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最富有的“穷人”,
也是第二个以国葬出殡的商人,
国学大师饶宗颐曾为其亲题挽联:
“万人追仰惠泽深,一老功勋邦国重。”
临终前将所有遗产尽捐国家,
未曾想,这位受万人敬仰的爱国商才,
在对儿女“藏私”这事上,竟也不可避免......
01国葬殊荣
世人皆知李嘉诚,鲜有人知为其指路,为汕头大学的创立,
做出巨大贡献的背后元老:庄世平。
2007年,庄老因心力衰竭而与世长辞,
他的事迹才渐渐显露于大众视野。
葬礼上,董建华、李嘉诚等为他亲自扶灵,
以五星红旗覆盖灵柩,全国人民默哀吊唁,
享受最高级别的丧葬之礼。
临终前他宣布了一个令所有人,
为之震撼的决定。
他将自己创办的几家银行,
包括毕生积累的所有钱财,
2000亿尽数无偿捐献给了国家。
当时所有群众无不赞扬其,
大爱无私、爱乡情殷的崇高风范。
殊不知,这只是表面我们看到的庄世平,
这么多年,他早已将一份巨大的财富,
源源不断的转交到了几个儿女手上。
当真相公之于众,
他凭何担起这份巨大殊荣?
02为国献力
1911年,在广东普宁县一个殷实的侨商之家,
出生了一个小男孩,他就是庄世平。
在那个别说读书,连温饱都成问题的年代,
他所接受的教育熏陶着实艳羡众人,
这一切都归功于得天独厚的富裕家境。
庄世平从祖父开始便是当地有名的儒商,
父亲更是经营着,
相当于民办邮局的旗号“协裕批馆”。
他从小聪明好学,12岁后便独自外出读书,
与汕头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这里他得遇影响一生的老师许涤新,
也是在这个时期庄世平亲眼目睹,
著名的潮汕“七日红”。
他暗暗下定决心:要成为中国未来的希望,
一颗抗战爱国之心就此悄悄萌芽。
时间转瞬即逝,
1930年庄世平来到孙中山先生创办的,
北平大学经济系成功入学。
当时正值抗日战争如火如荼,
他如热锅蚂蚁,壮志未酬凌云志。
庄世平怀着一腔热血,
奋不顾身的支持着北伐军队,
出门在外,明明自己都过的拮据不堪了,
还把一半饭钱捐赠了出去,
乐此不疲的过着食不 裹腹的日子。
1934年,在北平大学毕业之后,
庄世平应朋友之邀远赴泰国发展。
先是在学校当老师,
后来又在《中原日报》担任记者/编辑,
可这颗骚动的爱国之心一刻未曾放下。
当得知抗战全面爆发,庄世平是心急如焚,
每日在泰国各地多处奔走,
积极写文发动在泰侨胞,
为国内抗战事业捐款捐物。
他还以记者身份走访新加坡,缅甸各国,
亲身上阵考察完滇缅公路实况之后,
写下《滇缅公路考察报告》等多篇报道,
全力以赴为抗战事业默默贡献自己的力量。
虽然庄世平所做一切鲜为外人所知,
但事实于当时四面临敌的中国来说,
可谓是雪中送炭。
同时也为自己的后路埋下一颗“巨雷”。
03初露商才
1941年随着日军的攻占,泰国也就此沦陷,
许多爱国人士陆续被捕,
庄世平作为一名积极的抗日分子,
抓他是首当其冲的。
他无奈和众人纷纷狼狈出逃。
来到老挝后,有幸结识一群爱国华侨,
在他们帮助下,庄世平创学校、建养鸡场,
还把“合盛商行”打理得井井有条,
他始终只拿小利润,其他全部为国捐献。
在老挝也沦陷之后,庄世平转战广东广西。
他表面创立公司,实际是以商贸为掩,
暗中帮助数以万计被害的抗战人士,
安全转移。
几经辗转,终于在重庆办事处与组织会面。
找到组织后的庄世平开心不已,
不仅积极配合工作,
还不断为大家提供抗战物资。
直至抗日战争结束之后,
他接到了一个非常特别又艰巨的任务。
为了抵抗西方列强对我们的经济封锁,
庄世平被委派到香港经济战前线,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就此拉开帷幕。
04大展拳脚
1949年,当时的新中国才刚宣布成立,
香港还未从列强手中夺回,
为了国内经济的复苏,
急需在香港开设一家银行,
帮国内外经济联通搭设坚实的桥梁。
这一举动对时局来说真是危险重重,
其他富商和经济学家无一人敢接,
庄世平却义无反顾的接了下来。
这样一位连周总理后来都夸赞的人,
留给儿女一些财富本是可以理解的。
但不能成为“表里不一”行径的借口,
众人很难想象他在儿女问题面前,
究竟包藏着怎样的私心?
话到这里,暂且先不管“私心”如何,
庄世平的商业实力和贡献确实有目共睹。
当时情况,经济方面非常的紧张,
庄世平拿着想方设法省下的一万美金,
作为启动资金,就开始在香港筹备开银行。
仅仅两月,“南洋商业银行”就在港开张,
并迅速扩张,以50家分行,
资产破700亿的成绩杀出重围。
在位30多年,他让南洋商业银行的名气,
始终排列在香港地区之首。
当香港正式回归中国,
“米字旗”落下转而五星红旗升起之时,
庄世平不禁热泪盈眶,按捺不住的激动,
他终于亲眼得见香港被祖国收回,
迫不及待去告慰曾奋战的伙伴:夙愿已了!
就算以76岁高龄退休之后,
庄世平也未曾闲着,
他极力促成着汕头大学的创办事宜,
克服重重困难,与好友李嘉诚联手一起,
默默完成了潮汕人民梦寐以求的期望。
庄世平这生每一念都与国家振兴相连,
每一步都心怀着国家广大人民,
要说唯一的不足,
或许就是对儿女包藏的那一抹“私心”!
05因爱“藏私”
庄世平一直以来对自己的要求都极尽苛刻,
就算身价千亿也未曾买过一件名牌衣服,
全身唯一算得上值钱的,
可能就是那块“老掉牙”的手表。
上班出行公交地铁也是老人一贯常态,
对待自己如此“抠门”的庄世平,
在子女问题上也有着他独特的教育之风。
在庄世平一贯的认知里:
人要争气,不是给多少钱,就能让人服你。
国家的富强,靠的是大家,
而非一两个人有钱的事。
他想留给子女的是强大的独立能力,
虽然庄世平自己在香港混得风生水起,
但子女从小的教育,都是送到了中国内地,
也从未用自己得关系为子女作任何铺路。
庄世平这一生有6个子女,
没有一个从商,大儿子直到晚年退休,
都是以开巴士、开公交谋生。
一直在内地自力更生,
更别说靠父亲积累的财产肆意挥霍。
明明父亲拥有千亿资产,
却舍不得给自己的孩子用,
换做旁人任谁可能都会觉得他冷酷无情。
可庄世平的儿女毫无怨言,
且在他死后告知世人:父亲虽然已经离开,
他这一生的清风亮节值得我们铭记。
一个商业巨贾的儿子甘心开巴士谋生,
凭这点就值得我们所有人敬佩!
庄世平虽没有留给儿女一分一毫,
在小编看来,
这份靠自己谋生的品格却是无价的财富。
有多少人就是输在了不懂“知足常乐”,
能接受“自身平庸”的豁达才最珍贵!
结语
别人给的,如果守不住反而深受其扰,
只有自己争取的才最心安。
我想这就是庄老想传达给儿女的道理。
不可否认,他这一生都在以身作则,
这份“私心”不知道我们该说他无私,
还是该说他作为中华儿女,
真正的把生活在祖国大家庭的亲人,
做到了一视同仁!
把“家是大家,而非小家”体现得淋漓尽致!
大家觉得他是我们心中所要敬佩的英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