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不无聊的建筑?探讨人类与建筑的关系

微格尔 2024-07-18 16:33:08

不知道你会不会有同感——当漫步在城市CBD的街道上,看着如石柱一般的高楼大厦,偶尔会感到一丝压抑窒息感。

随着现代化、城市化的发展,城市里的建筑也越来越趋于一致——千篇一律的单调风格、冰冷沉闷的钢筋水泥和玻璃幕墙、规整密集而毫无个性特点的格子间,构成了一座巨大的城市“石屎森林”,让人不得不吼一句:好无趣啊!

这些单调无趣的建筑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但却越来越失去了人性化的一面,也是建筑的一个重要功能。

被誉为“当代·达芬奇”的英国鬼才设计师托马斯·赫斯维克早已关注到这一点,他在《人本主义:一位匠造者的世界建设指南》一书里指出,这个世界存在着大量无聊的建筑,这是一种“灾难”。

具体来说,“无聊”就是过于扁平、平淡、笔直、珵亮、单调、匿名、严肃。当这些元素过多地汇集在一个空间或建筑上时,它便成为无聊的建筑,也对人的心理产生一些糟糕甚至是有害的影响。

因此赫斯维克提倡一种“人本主义”的建筑风格。从心理学来看,“人本主义”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流派,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罗杰斯等人创立。它强调以人的“自我”为核心,以人为本,追求自我满足和自我实现。

喜欢研究心理学的我对这本书也产生了许多好奇和兴趣——建筑如何与心理学进行挂钩,如何影响个体的心理状态?

从心理学来看,人具有多种感官,对这个世界会产生许多感受,特别是建筑和空间环境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无聊是一种心理剥夺的状态,进入无聊压抑的建筑和空间会使我们的感官器官产生紧张和压力感。

当我们感到无聊时,大脑中的应激激素皮质醇会飙升。当其长期处于过高水平时,人就容易患病,产生负面情绪,出现不良行为。因此作者直接指出:无聊的建筑会让我们功能失调,无聊的建筑不是以人为本。

那么,对于建筑来说,怎样才不无聊?如何实现人本化?作者提出一个规则:

一座建筑应该能够在你经过它的时候吸引你的注意力。

具体来说,这包括建筑的三个距离:1、城市视距(40米以上);2、街道视距(约20米);3、门前视距(约2米)。

对于个体来说,这是一个从远到近、从面到点、从整体到局部的视觉流动过程。以此为原则来回顾我们曾经见过的许多建筑,也许你会想起一些能吸引你的目光、让你发出“哇塞”的一声惊叹的建筑,这就是有趣的人本化的建筑。

对作者来说,能强烈吸引他并引发许多启发性思考的有趣建筑,是西班牙巴塞罗那的“米拉之家”,是西班牙天才而疯狂的建筑设计师安东尼奥·高迪的代表作之一。

“米拉之家”建筑外观并不规则平整,而是波浪一般的曲线造型,粗粝的原始石刻外墙,打破了常规的公寓设计,充满了设计师疯狂的想象,也给仰望它的人们带来了快乐。

也许有人认为,“米拉之家”这个豪华公寓投入巨大,才能设计得如此有趣张扬,我们日常居中的楼房哪里有条件设计得多样而有趣?

有趣的建筑并非要投入巨大才能实现,而在于设计师如何打破常规、以人为本,即使是低成本也可以打造出有趣的建筑,如巴塞罗那的另外一座公寓楼,是造价低廉的保障性住房。

圆柱形的阳台设计与窗户敲门结合,以复杂的图案排布在建筑表面,设计成三维立体、前后错位的墙壁,使得这座有400多套公寓的建筑充满了趣味性和吸引力,居住在其中的人们也感受到一种人本关怀。

我不禁想起了在香港见过的那些密密麻麻单调重复的高层公寓,还有底层人士居住的“笼屋”。“笼屋”是当地人的传统叫法,非常形象地表达了这种楼房的特点——如笼子一般将住户“禁锢”在建筑之中,充满了单调杂乱和压抑之感。

无论是写字楼还是普通住宅和豪宅,都是人们经常观望或使用、天天与之共处的建筑,如果设计师可以从人本出发,以有趣为原则来进行设计,增加建筑的趣味性,那么,人们进出或居中其中,都是一种美好的体验,生活也会增加许多乐趣。

这本书非常厚,但并不难啃,读起来还很有趣味性。作者大胆“开麦”,尽情畅谈了自己对建筑的看法,犀利而有启发性。不但对建设设计师有指导性,对我们这些观赏建筑、居住于建筑中的普通人来说,能从多角度了解建筑知识、设计思想和建筑风格,理解建筑与人类及社会的关系。

书中采用了多样而有趣的排版设计,配有大量建筑图片和案例,封面还采用了浮雕印刷,摸上去的手感如触摸“米拉之家”的原始石刻外墙,非常有趣。这些设计正应和了本书的主题:什么是不无聊的人本主义建筑设计。

0 阅读:2

微格尔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