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中国中对古代黄金崇拜出现“本末倒置”现象的反思

翁卫和说古史 2024-10-14 07:35:09

华夏文明的黄金崇拜及等级制度探析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古代黄金制品的考古发现,并对华夏文明中黄金崇拜的等级制度进行深入分析。以尧(大夏)、启(西夏)、郑州商城及安阳殷墟等遗址为例,本文指出不同地区黄金使用的本质区别,强调华夏文明中的黄金崇拜反映了王权与宗教的独特关系。近年来部分学者对郑州商城黄金覆面与三星堆黄金制品关系的论断忽视了黄金的等级使用原则,导致对黄金崇拜的理解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

一、考古背景:华夏文明的黄金崇拜

黄金在华夏文明中的使用可以追溯至大夏和西夏时期的遗址。大夏位于今盘龙城遗址一带,代表了唐尧时期的重要文化遗址,其年代大约在距今4300至4200年。而西夏则位于四川盆地的三星堆和金沙遗址,代表了舜、禹以及早夏王朝的文化遗址,距今约4200至4000年。两地的黄金制品不仅在时间上属于华夏文明的早期阶段,更在黄金使用的等级上具有重要意义。

二、尧(大夏)、启(西夏)黄金制品的考古发现与帝王崇拜

1. 大夏黄金制品的等级与宗教意义

盘龙城遗址的大夏黄金制品首次展现出黄金在“帝王图腾”上的使用,体现了祖先崇拜与帝王崇拜的结合。这种黄金的使用不仅仅是装饰品,更具有象征意义,展示了黄金在宗教和政治上的双重作用。黄金作为帝王神器,反映了夏王朝对黄金崇拜的高度重视。

2. 西夏黄金制品与夏王权象征

三星堆和金沙遗址的黄金制品,代表了整个“夏王权”的象征。三星堆的黄金面甲、权杖和面具等物品不仅显示了宗教信仰中“通天”的观念,还象征了夏人对黄金的崇拜。这些黄金制品是夏文明的象征,表明西夏黄金的使用是在极高等级的王权和宗教背景下展开的。西夏黄金的使用与大夏相似,均反映出严格的王权等级。

三、中原地区黄金的使用:郑州商城与殷墟

1. 郑州商城黄金覆面与等级制度

郑州商城出土的黄金覆面常被认为是殷商文化的重要发现,但从等级制度的角度分析,它属于夏王赐给殷商贵族的象征性荣誉物品。黄金覆面并非殷商自主创造,而是夏王朝授予的象征。这类黄金制品用于殷商贵族死后的葬礼仪式,象征着他们生前的地位和死后的荣光。

2. 安阳殷墟的黄金制品

安阳殷墟的黄金片饰、金箔棺饰等考古发现同样反映了夏王对殷商的黄金赐予体系。这些黄金物品被用作陪葬品,显示出殷人对夏王朝的尊崇以及夏王对贵族的象征性赐金。黄金的使用在殷商文化中并非王权象征,而更多体现为一种死后礼仪的装饰品。

四、黄金崇拜中的等级制度:本末倒置的误区

近年来,有学者提出郑州商城的黄金覆面比三星堆的黄金使用更早,甚至认为三星堆的黄金文化源自中原。这种论点忽视了古代黄金使用中的严格等级制度,误解了华夏王朝对黄金的使用所体现出的宗教和政治含义。

1. 等级制度的忽视

黄金在夏王朝中的使用是严格分级的。大夏、西夏的黄金制品代表的是王权和宗教信仰,而郑州商城和安阳殷墟的黄金制品则反映了受封贵族的身份象征和死后荣光。因此,将郑州商城的黄金覆面与三星堆的黄金面甲相提并论是忽视了两者在等级和用途上的差异。

2. 对“本末倒置”现象的反思

有学者将三星堆的黄金制品视为中原文化的产物,这一论点不仅无视了(西)夏启作为夏王朝重要遗址的独立性,还颠倒了华夏文明中黄金使用的历史脉络。事实上,三星堆、金沙的黄金使用体现了夏文明的高度发展,与中原地区的黄金覆面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五、结论

通过对大夏、西夏及中原地区黄金制品的考古分析,可以清楚看到黄金在不同文化和王朝中的等级与用途差异。大夏和西夏的黄金崇拜体现了王权与宗教的高度结合,而中原地区的黄金覆面则更多作为殷商贵族的陪葬品。当前学界对郑州商城黄金覆面的讨论忽视了这一历史背景,导致了对华夏黄金崇拜认识上的“本末倒置”。未来的研究应更加注重黄金崇拜背后的等级制度,以更全面地理解华夏文明的黄金使用历史。

0 阅读:65
评论列表
  • 2024-11-05 21:20

    没有研究,纯属臆想,生搬硬凑,自以为是。

翁卫和说古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