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将军和陈老总这对超棒的搭档,那可是谁都知道,在他俩的带领下,华东野战军被大家称为“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可淮海战役的时候,主席把陈老总从华野给调走了,就只留下粟裕将军在那儿了。这么重要的战役,主席调走陈老总到底是为啥?
当初主席跟粟裕说的是借调陈老总,可到最后陈老总就再也回不了华野了,这到底是为啥?
一、粟裕无奈放人1948年1月的时候,刘邓大军好几次给主席发电报,说部队当时特别艰难,想让组织给帮帮忙。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时候,那可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过,中野在这期间内部的损失也相当惨重。
主席安抚他们说,再坚持几个月吧,等着陈老总、粟裕带领的华野前来支援。
粟裕将军仔细分析了利弊之后,成功让主席和刘邓二人不再坚持让华野去支援了。这么一来,实在难撑下去的中野就只能从大别山撤出来。
大家肯定都知道刘邓这两个人吧,他们俩可都是特别厉害的将领。所以,要是没碰到特别难办的事儿,他们不会向组织寻求帮助的。
挺进大别山的时候,好多重武器都在行军途中弄丢了。这么一来,中野的火力就比较弱。没了重武器,他们跟白崇禧的手下打仗的时候,那可真就是拼了老命。
那时候中野的局势可太危险,咱们的军队和白崇禧不相上下,只要稍微出点差错,就可能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失。
所以在这个时候,刘伯承就只能一门心思地和白崇禧作战了,那剩下的所有问题就都落到邓工的身上。
政务多得让邓工都喘不过气来,他既要加紧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工作,又得负责和白崇禧作战前线的所有后勤工作。
大家都知道,打仗的时候后勤工作可太重要了,稍微出点岔子,前线的战况就会受影响。所以邓工一刻都不能放松。
邓工请求支援被拒后,又给主席打电话了,这次大概就是想调些人过来!
最主要的就是盼着陈老总能到中野去帮他们。组织上一看到这个报告,马上就让陈老总、粟裕将军过来商量这事儿。
哪成想主席刚一说话,粟裕将军就极力维护起来了,粟裕将军直接说:华野可不能没有陈军长!
而且陈老总到中野的时候,直接就从司令员变成副司令员了。
陈老总那资历,真的是被屈才了。粟裕将军可心疼陈老总了,觉得他太委屈,对那调令也是完全不能理解。粟裕将军就恳请主席,千万别让陈老总离开华野。
但是主席笑着跟他讲:这是中央集体作出的决定,离开陈毅之后你就能更好地施展拳脚!
主席对粟裕进行安慰,说等陈毅忙完中野那边的事,还会回来的。
最后,主席得考虑粟裕将军的感受。琢磨了一下之后,就决定还是把陈老总在华野的职位给留着,这样的话,他啥时候想回来都方便。
粟裕将军在主席的安慰下,只好无奈地把人放了。可他怎么也没想到,陈老总这一走,就再也没能回来!
二、陈老总的“妙用”主席把陈毅调离华野,那是有他自己的想法的。主席料到,这之后肯定有一场大战要打,到时候,光靠中野或者华野,哪一个都没法单独完成任务,必须得两个军合作才行。
两军合作得有个“纽带”,陈老总就是最棒的那枚“纽带”!
大家都知道,粟裕将军和陈老总那可是有着知遇之恩的,而且他俩合作的时间还那么长!
而且陈老总在华野特别有威望,在行军打仗的时候,要是中野碰到啥问题了,都能直接让陈老总出面来解决。
而且,对于陈老总下达的指示,粟裕将军那是完全听从,没有二话的。这么得力的“纽带”,主席肯定不会放过。
当时华野里头,除了陈老总就没别人合适了。你要是说让粟裕将军去,这不是瞎扯嘛!
粟裕将军和刘伯承元帅,他俩的作战风格那可完全不一样。粟裕将军就爱打奇袭的仗,硬骨头的仗;刘伯承元帅,从不打没把握、没准备好的仗。
当时粟裕将军可是整个华野的顶梁柱,他要是不在了,华野还咋继续打仗?
再说像陈士渠、谭震林这些人,他们可都是老将军、老干部。不过,他们,比起陈老总来,那“威力”还是差了些。
没过多久,在接下来的战役里,主席又一次感慨,自己可真是挑对人。
后来的宿县战役里,宿县这地儿对敌人也好,对我军也罢,都特别重要。
对国民党来说,一旦我军拿下宿县,徐州可就成空城。老蒋察觉到这事儿的严重性,马上派重兵严严实实地防守起来,就想让我军没机会。
而且宿县这地儿,对国军的支援可太有利了,为啥?就因为它离铁路线特别近。
这边中野打宿县,进展那叫一个小得可怜,为啥?最主要就是没重武器!
跟国民党的重兵对抗,没有重武器那可绝对不行。前面也说过,早在大别山的时候,中野的重武器就少得几乎没了。
可眼瞅着大战马上就来,要是没重武器撑着,中野的损失那可就大得没法估量。
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候,陈老总挺身而出,马上就给粟裕打了个电话,让粟裕把华野的炮兵调过来。
一听说老军长那边有困难需要帮忙,粟裕将军马上就下命令,赶紧安排人把炮弹给中野送过去。而且陈老总在华野军里威望很高,战士们也特别积极。
中野的战士们有炮兵帮忙后,很快就把宿县给攻下来了。
之后攻打黄维兵团的时候也是这样,当时中野把黄维兵团围得死死的,一点缝儿都没有,可就是“围得住,却吃不掉”。
最后,还是陈老总赶紧从华野调兵过来,去帮中野的忙,这才最终把黄维兵团给拿下了。
但是当时粟裕所在的中野把兵力用到了极限,兵分三路去对付杜聿明、李延年和刘汝明。这时候再抽出3支主力部队前往中野,可真是不容易。
这简直就是一场豪赌!把粟裕将军还有整个华野的身家性命都押上了,就为了支援中野,赌中野能拿下黄维兵团!
三、再也回不去了黄维兵团被歼灭之后,主席晓得陈老总在这当中起了“大用处”,特别兴奋,一个劲儿地感叹自己用人用对。
战役打完了,可主席瞅着陈老总在战役里发挥的大作用,说啥也不想放他走。但这时候粟裕将军生病住院了,没办法,主席就只能让陈老总去坐镇两天。
粟裕将军刚病好出院,主席就把陈老总给调走了。
就在这个时候,出了一件事,这就意味着陈老总不会再回华野了。
当时组织上已经决定解放上海了,摆在眼前最要紧的问题就是上海市长定谁?这个市长,最好既懂军事谋略,又懂经济……
这么一寻思,主席就感觉陈老总简直是天生就该担任这个职位的!
真得夸一夸主席,他看人的眼光那可太独到!陈老总刚上任没多久,就把上海治理得特别有条理。
不但组织了文化座谈会,将上海不少文化人的人心都收拢了过来,而且还解决了那时上海的市场物价问题。
在陈老总努力下,上海很快就从以前资本主义性质的城市逐步转变成了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城市。
结语主席的识人之道促成了这一切的成就。就是因为主席决策英明,将军们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最后必须得说,粟裕将军和陈老总之间的革命友谊那可太让人感动。他俩虽然已经分开了,但是“粟不离陈,陈不离粟”这个佳话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