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动漫迷中流传着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判断技巧,那就是所谓的「三话弃番」原则。简单来说,就是在追一部新播的动画时,至少得坚持看完前三集,然后再决定是否继续追下去。如果连前三话都提不起兴趣,那么果断弃番,绝不拖泥带水。

但这个策略真的保险吗?会不会错失那些在第四话实现口碑逆转的神作?最近,有人亲自进行了实验长达一年的全番跟踪,用实际数据给出了答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据日本网络作家风仓的介绍,曾有他的朋友展开了一场不可思议的实验:连续整整一年,他不挑不筛地追了所有当季播出的动画。这并非因为他对每部动画都充满热情,而是为了深入研究动画制作套路,探索在什么节点最有可能发现好作品。这场坚持不懈的实验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三话弃番」是个很有道理的策略。风仓引用朋友的感想说道:「如果第一话就选择放弃,也许的确会错失一些存在潜力的佳作;但如果撑到第三话还是觉得无聊,那么后续再有大幅提高的机会真的非常渺茫。换言之,看了三话都不行的番剧,继续追下去通常也难见好转。」

这个用实验验证出来的观点,瞬间在社交网络上引起了极大反响。他的朋友进一步解释说:「一般而言,动画在第三话播出时,剧情铺垫已完成了相当一部分,差不多就包含了一部长篇小说里的 7 万至 10 万字内容。如果到这个阶段依然没有任何吸引力,那么从第四话以后再挽回兴趣点的可能性就几乎为零。可以将这种情况比作读了一整本平淡无奇的轻小说,如果已经撑过了这样一个阶段,却仍觉得不值一看,那放弃这部作品其实也无可厚非。」

根据这位朋友的经验,如果将三话的动画比作漫画内容,差不多是两到三本单行本的篇幅,这个长度完全足够让观众看清作品的整体风格、叙事节奏和制作水平了。而届时还觉得无法投入其中,继续观看的性价比显然极为低下。关于引发回头看的例外情况,风仓补充道:「当然,也有一些作品通过铺天盖地的话题性让我产生了回头再试的想法。然而,从我个人经验来看,这类作品大多数的结果是:等我重新看下去后,依然觉得不合胃口。所以无论如何,弃掉它也不过是早晚的事罢了。」

他将原因归结为制作组在前三话时一般会倾尽全力去吸引观众,如果这种“王牌”依然无法在前三话赢得观众的青睐,那彼此的风格不契合也就再明显不过了。值得注意的是,风仓的朋友并非盲目信奉「三话弃番」这一原则,而是出于对「如何尽早识别潜力佳作,又尽快甩掉烂作」 这一难题的好奇,才决定亲自验证这一说法的合理性。事实证明,三话,确实是一个非常合理的分水岭。但与此同时,朋友也理性地指出,那些提升缓慢或以第二季后期才具象出色亮点的动画作品,依旧存在(尽管比例极为稀少)。然而,如果观众要为了等待这种“概率低得百里挑一”的逆风翻盘,强行忍耐前期的无聊情节,那这种行为的时间成本是否值得,就很值得商榷了。以他本人来看,这种“赌注”性极大的行为,往往得不偿失。值得一提的是,风仓也特别强调,「三话弃番」并不以市场销量或大众口碑作为最终标准,而是完全从个人的兴趣点出发,判断一部作品是否符合自己的审美与偏好。他举例道:「即便某部作品在业内评价极高,但如果连看三集后都不合自己的口味,那放弃它其实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一话弃番可能会错过一些有潜力的作品,但撑到三话之后再调整对作品的看法,那几乎已经是 100 部里才会出现的情况了。」

从实验结论来看,「三话弃番」的做法不仅省力高效,也大大提升了挑选佳作的精准度。况且,任何作品若要追求长远可持续的吸引力,就必须在一开始持续输出精彩内容。若前三话都乏善可陈,那制作方往后突然发力翻盘的可能性,真的微乎其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