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灰产?每个人的理解可能不一样。
最直观的理解和解释就是,法律上没说不能做,或者说了不能做,但是具体的做法、界限不够清晰的行为。
和明令禁止的黑产不一样,灰产往往游走在法律边缘,在“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原则下,寻找赚钱的漏洞。
除了常见的刷单、跑分、推广作弊这些灰产外,因为一项电商规则的普及,让“薅羊毛”这种行为发展成了灰色产业链,有人组织、有人卖教程,成了人人皆可做的灰产。
当我们在网上嘲笑美国超市零元购时,我们的年轻人也有了自己的“零元购”。
01
电商“仅退款” 让商家无生意可做!
一直以来,我们对于电商平台退款的理解是,购买的商品出现问题,要么和商家协商一致退货退款,比如淘宝。
要么xx天无理由退款,只要符合平台的规则就可以无条件退货退款,比如京东。
然而拼多多却打破了这一规则,2021年拼多多推出了“特殊情况”仅退款机制,接着从2023年开始,抖音、淘宝、京东、快手先后跟进,加入“仅退款”阵营。
也就是说,如果出现商品劣质、货不对板、延迟发货、强制发货等符合平台所规定的特殊情况,现在我们买东西就可以退款不退货。
“仅退款”机制,本意是在特定条件下保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就像马云所说的,阿里要回归用户价值,电商平台“仅退款”的本意也是以消费者为本,提升用户体验,增强市场竞争力。
正如阳光之下总有阴影,电商“仅退款”机制的出现,也有漏洞可钻。
甚至这项规则的出现,不经意间演变成了一场全民参与的灰色游戏,让电商生态的公平与诚信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
前几天在便利店买东西的时候,就听到几个年轻人在议论:“前几天在某多20块钱买了个无线鼠标,以鼠标失灵为由退款不退货,美滋滋!”
不久前有人在小红书上发帖说,朋友在抖音做女装,618期间670万的销售额,因为“仅退款”的政策,退了590万,退款率高达80%,已经把商家逼疯了。
如此高的退款率,确实有商家出售低劣产品的可能性,但也从侧面说明:
“仅退款”成了一些羊毛党的特殊“福利”,很多人以各种理由收到商品后申请退款不退货,网购成了一种赚钱的手段。
更离谱的是,现在很多平台上“仅退款”课程泛滥。仅需要几十元购买课程,就有人教你利用“仅退款”规则“白嫖”商家。
甚至还有团队组织付费社群,进一步教人如何投诉商家、利用发货时间等手段“薅羊毛”。
“羊毛党”,这个听起来略带讽刺的群体,在“仅退款”规则下,已演变成规模化、组织化的“职业零元购玩家”。
“仅退款”政策,本来是为消费者售后兜底的存在,在保证消费者正当权益的同时,督促商家提高商品品质和服务。
讽刺的是,“羊毛党”深谙平台规则,利用规则漏洞让“仅退款”成了“薅羊毛”的帮凶。
02
年轻人为什么“变坏”了!
当“仅退款”成为年轻人的零元购时,我们不禁感慨,为什么会出现“仅退款”政策并滋生灰产?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变坏”了?
也许原因只有一个,经济不好。
经济下行、裁员降薪、就业困难、生活成本激增,让年轻人这个本应是社会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群体,却面临无比巨大的生存压力。
很多年轻人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或者工作干了几年被裁,收入变少或者没收入的形势下,除了啃老,只能选择消费降级。
35元的星巴克变成了9.9元的瑞幸,1000多的耐克变成了200的鸿星尔克。
年轻人生活质量下降的同时,就会想着走捷径,去寻找一些能来钱的副业。
可现实是,副业也难找难做。送外卖吃不了那个苦,做自媒体成功概率又低。
这些年轻人开始在网上寻找来钱更快更容易的副业,而一些人正是抓住了年轻人的这种焦虑,通过教年轻人“薅羊毛”变现。
经济不好是客观因素没错,逼着个体被迫做出适应性的选择也没错,但是靠钻漏洞搞钱就违背了最基本的道德准则。
我们应该看到“仅退款”就是一把双刃剑。规则本身没有善恶,关键在于如何使用。
当规则制定后未能充分预见潜在风险时,就应该进一步完善规则、加强监管,来堵塞漏洞。
在电商领域极度内卷的情况下,各大平台并非看不到“仅退款”之下的问题。
但是为了能在竞争中不被干掉,平台的不作为就成了“羊毛党”的帮凶,反正最终吃亏的是商家,平台没什么损失。
然而这种做法就是竭泽而渔,“仅退款”的确刺激了当下的消费,然而当“仅退款”扼住商家咽喉,让商家难以生存的时候,他们也会开始做出适应性选择。
结局就是,商品品质更低劣了,服务态度也更差了,反正消费者选择了“仅退款”,那商家也会觉得,没必要卖给你们好东西。
更极端的是,很多商家开始采取报复行为,通过威胁恐吓报复消费者。
消费者和商家,本来是一体两面,天平两端相互依存、互惠互利的存在。
天平的两段,电商平台本应扮演那个平衡两者利益的秤杆,可现在“仅退款”让这座天平开始倾斜,如果再不采取措施,平台这根秤杆可能第一个先断。
货真价实才是硬道理,挂羊头卖的不一定是狗肉,以次充好,以假乱真,连挂在平台上的营业执照都是假的,仅退款没什么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