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
自古以来,科举考试是无数寒门举子报效祖国、逆天改命的唯一途径。
只不过读书求学这条路,不光需要点灯熬蜡的辛苦,也需要一定的天分。
偏偏持之以恒的努力和无与伦比的天分想要同时拥有,对于普通人来说无疑是十分困难的。
而在贵州山区贫困县的一个农户家中,偏偏就生下了这样一个卧龙凤雏般的孩子:苏济坤。
在教育条件落后、家庭条件复杂的情况下,苏济坤硬生生地凭借自己的努力,在高考这个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斗争中考出了700多分的好成绩,被北大录取!
那么,苏济坤的生长环境究竟有多么复杂?又是怎样考上北大的呢?

2002年,苏济坤出生在贵州省都匀市平浪镇的罗雍村。
这个村子是当地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村里9成以上的人都是布依族,讲的是布依族语言,很多老人既不会说也听不懂普通话。
而苏济坤出生的家庭,更是十分贫穷。
他的父母都是当地普通的农民——可是因为当地气候不好,种地根本没有多少收成,基本能够维持家庭的温饱就已经很不错了,家里根本没有什么多余的钱粮。

苏济坤是家里的老大,他还没有多大的时候,母亲就紧接着生下了二胎,是个弟弟。
先后生下兄弟两个,苏济坤又在渐渐长大且机灵懂事,按理来说这一家人的生活应该十分幸福美满才对。
可是偏偏天不遂人愿。
也许是家庭的生活压力太大,又或许是在村子里的生活看不到什么希望的曙光,小苏济坤的父亲在他四岁那年患上了精神病,并且由于病情原因导致无法很好地从事体力劳动。
也就是说,地里的活和抚育两个孩子的重担都落在了苏济坤妈妈的身上。
这样的生活无疑是辛苦的。在坚持了一段时间以后,苏济坤的母亲实在是不堪忍受这样沉重的负担,选择了和他的父亲离婚并且自己远走他乡,只留下了几乎没什么劳动能力的父子三人在家。

这个条件实在是太过于糟糕,于是苏济坤一家被纳入了当地政府的救济范围,每个月能够领到1000元救济金。
在当时,这就是一家三口全部的收入和全部能够用来支配的开销。
一个大男人两个小男孩等着张口吃饭,这点儿收入只能说是勉强应付生活。
也正是这样的贫穷,以至于苏济坤一家一直到了一几年,还住着非常残破的土砖房,过着冬天冷风吹夏天热又闷的生活。

好在父亲虽然精神上有轻微的问题,在不发病的时候思路还是颇为清晰,他从小就告诫苏济坤:“你一定要好好读书,走出这里,才能离开大山。”
为了好好抚养兄弟两个成人,父亲是拼了命地节俭,一分钱当成两半花。父子三人每天的菜单,就是米饭配上咸菜或者青菜。
等到吃完了饭,往往天一黑父子三人就要躺到床上开始睡觉,仅仅是为了省下来那几毛的电费。

至于平日里的衣服、书包,苏济坤和弟弟都是捡的家里亲戚不要的,或者是好心邻居送过来的,凑活洗一洗也就那么穿上了。
衣服补了再补,对于苏济坤一家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
好在苏济坤和弟弟从小就懂事地比同龄人早得多。
从四五岁,苏济坤就知道帮助父亲做家务、给弟弟洗衣服、喂饭。
等到读书以后,苏济坤更是表现出了出乎意料的卓越天分。

2008年,苏济坤到了上学的年纪,父亲在政府的帮助下将他送进了学校。
其实,这事儿还是得益于地方的宣传到位。
当时,苏济坤一家居住的村子里面没有小学,想上学就要到7公里之外的地方去。
好在,当地的老师为了孩子们都能上学,一再地挨家挨户宣传,并且光是苏家,就去了好几次。
小小的苏济坤就这样在心里埋下了学习和出人头地的种子: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走出大山。
他格外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也从不觉得上学的日子艰辛。

苏家没有交通工具,当地的公共交通也并不发达。
或者说,即便是有公交车,以苏家的情况也绝对是负担不起这一个月几十块钱的费用的。
因此,小小的苏济坤需要自己背着重重的书包,每天来回步行3个小时去学校。
为了节省饭钱,苏济坤每天早晨在书包里放上馒头咸菜,中午别的小朋友去吃饭的空档,他就坐在教室里面吃自己的馒头就咸菜。

上课的时候,苏济坤挺直身板、聚精会神地听着老师讲课,生怕落下重要的知识点。
因为他知道,他落下的任何东西,回到家里都不会有人讲给他听了,因此必须抓住在学校里的所有时间。
在教室里的时候,只要望向苏济坤,就会发现他在勤学苦记。
而更难得的是,几乎所有的东西,老师讲过一遍苏济坤就能够牢牢记住,并且很快通过自己的练习掌握好,甚至还能举一反三。

每当有问题的时候,苏济坤也总是第一时间和老师沟通并且在学校里面解决,绝不把问题拖到第二天。
因此,学校里的老师都很喜欢这个头脑聪明、勤恳用功的优秀学生。
甚至于,放学步行到家就已经快要天黑了,小小的苏济坤不想家里为他写作业而额外花费电费,就每每提前在学校里面将作业写完。
这样回到家的他只需要做饭、洗碗,帮助父亲收拾农活就可以了,不用再占用在家里的时间学习。

眼看着小小的苏济坤这样用功地学习,父亲心里欣慰的同时,也为自己不能给儿子创造良好的环境感到心酸。
为了让苏济坤周末的时候在家里也能看书,父亲整日没事的时候出去转悠,想要看看有没有东西能够用来给小苏济坤做一张书桌。
转的多了,还真让父亲攒起来一些旧木板!
就这样,父亲将旧木板拼起来,下面放上两个差不多的木板凳,就成了一个简易的书桌。
在这样一个称得上破旧的书桌上,苏济坤解开了一道又一道数学题、完成了一篇篇优秀作文,成为了老师们人人都知道的好学生……

屋漏偏风连阴雨,正当一家人的生活渐渐开始步入正轨的时候,一阵狂风暴雨后,苏济坤一家的房子塌了!
一家三口病的病小的小,根本没有能力将分崩离析的土房子重新搭建起来。
好在,正当一家人欲哭无泪的时候,热情的村民在村委会的组织下,自发地来到苏家,帮他们修建起了漂亮的红瓦房,这也让一家人的生活更加干净整洁起来。
苏济坤读书期间,父亲又十分侥幸地捡到一张红色的小木桌,擦洗干净之后十分漂亮,从此这张桌子取代了条板,成为苏济坤新的学习工具。
尽管桌子不大,苏济坤的桌面却总是干干净净,书本、演草纸、笔都是整整齐齐,从来没有过乱七八糟的样子。

2014年,苏济坤以优秀的成绩考上了市区的都匀十中。
这里距离苏家足足有35公里的距离,他再也不能每天回家,只能选择开始了自己的住校生活。
都匀十中已经是当地较好的中学,却还远远没有达到苏济坤对自己的要求。
他在学校里如饥似渴地吸收知识,也恰恰是在书中,苏济坤知道了自己从来没有见过的、外面的广阔世界,这更加坚定了他走出去的决心和信心。

2017年,苏济坤以775.5的超高分考上了当地最好的高中:都匀一中!
而这所学校,也正是任正非的母校。
要知道,苏济坤的这个成绩,直接刷新了这个学校的历史分数,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分数。
而身在任正非的母校,苏济坤更是感到了莫大的鼓舞和有力量:他知道,这里就是他崭新的起点。
迈入高中以后的苏济坤的表现,也没有让人失望。

进入高中的苏济坤付出了超出寻常人千百倍的努力:在自习教室,他总是最晚一个离开;而早晨教室里头的灯光,也总是由他点亮——这是苏济坤对老师和学校的感激,也是他对自己父亲最为无声的报答。
刚得知苏济坤升上了全市最好的高中的时候,苏父第一反应是开心,随后又害怕付不起读书的钱,因此悄悄决定停了自己的药,把钱都留给儿子去读书。
好在苏济坤由于中考成绩太过优秀,全市瞩目。
校长老师更是对这个出身贫困艰难却意志力超乎常人的学生充满了赏识与期望,因此主动减免了苏济坤的学杂费。
身边的老师,更是格外关注苏济坤的生活情况,每当苏济坤遇到难题的时候都会伸出援助之手。

这样的温暖令苏济坤感动,而已经年纪渐长、有了自己的理想抱负的苏济坤,也早早锚定了一所自己向往的学府: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在国内乃至于世界上的地位毋庸置疑,想要考入一所这样的学府有多么困难更是人尽皆知。
多少学生上尽补习班、砸尽资源也考不上的北京大学,苏济坤真的能够考上吗?
苏济坤却对此深信不疑。
在学习之余,他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无论是篮球还是羽毛球他都喜欢,进行这些体育活动也让苏济坤拥有了一个精力充沛的好身体,让他能有更多时间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2020年,苏济坤要高考了。
这一年,因为种种原因,学生们只能在家里上网课,很多原本成绩优秀的学生都因此落下了学习进度,连电脑都没有的苏济坤为了学习,更是绞尽脑汁。
别人听课使用笔记本电脑,他却只能拿着一部小小的手机,有的时候眼睛都看花了,也一句都不抱怨。
每当一周结束,苏济坤就电话联系老师询问下周的学习安排,提前制定自己的计划,防止跟不上进度。
就这样,在2020年7月,苏济坤以沉着冷静的姿态走进了考场。

2020年,天气炎热,苏济坤的心情却是雀跃万分:他在高考考场上考出了705分的好成绩,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录取了!
他十二年来的所有努力、艰辛,在这一刻都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话说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出了许多牛人,国内众多商界大佬都是毕业于此。
而即便是普通学生,毕业后年薪几十上百万的也是不乏其人——可以说,苏济坤这一次,是真真正正地通过学习扭转了自己的命运,拿到了人生的快车票!

事后,诸多记者前往采访苏济坤这位北大状元,听到苏济坤的经历之后惊讶连连。然而苏济坤自己,对于遭受的一切苦难,却是云淡风轻,没有丝毫抱怨。
或许,在他充实自己大脑的同时,也已经认清了人生的真谛:做好自己,不为外物所扰,才能实现自己心中的向往,才能走向人生的通途。
如今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苏济坤正读大三,期待他能有更好、更加光明的未来!

值得一提的是,苏济坤在高考结束之后“一举封神”,不少企业都表示要资助他或者是给予他奖学金,这无疑对于苏济坤家庭压力的缓解具有重要作用。
而与此同时,这似乎也真正验证了那句话:“知识就是财富,知识就是力量。”真正想要学习的人,或许并不需要十分优越的环境,十分丰富的电子产品,而是一张纸一根笔就能够坐下沉下心来学习。
正是强烈的学习愿望以及求知欲,才让一批又一批像苏济坤一样的寒门学子突破家庭环境带给自己的束缚,用学习扭转自己的命运、改变自己的人生。
参考资料:
中国有名励志少年故事
用户13xxx78
如果你他是非洲人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