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卿曻
编辑|江卿昇
前言
在这个芯片主宰世界的时代,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正在上演,5月21日一则关于荷兰光刻机巨头阿斯麦的消息,如同一枚重磅炸弹,在全球科技圈引爆。
据报道,阿斯麦向荷兰政府保证,一旦台海局势发生变化,他们有能力远程瘫痪台积电的光刻机,包括最先进的EUV设备。
这一消息瞬间将芯片产业推到了地缘政治的风口浪尖,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谁是真正的赢家?远程控制技术是否真的存在?
远程控制
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芯片就是新时代的石油,谁掌握了芯片,谁就掌握了世界的脉搏,而在芯片制造的链条中,光刻机无疑是最关键的一环。
荷兰阿斯麦公司,于常人而言或许籍籍无名,但其却掌控着全球顶尖的光刻机技术,毫不夸张地说,它卡住了高端芯片制造的关键命脉。
然而就是这样一家企业,竟然成为了大国博弈的棋子,据彭博社报道,美国官员正向荷兰政府和阿斯麦施压,要求确保一旦台海局势发生变化。
阿斯麦竟能远程让台积电的芯片制造设备瘫痪,涵盖 80 台 EUV 光刻机,此消息一经传出,瞬间在全球科技领域掀起巨大波澜。
从技术角度来看,这种远程控制并非完全不可能,现代光刻机是极其复杂的系统,涉及数万个零部件,需要频繁维护。
越是先进的光刻机,越需要原厂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持和零部件更换,阿斯麦作为生产商,很可能在设备中预留了某种“后门”,使其能够远程访问和控制这些机器。
但是这种做法无疑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能确实给了阿斯麦某种程度的控制权;另一方面,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商业道德,可能对阿斯麦的商业信誉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
试想,如果你是一家芯片制造商,知道自己花费巨资购买的设备随时可能被远程瘫痪,你还会选择阿斯麦的产品吗?
更重要的是,这种做法可能会严重影响全球芯片供应链的稳定,台积电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厂,为苹果、高通等科技巨头提供芯片。
如果台积电的生产线真的被远程瘫痪,那将会引发一场全球性的芯片危机,影响范围远远超出台海地区。
但是我们不禁要问,阿斯麦这种做法,真的能阻止中国完成国家统一吗?解放军对台动武,难道仅仅是为了一个台积电吗?
这种釜底抽薪的做法,看似狠辣,实则可能适得其反,它不仅无法阻止历史的车轮前进,反而可能加速全球芯片产业链的重构。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全球各国又将如何应对?芯片产业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
全球芯片产业的震荡与反应
阿斯麦的这一举动,无异于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块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首当其冲的,自然是台湾方面。
台湾经济部门迅速表态,称正在了解相关情况,并再次强调了台积电对台湾经济的重要性。
有台湾学者指出,这可能是美国对台湾的一种施压手段,意在警告台湾当局不要轻举妄动,而台湾民众则对此事表示深深的忧虑,担心这可能影响台湾的经济安全。
国际社会对此事的反应也是褒贬不一,一些国际分析师认为,这是美国维持芯片霸权的又一策略。
通过控制关键设备,美国试图在芯片领域保持绝对优势,然而也有声音指出,这种做法可能违反国际贸易规则,破坏全球自由贸易秩序。
全球科技行业对此事表示高度关注,担心这可能影响全球芯片供应链的稳定。
而对于阿斯麦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一方面,中国大陆是阿斯麦的主要市场。
据统计,仅2023年第一季度,阿斯麦来自中国大陆的营收就占到了总营收的49%,高达20亿欧元。
如果失去中国市场,对阿斯麦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另一方面,如果不配合美国的要求,阿斯麦可能面临来自美国的制裁。
这种两难的处境,正是当前全球化遭遇逆流的一个缩影,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各方都在小心翼翼地权衡利弊。
台湾方面希望保持现状,继续享受作为“芯片岛”的红利,美国试图通过控制关键技术来维持其全球霸权;而中国则在加速自主创新,试图摆脱对外国技术的依赖。
历史告诉我们,科技霸权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那么在这场芯片战争中,我们是否能从历史中找到一些启示?过去的科技霸权是如何兴衰更替的?
科技霸权的阴影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科技霸权的更迭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1982年的马岛战争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当时阿根廷空军使用法国“超军旗”攻击机搭配“飞鱼”反舰导弹,给英国海军造成了重创。
然而在美国的压力下,法国向英国提供了“飞鱼”导弹的性能数据和弱点,并停止向阿根廷交付剩余的导弹,这一举动直接影响了战争的走向,让英国堪堪避免了败局。
从过往至现今的远程控制手段,美国仿佛竭尽全力地遏制中国于芯片领域的崛起之势。
美国对中国芯片产业的打压,也是这种科技霸权思维的延续,从限制高端芯片和设备的出口,到阻止荷兰和日本向中国出售先进光刻机。
再到如今的远程控制,美国似乎在不遗余力地阻止中国在芯片领域的崛起。
历史告诉我们,任何试图通过封锁和限制来阻止一个国家发展的做法,最终都难以奏效,相反这种做法往往会激发被打压国家的创新动力。
就像当年的“两弹一星”,正是在西方国家的封锁下,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取得了突破。
今天的芯片产业,何尝不是如此?美国的种种限制,反而加速了中国芯片产业的自主创新。
从华为海思的麒麟芯片,到中芯国际在先进制程上的突破,中国芯片产业正在用实际行动回应美国的打压。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科技霸权的影响远不止于此,它不仅影响了个别国家的发展,更扰乱了全球产业链的正常秩序。
在这种情况下,全球化的红利正在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各国之间日益加剧的竞争和对抗。
面对这种局面,我们不禁要问,科技发展的未来究竟在何方?是继续沿着对抗的道路走下去,还是寻求一种新的平衡?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谁又能成为真正的赢家?
芯片产业的未来之路
近年来,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从设计到制造,从材料到设备,中国企业正在全产业链发力。
华为的海思半导体,在被美国制裁后不但没有倒下,反而推出了更先进的麒麟芯片,中芯国际在先进制程上的突破,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芯片制造业的潜力。
这种自主创新的道路,无疑是艰难的,但它也是最有希望的,因为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芯片产业是一个全球化的产业,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完成全产业链的布局。
即便是美国,也需要依赖台湾的代工厂、日本的材料、荷兰的设备,因此在追求自主创新的同时,我们也要保持开放合作的姿态。
事实上,阿斯麦事件给我们的启示不仅仅是要加强自主创新,更是要重新思考全球芯片产业的未来。
是继续走向对抗和分裂,还是寻求一种新的平衡和合作?这个问题不仅关乎芯片产业,更关乎整个世界的未来。
结语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我们需要的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共赢的思维,我们需要构建一个更加开放、包容、平衡的全球芯片产业生态。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全球科技的持续进步,才能让科技真正造福人类。
参考文章
观察者网 2024年5月21日《随时毁台?“阿斯麦称可远程瘫痪台积电光刻机”》的报道
如果你也喜欢我的文章,不妨点个“关注”吧!小生在此谢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