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A股市场剧烈震荡,虽说它是受多重因素影响,也确与美国加征关税有关。
常言道,股市投资,短期靠定力,长期靠信心。
回望2024年及2025年1季度,在中央多项政策层对市场的积极引导下,中国经济在复杂外部环境下仍然展现出的强大的韧性,投资者有理由对短期波动保持定力,对中国经济长期稳健增长保持信心,不要被美国关税所影响。

信心一.基本面稳固
我国经济基本面稳固,增长动能多元,抗风险能力强,主要表现在:
1.GDP增速稳健,内需贡献提升
2024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总量突破130万亿元,连续多年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尽管2025年一季度面临美国关税升级等外部压力,经济仍保持5.2%的预期增速。从需求端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提升,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0%,四季度增速较三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政府通过“以旧换新”补贴、提高社保水平等政策提振消费,预计2025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进一步增强。
2.外贸结构优化,市场多元化成效显著
2024年中国外贸规模达43.85万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占比首次超过50%。尽管美国对华加征关税,但中国出口结构持续升级,机电产品出口增长8.7%,占出口总值的59.4%,电动汽车、3D打印机等高科技产品出口增速超10%。此外,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新业态快速发展,2024年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2.63万亿元,为外贸增长注入新动能。
3.结构性压力与政策支持并存
2024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1%,青年失业率虽有所回落但仍处高位。政府通过“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等措施,开发基层岗位、支持灵活就业,并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2025年计划新增城镇就业5500万人以上,政策红利逐步释放将缓解就业压力。

信心二,政策应对有力
中央政策组合拳发力,稳定市场预期,主要表现在:
1.财政与货币政策协同加码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赤字率按4%左右安排,新增政府债务规模11.86万亿元,重点支持基建、科技创新、民生等领域。货币政策方面,预计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并通过结构性工具(如科技创新再贷款)定向支持重点产业。这种“财政发力+货币宽松”的组合,既对冲短期风险,又为长期增长蓄力。
2.资本市场改革深化,政策信号明确
新“国九条”等政策推动资本市场机制完善,包括优化IPO常态化、严格退市制度、引导长期资金入市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稳定股市”,释放积极政策信号。2024年9月以来,A股在政策推动下曾出现“政策牛”行情,显示市场对政策的敏感度较高。
3.应对外部冲击的反制与韧性
针对美国加征关税,中国采取了包括稀土出口管制、反倾销调查等反制措施,并在世贸组织提起诉讼。同时,通过RCEP等区域合作机制深化与东盟、欧盟等市场的经贸联系,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例如,2024年对东盟进出口增长9%,连续5年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
信心三、结构转型加速
今年新动能崛起,长期增长潜力释放,主要表现在:
1.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加速
2024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提升至16.3%,装备制造业占比达34.6%。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投资增长显著,例如电动汽车出口增长13.1%,光伏设备出口增长0.5%。政府通过“科创16条”等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关键技术突破,预计2025年研发投入强度将进一步提高。
2.绿色经济与数字经济双轮驱动
中国在新能源领域保持全球领先地位,2024年光伏组件、锂电池出口分别增长18.7%和18.1%。数字经济方面,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加速布局,2024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以上。绿色转型与数字化转型相互赋能,形成经济增长新引擎。
3.房地产市场边际改善,风险有序化解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通过优化房地产政策、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措施促进市场企稳。2024年四季度房地产投资降幅收窄,一线城市二手房成交量回升,显示市场逐步修复。地方政府债务化解也在有序推进,降低系统性风险。

信心四.经济长期向好
风险与挑战并存,短期扰动不改长期向好趋势,主要表现在:
1.巧妙应对不确定性
美国关税政策升级、全球供应链重构、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可能对出口和外资流入造成压力。但中国通过市场多元化、内需扩大等策略,已部分抵消外部冲击。例如,2024年对美贸易增长4.9%,与整体外贸增速持平。
2.加大调整结构性矛盾
内部青年就业压力、地方债务、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问题仍需时间化解。但政策层已出台针对性措施,如扩大基层岗位、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动产业升级等,逐步缓解矛盾。
3.有效控制市场情绪
短期A股调整受资金面、政策预期等因素影响,但长期看,经济基本面改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将为市场提供支撑。历史数据显示,2024年9月政策密集出台后,A股曾出现显著反弹,市场信心具有较强修复能力。
因此,国家政策底与市场底的同频共振足以给投资者信心支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府工作报告等多次强调“稳定股市”“防范风险”,政策工具箱充足。2025年预计推出更多结构性改革和刺激措施,例如放宽中长期资金入市、优化减持规则等,提振市场信心。
当前A股主要指数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沪深300指数市盈率低于近十年中位数。随着经济复苏和企业盈利改善,市场存在估值修复机会。例如,2024年四季度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5.2%,显示盈利边际改善。
社保、险资等长期资金加速入市,2024年险资权益类投资比例提升至15%以上。外资对A股的配置也在逐步恢复,2025年一季度北向资金净流入超500亿元,显示对中国资产的长期看好。

投资者须理性看待短期波动,着眼于把握结构性机遇,稳住股市的信心和预期。要相信,A股的短期调整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无需过于担心关税冲击。中国经济的韧性体现在增长动能多元、政策应对灵活、结构转型加速等方面,这些因素将为市场提供长期支撑。投资者应关注政策红利释放(如科技创新、绿色经济)、盈利改善(如消费复苏、高端制造)和估值修复(如低估值蓝筹)三大主线,避免被短期情绪左右。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言:“我国经济具有强劲的韧性和巨大的市场潜力”。这种底气正是投资者信心的根本来源。
所以,股民朋友不要慌!
注:本文作者为“秦安战略”智库核心成员牟林,为本平台原创作品,欢迎朋友们留言交流,一起网聚智慧、网聚人气、网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