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3遍《悉达多》终于醒悟:人这一辈子,谁也躲不过因果

紫巧说情感 2024-06-02 17:02:42

心理学家荣格说:“读黑塞的书,像在暴风雨的深夜,感受到灯塔的闪耀。”

深以为然。

读他的书,不亚于进行一场心理治疗,带我们穿越人生的迷雾,领悟生命的真谛,获得前行的力量。

而《悉达多》一书,更是黑塞作品中的经典。

小说讲述了主人公悉达多从追溯教义修行,到堕入世俗,享尽金钱和情欲带来的欢愉,直至最后放下拥有的一切,走向更广阔的人生。

读完这本书便会明白,凡事的发生都有他的定数,你不必焦虑,也无须介怀,更不能强求,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恶人自有天收,善人终有福报

古人说:“作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却日有所亏。”

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你不要奢望作恶没人知道,就可以掩人耳目,就可以为所欲为。

殊不知,世上所有的恶果,都是自找的,你作的恶,惹的祸,迟早会影响在你自己身上。

所以,你只管善良,其他的,交给时间。

悉达多虽拥有世人艳羡的生活,但他活得并不快乐。

在一个清晨,他离家求道,加入苦行僧的行列。

可三年的苦修,并没有得到内心的渴求,在佛陀的指点下,他重新步入世俗。

他对美艳名妓迦摩罗一见钟情,向她学习情爱之术;

他渴望财富,跟随富商迦摩施瓦弥学习经商之道。

他利用自己的才华,很快在商海大显身手,拥有了自己的豪宅和仆从。

刚开始,他还带着一丝警醒,告诫自己要节制生活,保持禅定,倾听内心的声音。

可富裕的生活逐渐让他沉沦,被扼杀的感官逐一被唤醒。

他终日沉溺酒肉,爱欲中,成了自私贪婪的中年人。

同时,他对自己的憎恶也是与日俱增。

当又一次,他从不堪的迷醉中苏醒,看见镜中的自己皮肤松懈倦遢,大腹便便,羞愧和厌恶油然而生,便决定结束自己可悲的人生。

他走出府邸,来到河边,可在跳河的那一刻,他猛然醒悟逃避换不来救赎。

于是爬回河岸,在河边帮人渡船。

因为善心带来的回馈,他不再恼怒过往的不耻,熬过了那段艰难时光。

曾经的放纵,成为他的痛楚,如今的一个抉择,救赎了他往后余生。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人生是一场因果轮回,兜兜转转都会回到起点。

上天不会亏待任何一个善良的人,你释放的每一份善意,你付出的每一份善良,或许在不久的某一刻会回馈到你身上。

在面对人生中的无数条道路而难以抉择时,请一定要选择善良,相信一切自有上天安排。

极致的利他,才是最好的利己

我们都知道,如果把一只螃蟹放进没有加盖的篓子里,它会很快爬出来。

如果把两只或两只以上螃蟹放进去, 它们就会被困在里面。

这是因为螃蟹希望踩着对方爬出来,结果被其它螃蟹拉拽。

它们相互为难,彼此伤害,最后落得两败俱伤的悲惨下场。

其实人也一样,从不存在明争暗斗的成功,也不存在单打独斗的赢家。

凡事想着自己的利益,消耗别人的信任,那么自己也不会走的长远。

打开格局,以利他之心行利他之事,反而能看清问题,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

有一次,悉达多去村落收购大批稻谷。

可当他到达时,稻谷已全部被其他商人购买。

虽然如此,他仍在村落逗留数日,宴请农民,送给农民孩子铜币,参加结婚庆典。

蒙受损失的富商迦摩施瓦弥责怪他损失时间和钱财,而悉达多却不以为意。

他觉得自己虽失去了生意,但收获了友谊和信任。

自此之后,悉达多去收购货物时,村名们都会优先将货物卖给他,甚至给出较低的价格。

不出几年的时间,他不仅弥补了最初的损失,还将生意扩展到附近的所有村庄。

正因为悉达多极致的利他,所以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很快积攒了巨额的财富。

人生在世,没有人喜欢和机关算尽的人相处,也没有人愿意和斤斤计较的人共事。

只有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适当放弃自己的利益,才能相互成就,取得更长远的发展。

稻盛和夫曾说:“利己则生,利他则久。”

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有舍才有得,利他才能利己。

你为他人撑的伞,来日将化为为你遮风挡雨的檐;你为他人铺的路,终将变为你迈向成功的垫脚石。

放下求利的心,以别人需要为先,以别人利益为重,你迟早会收到命运的馈赠。

分别是人生常态,相遇是幸福意外

作家黄于洋说:“聚散离合终有时,历来不由人。”

的确,这人世间的聚散离合皆是缘分使然,半分由不得人。

若不懂放下,执于一念,只会让自己头破血流,一败涂地。

懂得放手并默默祝福,才是对一段关系最大的成全,也是对自己最好的尊重。

悉达多在情人毒发身亡后,把儿子带回河边,承担起照顾儿子的责任。

可儿子已被母亲宠坏,无法忍受眼前清苦的生活,他想用自己的善意和忍耐赢得孩子的心。

可孩子仍旧自负而心硬,对他冷漠疏远,不愿劳作,冒犯长辈,怒怼宁愿做扒手、杀人犯、下地狱,也不愿跟随父亲。

无奈悉达多苦苦哀求,百般挽留,可儿子还是疯了似地逃跑了。

他痛苦万分,怕儿子重蹈自己的老路,重复自己的过失,所以决定进城找回儿子。

途中,他想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冲动出走,父亲为他受的苦,现在儿子的出走,自己为儿子受的苦,想到了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宿命,一切未受尽的苦,未获得的救赎终会重来。

想明白这一点,他不再与命运抗衡,不再与意志作对,坦然接受儿子的离开。

每个人都要独自过这一生,孩子也有自己的出路,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顾城说:“离别不是感情的分散,而是力量的扩张。”

深以为然,如果离别是为了远离消耗与纠缠,那就一别两宽,心存欢喜。

人生就是不断地相聚和离别,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

有些人,光是遇见,就足够幸运;

有些人,最后离开,亦是天意安排。

所以,允许一切发生,接纳所有离开,才是一个人最大的清醒。

国学大师齐善鸿说:“人间道理千千万,唯有因果不虚。”

人生没有那么多的偶然,万事都有他的因果。

生活中的善与恶,生命中的得与失,感情中的聚和散,都有它来和去的时间,并非我们所能够左右。

尽人事听天命,不内耗,不执迷,自会有水到渠成的惊喜。

作者 | 诗漫·柳絮

0 阅读:25

紫巧说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