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浪姐6》开播,节目组又双叒翻车了!上一季冠军陈昊宇爆冷夺冠,力压戚薇、王琳等热门选手,这次节目组又看走了眼,把实力唱将王蓉早早淘汰,气得网友直跺脚,连央视都连发6条动态为她鸣不平。
说来也怪,《浪姐》这节目就像个"反向预言家"——他们力捧的姐姐观众不买账,他们不看好的反而成了香饽饽。今天咱们就来扒扒,这次节目组到底错得多离谱。
一、李晟被严重低估:节目组完全不懂00后情怀
节目组给李晟安排唱《当》的时候,估计还沉浸在老版《还珠格格》的回忆里。可他们忘了,现在看节目的00后观众,记忆里的"小燕子"早就是李晟这版了!更离谱的是,李晟最出圈的其实是《枯叶蝶》这首歌,抖音上随便翻翻都能看到年轻人在翻唱。
结果呢?节目里李晟镜头少得可怜,可网友投票直接把她送上断层第一。这脸打得啪啪响——节目组以为观众会为经典老歌买单,殊不知大家要的是自己青春里的BGM。现在网上全是喊话让李晟唱《枯叶蝶》的,节目组这波操作,简直是把流量往外推。
要说最冤的,还是节目组完全没搞清观众构成。你以为看《浪姐》的都是怀旧党?其实直播间里刷弹幕的,多半是跟着叶凡一起长大的Z世代。他们才不care什么"让我们红尘作伴",他们要的是"我是一只枯叶蝶"的DNA暴击啊!
二、王蓉淘汰成最大意难平:实力派干不过"关系户"
说到王蓉,80后90后谁不会哼两句"我不是黄蓉"?初舞台她全开麦唱跳,在海边露天场地稳得跟CD似的,结果一公就被淘汰。
反观某些划水选手,跑调破音还能稳坐芒果台,这不是明摆着欺负老实人吗?
看看王蓉在一公的表现:带着陈德容、黄英两个"拖油瓶",硬是把《哎呀》舞台完成度拉到90分。
陈德容跳舞像做康复训练,记不住动作还甩锅编舞太难;黄英唱歌还行但舞蹈零基础。
全靠王蓉这个C位又教动作又抠细节,最后舞台效果居然还不错。
最气人的是排练过程。
陈德容当队长却全程摆烂,三个小时的舞蹈课,她卡在前两个八拍死活学不会。
王蓉提议先学完再自己练习,反被陈德容阴阳怪气:"要不你来当队长?"
明明是想提高效率,结果成了"欺负前辈"。最后王蓉气得只能尴尬一笑,央视都看不下去出来撑腰。
三、节目组选人标准迷之操作:要流量不要实力
《浪姐》嘴上说着"展现30+女性力量",身体却很诚实——淘汰标准永远是谁有话题留谁。王蓉输在哪?就是太认真了!
别的姐姐都知道要制造冲突上热搜:有的故意迟到显大牌,有的装傻充愣炒CP,还有的动不动就"我当年如何如何"。
王蓉倒好,真把这儿当专业比赛,每天泡练习室抠动作,结果呢?节目组觉得你没话题度,直接当炮灰。
看看留下来的都是什么人:
叶童:62岁还来挑战唱跳,精神可嘉但实力确实跟不上
陈德容:琼瑶剧滤镜加持,跳得再差也有情怀分
某超女冠军:靠着"回忆杀"混到三公,每次公演必破音
不是说这些姐姐不好,但当一档音乐竞演节目开始比谁的故事更惨、谁的情怀更贵,那还不如改名叫《浪姐故事会》。
四、观众为什么这么愤怒?我们到底想看什么
其实大家生气的不是王蓉被淘汰,而是节目越来越变味。第一季为什么爆火?就是因为看到了30+姐姐认真搞事业的样子。现在呢?成了人情世故修罗场。
观众想看的很简单:
真唱真跳:不是所有人必须全开麦,但至少别拿预录版糊弄人
公平竞争:可以有人气加成,但不能实力倒数的靠背景晋级
多元魅力:不需要都当拼命三娘,但躺平摆烂的请自觉退赛
王蓉淘汰后,网友说得最狠的一句话是:"留着那些划水的,这节目迟早变《浪姐养老院》。"话糙理不糙,当一档竞赛节目开始论资排辈,它离凉凉也就不远了。
结语:观众的眼光才是雪亮的
从王心凌到美依礼芽,再到这季的李晟、王蓉,《浪姐》永远在证明一件事:节目组的预判和观众喜好隔着太平洋。现在王蓉虽然走了,但央视站台、网友声援,说不定反而因祸得福。
最后想对节目组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少点套路,多点真诚。观众不是傻子,谁在认真对待舞台,大家心里门儿清。与其费心安排"皇族"剧本,不如好好想想——为什么你们看好的总是扑街,不看好的反而爆红?
(你对王蓉淘汰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聊聊~)