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伟大的超级远征,西去长安一万二千里,灭匈奴

红尘的历史说 2025-01-18 03:52:58

公元前36年,一场惊世骇俗的超级远征在中亚大地上悄然拉开序幕。从轮台出发,跨越万里戈壁,穿越高耸入云的葱岭,一支由汉朝和西域诸国组成的四万联军,向着威名远扬的北匈奴单于郅支发起了挑战。这支队伍由西域都护甘延寿和副校尉陈汤率领,其中陈汤更是一个不安分的文人,他不惜以身试法,假传圣旨调兵遣将,只为完成这次惊天壮举。经过艰苦跋涉,联军终于抵达塔拉斯河畔的郅支城下。这是中国古代军队所能达到的最远距离,比同时代的罗马军团还要远。

西域征战,双雄崛起天下

汉元帝建昭三年,西域形势暗流涌动。北匈奴单于郅支的势力不断壮大,他在中亚地区的扩张野心日渐显露,这让汉朝朝廷深感忧虑。

在这个关键时刻,西域都护韩宣因病请辞,一位名叫甘延寿的将领被推荐接任这个重要职位。同时,一个叫陈汤的文人被任命为副校尉,协助甘延寿处理西域事务。

甘延寿是北地郡郁郅县人,从小就以骑射闻名。他不仅能将六斤重的石头扔出二十八米远,更能轻松跃上羽林军营的亭楼。

这些惊人的武艺让甘延寿在羽林军中声名鹊起,被誉为第一高手。后来他又在手博比武中展现卓越实力,得到汉元帝的赏识,被派往乌孙平定内乱。

相比之下,陈汤却是个纯粹的文人。但他的性格沉稳,思维缜密,每到一处都会仔细观察当地地形,为日后的军事行动做准备。

西域都护这个职位虽然品级不高,但权力却不容小觑。他不仅统领着都护府的直属兵马和数千汉朝驻西域屯垦军,还可以调动西域各国的军队。

这个特殊的职位让西域都护成为汉朝在西域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他可以干预西域诸国的内政、治安,甚至可以决定各国官员的任免和君长的废立。

就这样,一文一武两位性格迥异的人物走到了一起。他们的办公地点设在轮台国附近的乌垒城,距离阳关有两千七百里之遥。

在这片广袤的疆域上,西域三十六国各自为政,而更远处的康居、大月氏等国则与汉朝保持着松散的朝贡关系。汉朝需要一支强有力的队伍来维持这里的秩序,防止北匈奴的侵扰。

这对搭档很快就面临了一个巨大的挑战:北匈奴单于郅支不断挑衅汉朝的权威,他杀害汉使,打压汉朝的盟友,意图在中亚建立自己的帝国。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即将展开。

胆识过人,奇谋定四方远征

陈汤来到西域不久,就向甘延寿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计划。他认为必须除掉郅支单于这个心腹大患,否则西域诸国必将动荡不安。

甘延寿对这个计划既震惊又欣赏,但他认为此事需要向朝廷请示。毕竟朝廷派他们来西域,只是为了防备郅支,并没有下令要与西匈奴开战。

陈汤却不这样想,他引用赵充国的话说:"将任兵在外,便宜有守,以安国家。"意思是说将军在外带兵,应该根据形势随机应变,不必事事请示。

正当两人争论不休时,甘延寿突然生病卧床不起。这个意外让陈汤看到了机会,他决定采取一个惊人的行动。

陈汤拿出西域都护的符节,伪造了一道皇帝诏书。这道假诏书命令调发车师屯田士卒和西域十五国的军队,在乌垒城集结待命。

各国国王和戊己校尉看到"诏书"和符节,不敢怠慢,纷纷派兵响应。短时间内,一支四万人的联军就在乌垒城集结完毕。

甘延寿得知这个消息,大为震惊。按照汉律,假传圣旨是重罪,轻则腰斩,重则弃市。甘延寿立即命令陈汤撤回调兵令。

但此时的陈汤已经豁出去了,他当着众人的面对甘延寿说:"大众已集会,竖子欲沮众邪!"这番话震慑住了在场所有人。

最终,甘延寿意识到事已至此,只能将错就错。他和陈汤共同向朝廷上书,说明情况并请求处分。

远征军很快完成整编,分为六个校,每校由一名校尉指挥。其中三校由南道沿昆仑山进兵,另外三校由甘延寿率领,走北道沿天山前进。

整个远征队伍由汉军和西域各国军队组成,语言和风俗都不相同。但在陈汤和甘延寿的指挥下,这支杂牌军展现出惊人的战斗力。

这次行动堪称一次惊人的冒险,从乌垒城到康居,单程就有五千五百五十里。而且没有后方的补给支持,一旦出现差错,就可能全军覆没。

但陈汤的计划并非毫无章法,他吸取了前人的经验教训。他一方面借鉴霍去病"因粮于敌"的策略解决补给问题,一方面学习赵充国的"分化离间"之计瓦解敌军。

这个胆大包天的计划,竟然在两位将领的通力合作下逐渐成为现实。一支横跨万里的远征军,正向着塔拉斯河畔的郅支城挺进。

万里征途,兵出西域战匈奴

联军穿越昆仑山脉时,遭遇了一场意外的战斗。康居副王抱阗率领数千骑兵,刚刚在乌孙首都赤谷城抢掠完毕,又盯上了汉军的辎重部队。

陈汤接到消息后,立即率领一队西域士兵展开反击。这场遭遇战打得干净利落,歼灭康居骑兵四百六十人,擒获了贵族伊奴毒。

战后,陈汤释放了俘虏,收缴了抱阗抢来的牛羊牲畜作为军队补给。这些战利品不仅解决了远征军的后勤问题,还让各国士兵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联军继续向西推进,进入康居东部边境时,陈汤采取了不同的策略。他下令士兵严守军纪,不得骚扰百姓,同时宣传汉军只诛郅支,不问胡从。

这种政策很快见效,康居东部大贵族屠墨主动前来会晤。双方饮酒为盟后,屠墨为汉军开放了东部边境,并提供向导引路。

就这样,这支庞大的联军沿着小路,一步步逼近郅支城。当他们抵达塔拉斯河畔时,距离郅支城只有六十里。

这个位置西距长安一万二千里,超过了此前任何中国军队到达的最远距离。就连同时代的罗马军团,也未曾到达如此遥远的地方。

为了确保军队安全,陈汤亲自带队夜间巡营。一天夜里,他抓到了一个鬼鬼祟祟的胡人,经过审问才知道这是康居贵族贝色的儿子开牟。

开牟自称是来投诚的,他告诉陈汤,郅支单于在城内只有三千余人。他愿意为汉军带路,报复郅支对他们部落的欺凌。

有了这个内应,联军再次向前推进三十里,在郅支城外扎营。直到此时,郅支才知道敌军已至,赶紧派使者前来打探。

陈汤用外交辞令回应说,汉朝是来迎接单于回国朝见天子的。这个说法看似客气,实则暗藏杀机。

郅支不断派使者来回拖延,声称还有事情要处理。面对这种拖延战术,陈汤和甘延寿一起翻脸,严厉责备匈奴使者失了礼数。

此时的联军已经跋涉万里,人困马乏。但正是这种看似疲惫的状态,反而让郅支放松了警惕,决定死守城池。

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即将上演。汉军和匈奴的较量,将在这座远离中原的城池下展开。

城下决战,功成名就破匈奴

在郅支城下,形势对汉军越发有利。康居贵族的纷纷倒戈,让郅支单于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郅支清点城内兵力,发现只有三千余人可用。这些人虽然都是骁勇善战的精锐,但面对汉军四万大军的包围,形势依然严峻。

此时的郅支城已经被打造成一座坚固的堡垒。城墙高大,箭楼林立,城内储备了充足的粮草和武器。

郅支原本想要逃跑,但发现自己已经无路可逃。康居人的背叛让他失去了退路,西域诸国的参战让他失去了藏身之处。

陈汤见郅支已入困境,立即调集攻城器械。他命令工匠们制作了大量的云梯、冲车和投石机。

联军分成数个方向同时攻城,轮番施压。甘延寿亲自督战,确保各部队配合默契。

城内的匈奴人负隅顽抗,箭如雨下。他们用滚木礌石反击,给攻城的汉军造成不小伤亡。

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天一夜,双方都伤亡惨重。到第二天拂晓,汉军终于找到城墙的薄弱处。

陈汤命令精锐部队集中突破,一举攻入城内。郅支的部下纷纷投降,只剩下他和少数死忠在王宫负隅顽抗。

最后的战斗异常激烈,郅支亲自上阵搏杀。这位曾经威震中亚的匈奴单于,在乱军中被乱箭射死。

战后统计,此役共斩杀匈奴贵族一千五百余人,俘虏一千余人,其余投降。这场万里征战,以汉军的完胜而告终。

消息传回长安,朝野震动。陈汤的胆略和谋略得到朝廷认可,不仅没有因为假传圣旨获罪,反而被封为列侯。

甘延寿也因为这次战功,被封为义阳侯。这对搭档用一场惊世壮举,彻底打破了匈奴在西域的势力。

这场远征创造了多个第一:中国军队远征的最远距离记录、第一次诛杀匈奴单于、第一次在中亚建立军事基地。它不仅改变了西域的政治格局,更为后世军事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0 阅读:6
红尘的历史说

红尘的历史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