,允熞恢复鲁王称号,允熙追授徐王,建庶人文圭则追封为润王。这四位王爵均被追加谥号,分别为哀、悼、愍、怀。同时,惠宗皇太子也被追谥为和简。这些追封与谥号的诏令在行在(皇帝临时驻地)公示,并传至行朝,要求天下臣民共同遵守。—《思文大纪·卷六》

【第二位:成祖朱棣】

朱棣是明太祖的第四个儿子,最初被封为燕王。1402年7月,他在自己的封地北平发动叛乱,打着“奉天靖难”的旗号。朱允炆去世后,朱棣成功夺取皇位,随即宣布当年为洪武三十五年,并将次年定为永乐元年,也就是1403年。

1424年,朱棣去世,时年六十五岁。他在位二十三年,最初庙号为太宗,后来改为成祖。成祖有二十三个孙子,其中嫡长孙朱瞻基在他去世时已经二十六岁,但朱瞻基那时还没有儿子。

根据《圹志》的记载,顺德长公主出生于1420年11月27日,是明成祖朱棣的皇太孙朱瞻基的第一个女儿,她的母亲是朱瞻基的正妃胡氏。

朱棣去世后,其子朱高炽登基,成为明仁宗。朱瞻基作为朱高炽的长子,从皇太孙晋升为皇太子。洪熙元年(1425年),仁宗去世,朱瞻基即位,史称明宣宗。与此同时,宣宗的生母胡氏被正式册封为皇后。

但在1428年,宣德皇帝做出重要决定,册封自己的长子朱祁镇为储君。同时,他废掉了胡氏的皇后之位,改立朱祁镇的生母孙贵妃为新皇后。七年后,也就是1435年,宣德皇帝去世,朱祁镇顺利登基,成为明朝的英宗皇帝。

1437年7月,明英宗正式册封其姐姐为顺德长公主,并安排她与府军前卫千户石林的儿子石璟成婚。

1443年1月17日,顺德长公主逝世,年仅24岁。36年后,即1479年10月3日,她的丈夫石璟也离开了人世,享年61岁。

公主生性纯良,品行端庄,本应长寿安康,家族兴旺,享受尊荣富贵,然而却过早离世,这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吗?—《顺德长公主圹志》

胡氏还有一个女儿叫永清公主,可惜早早就去世了。孙贵妃也生了个女儿,名叫常德公主,她是1424年出生的。不过,关于她是在朱棣去世前还是去世后出生的,现在也没法确定。

【第三位:孝肃皇后周氏】

周氏在宣德九年(1434年)被选入皇宫,开始侍奉当时的皇太子朱祁镇。后来,朱祁镇登基成为英宗,周氏在正统十一年(1446年)生下了长女重庆公主,紧接着在正统十二年(1447年)又生下了长子朱见深。到了天顺元年(1457年),她被册封为贵妃。

英宗去世后,太子朱见深登基,成为明宪宗,并将他的母亲周氏尊为皇太后。到了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宪宗也去世了,太子朱祐樘继位,成为明孝宗,他尊祖母周氏为“圣慈仁寿太皇太后”。

1504年3月1日,周太皇太后去世,终年75岁。她最初被追封为"孝肃贞顺康懿光烈辅天成圣太皇太后"。到了嘉靖皇帝在位时,她的谥号被改为"孝肃贞顺康懿光烈辅天成圣皇后"。

朱厚照,即后来的武宗毅皇帝,出生于1491年9月24日,是明孝宗朱祐樘和张皇后的长子。1492年3月,他被正式立为太子。到了1505年5月,朱厚照继承皇位,开始了他的统治生涯。

在孝宗尚未登基,仅是储君的时候,为了避免他受到宪宗宠妃万氏的伤害,周氏曾亲自将他接到自己的宫殿中抚养。后来武宗出生,周氏对这个曾孙同样关怀备至。在后来为周氏拟定谥号的官方文书中,大臣们特意提到这段往事,写道:“以皇太子的尊贵身份,却甘愿做他的曾祖母。”

1521年3月14日,明朝皇帝朱厚照去世,年仅31岁。他死后被追封为"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宏文思孝毅皇帝",庙号定为"武宗"。这位年轻的帝王在而立之年便结束了其统治生涯,留下了一个颇具争议的帝王形象。他的谥号和庙号概括了其生平功过,体现了当时朝廷对其历史地位的评价。

朱厚炜是明孝宗朱祐樘的第二个儿子,母亲是皇后张氏。他出生于1494年12月5日。不幸的是,仅仅两年后,也就是1496年2月25日,这位年幼的皇子便去世了,当时还不满三岁。死后,他被追封为蔚王,并获得了"悼"这个谥号。这个谥号通常用于英年早逝的皇室成员,反映了朝廷对他的惋惜之情。朱厚炜的早夭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影响了明朝的皇位继承格局。

朱秀荣,作为弘治帝朱祐樘和张皇后的第一个女儿,出生于1497年农历正月十四日。她不幸在1498年九月十六日早逝,年仅两岁。为纪念这位早逝的公主,皇室追封她为太康公主。

太康公主生前才智出众,容貌秀丽,深受皇帝宠爱。她去世时,皇上深感悲痛,为了表达哀思,追封她为太康公主,并在葬礼和后续的纪念活动中,给予了丰厚的待遇和尊荣。—《太康公主圹志》

朱厚爋,弘治十六年(1503年)出生,是荣王朱祐枢的嫡长子。正德十年(1515年)九月,他被册封为荣世子。嘉靖十一年(1532年),朱厚爋去世,年仅三十岁,谥号为怀穆。他的嫡长子朱载墐继承了他的爵位,朱厚爋随后被追封为荣王,谥号为怀。

特别提到这位追封的荣怀王,主要是因为他父亲朱祐枢在正德三年(1508年)才正式前往常德府就藩。也就是说,和那些出生在封地的曾孙不同,周太皇太后肯定亲眼见过朱厚爋。

孝肃皇后周氏在世期间,她的家族迎来了四位曾孙:朱厚烨、朱厚炫、朱厚燆和朱厚燿。这些新成员的出生为家族增添了新的活力,也标志着家族血脉的延续。这四位曾孙的降生,不仅丰富了家族的历史,也为周氏的后代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期待。

朱厚烨是益王朱祐槟的长子,出生于1498年10月11日,也就是弘治十一年。到了1509年,他被封为益世子。在1541年,也就是嘉靖二十年,他继承了益王的封号。朱厚烨在1556年5月22日去世,享年59岁,死后被追谥为庄王。

朱厚炫是益王朱祐槟的第二个儿子,出生于1500年7月30日。他在1513年被封为崇仁王,之后在1557年晋升为益王。朱厚炫于1577年闰8月28日去世,享年78岁,死后被追谥为“恭”。

朱厚燿于1501年出生,是崇王朱祐樒的大儿子。1514年,他继承了崇王的爵位。到了1537年,朱厚燿去世,年仅37岁,被追封为“恭”谥号。

朱厚燆出生于1502年,是衡王朱祐楎的庶长子。1522年,他被封为江华王。到了1530年,晋升为衡世子。1539年,他继承了衡王的爵位。朱厚燆于1572年去世,享年71岁,死后被追谥为“庄”。

常宁公主出生于1501年10月16日,是兴王朱祐杬的第一个女儿。她在1504年4月2日不幸早逝,年仅四岁。到了1525年,嘉靖皇帝追封她为常宁公主,以纪念这位早逝的皇室成员。

善化公主出生于1503年6月28日,是兴王朱祐杬的第二个女儿,属于庶出。她在1512年5月1日去世,当时只有十岁。到了1525年,她被追封为善化公主。

【第四位:孝定皇后李氏】

明武宗去世后,由于没有子嗣,按照遗诏,他的堂弟、兴王朱祐杬的儿子朱厚熜继承了皇位,遵循了“兄终弟及”的原则,成为明朝的世宗皇帝。

李氏在1560年被选入王府,担任裕王朱载坖的侍女。到了1563年,她生下了朱翊钧,这是当时唯一的皇孙。

明世宗去世后,其子朱载坖登上皇位,成为明穆宗。到了隆庆元年(1567年)三月,穆宗封李氏为贵妃,同时册立她的儿子朱翊钧为皇太子。穆宗驾崩后,朱翊钧继位,即明神宗,并尊封生母李氏为“慈圣皇太后”。李太后在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二月初九日去世,终年六十九岁,谥号为“孝定贞纯钦仁端肃弼天祚圣皇后”。

朱由校,即明熹宗,出生于1605年11月14日,是皇太子朱常洛的长子,母亲是东宫才人王氏。他的出生恰逢李太后即将迎来六十大寿,神宗皇帝为了庆祝这一重要时刻,特意为母亲加上了“慈圣宣文明肃贞寿端献恭熹皇太后”的尊号。

作为长子,他已在星辰的光辉中展现了荣耀,而今元孙的诞生又为家族带来了新的希望。燕国的谋划得以延续,预示着周朝国运的长久吉祥。麟趾的祥瑞频频出现,满足了尧帝对子孙昌盛的祝愿。广泛采纳民间的颂歌,以表达对圣德的敬仰。因此,我带领文武百官恭敬地献上宝册,尊封她为:慈圣宣文明肃贞寿端献恭熹皇太后。—《明神宗实录卷四百一十八》

明神宗去世后,太子朱常洛登上皇位,成为明光宗。然而,光宗的统治仅持续了一个月便匆匆结束。随后,朱由校作为皇长子继承了皇位。到了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二十二日,朱由校也离开了人世,年仅二十三岁。他死后被追封为“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庙号定为“熹宗”。

朱由?,生于1606年12月28日,是皇太子朱常洛的第二个儿子,母亲是东宫才人王氏。他在1609年10月28日不幸早逝,年仅四岁。到了1622年,他被追封为简王,并赐予“怀”这一谥号。

朱由楫是明神宗朱常洛的第三个儿子,母亲是东宫选侍王氏。他出生于1609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可惜在1616年就去世了,当时只有八岁。到了1628年,崇祯皇帝追封他为齐王,并赐谥号为“思”。

朱由模出生于1610年10月16日,是明神宗朱常洛的第四个儿子,母亲是东宫选侍李氏。他幼年早逝,在1614年去世时年仅五岁。到了1628年,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帝追封他为怀王,并赐谥号"惠",以表彰其品德。朱由模作为皇室成员,虽然生命短暂,但死后仍获得了追封的殊荣,体现了明朝皇室对宗室成员的重视。

朱由检,出生于1611年12月24日,是明神宗万历皇帝的孙子,皇太子朱常洛的第五个儿子,母亲是东宫淑女刘氏。1622年,他被封为信王。由于明熹宗没有子嗣,朱由检在1627年按照“兄终弟及”的继承规则登基,成为明朝的皇帝。

生死乃自然规律,无人能逃。关键在于继承大统者能担当重任,确保国家与百姓安定。若能顺利完成交接,我亦无遗憾。皇五弟信王自幼聪慧,仁德孝道兼备。依据《祖训》中“兄终弟及”的规定,他将继承皇位,延续大明基业。—《明熹宗实录卷八十七》

1644年3月18日,李自成的起义部队突破了北京城的防线。次日,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检在煤山(现今的景山公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年仅三十四岁。他死后被追封为“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并在庙宇中被尊称为“思宗”。

朱徽娟是明神宗万历三十二年五月九日出生的,她是太子朱常洛和太子妃郭氏的大女儿。可惜的是,她在万历三十八年正月初五就去世了,那时候她才七岁。到了天启二年,她被追封为悼懿公主。

朱徽妍,生于1610年3月17日,是皇太子朱常洛的第六个女儿,母亲是东宫选侍傅氏。1626年,她被封为宁德长公主,随后嫁给了南城兵马指挥司副指挥刘宗正的儿子刘有福。

明朝覆灭后,宁德长公主与丈夫刘有福生活在一起。顺治二年(1645年),清朝政府给了他们一百两银子作为生活补助。后来,刘有福被清廷处决,宁德长公主被安排到礼部,与明朝的其他妃嫔一起生活。她的去世时间没有明确记录。

辛卯日,内大臣伯索尼等人上奏说:“按照皇上的命令,我们仔细审查了刑狱案件。其中有一名被判死刑的叛犯刘有福,他的妻子朱氏是前明泰昌帝的女儿。我们建议免除她入官为奴的处罚,交给礼部,与前明的妃嫔们一起供养。”皇上同意了这一请求。—《清世祖实录卷之一百十一》

朱徽婧是明朝皇太子朱常洛的第七个女儿,出生于1611年9月16日,母亲是东宫选侍傅氏。到了1626年,她被封为遂平长公主,并嫁给了兵马司副指挥齐歌凯的儿子齐赞元。

1633年新年第一天,年仅23岁的遂平长公主离开了人世。到了1645年5月,她的丈夫齐赞元在南京向清军投降,此后他的下落成了一个谜。

朱徽媞在1612年3月6日出生,是明神宗朱常洛的第八个女儿,母亲是东宫选侍李氏。到了1628年,她被封为乐安长公主,并嫁给了四夷馆序班巩灿的儿子巩永固。

1643年3月9日,年仅32岁的乐安长公主离世。第二年,当北京城被攻破时,她的丈夫巩永固奉命守卫崇文门。他在杀死几名敌人后,选择自杀殉国,年仅31岁。

朱由检登基后,下令追封其父那些早逝的庶出女儿为公主。这些被封的公主包括次女悼宁公主、第三女悼康公主、第四女悼恭公主以及第五女悼顺公主。这一举动不仅体现了朱由检对家族成员的尊重,也反映了当时皇室对血脉传承的重视。

朱由崧,出生于1607年农历七月十五,是福王朱常洵的庶出长子。1617年,他被封为德昌王。

1641年初,李自成的起义部队攻占了洛阳,朱常洵在这场战乱中丧生。朱由崧为了躲避战火,逃到了怀庆府避难。到了1643年,他继承了福王的封号。

1644年初,李自成的起义军攻占了怀庆府,朱由崧被迫从卫辉府逃往淮安。同年五月,在明朝首都北京被攻陷后,朱由崧在南京的武英殿登基,宣布次年年号为弘光。

1645年五月,清军占领南京,南明皇帝朱由崧仓皇出逃。当他逃到芜湖时,被叛将马得功等人抓住,交给了清军。一年后,也就是1646年五月,朱由崧在北京被杀。死后,清廷给他上了个谥号,叫“奉天遵道宽和静穆修文布武温恭仁孝简皇帝”,还封了个庙号“安宗”。

总结一下,明朝真正的皇曾孙只有一位,就是太祖朱元璋的孙子朱文奎,他是和简太子的儿子。至于皇曾孙女,也就成祖朱棣的孙女顺德长公主这么一位。像周太皇太后和李太后这样的,虽然见到了自己的曾孙辈,但严格来说,她们只能算是见到了第四代后人,算不上真正的皇曾孙或皇曾孙女。

我一直有个疑问,如果周太皇太后能多活一年,等到她的曾孙武宗登基,朝廷会给她什么样的尊号?那时候,武宗的嫡祖母王氏也会被尊为太皇太后,这两个人又该怎么区分?

0 阅读:4
丫丫姐

丫丫姐

丫丫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